顶部
收藏

江南城市群文化研究(上册)


作者:
刘士林 朱逸宁 张兴龙 严明
定价:
188.00元
ISBN:
978-7-04-042740-0
版面字数:
7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26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5-09-25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文学
三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本书为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江南城市群的历史源流与都市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JHQ002)的成果。

本书以“地方经验”与“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城市群理论,提出和阐释了“江南城市群”的内涵与外延,奠定了中国城市群理论研究的基础及江南城市群理论研究的合法性;以南北城市考古和发生研究为基础,建构了江南都市文化的发生原理,探讨了江南城市文化的早期形态和深层演化机制;以城市史、城市社会学、都市文化学为基本理论方法,对江南地区的五大都市——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和上海进行纵向历史梳理和横向比较分析,全面描绘和展现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精神;以江南城市群的内在机制研究与阐释为参照,指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之间形成了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层级关系,本书的研究可为长三角城市群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历史参照与文化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科学、文化战略研究的学者和对城市美学、文化研究和文艺理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对城市政策研究、制定者也是很好的参考。

  • 前辅文
  • 序篇 城市群理论的江南经验与文化价值
    • 一、“地方经验”与“历史经验”:城市群研究的新生长点
    • 二、江南城市群的内涵与阐释
    • 三、古代江南都市文化传统及其现代性价值
  • 第一篇 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前期形态
  • 引言 研究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及发生阶段的意义
  • 第一章 江南都市文化发生原理
    • 一、长江文化的特点与江南文化的理论界定
    • 二、北方城市的文化机制与南北城市起源的对比
  •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与北方城市
    • 一、江南地区的早期城市形态
    • 二、北方政治城市的发展与礼乐文化
    • 三、先秦时期城市文化的精神特征与南北差异
  • 第三章 汉代江南城市文化的缓慢发展与北方政治都会
    • 一、汉代经济型城市与汉代江南城市发展模式
    • 二、汉代的政治型都市及影响
  • 第四章 六朝江南都市文化的觉醒和蜕变
    • 一、江南都市文化的觉醒
    • 二、江南都市文化的转折点
    • 三、六朝江南都市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 第五章 江南都市文化的早期经验与精神价值
    • 一、古代江南都市文化的成长期
    • 二、江南都市文化发生阶段的精神价值
  • 结语 古代江南都市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现代阐释
  • 第二篇 扬州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现代阐释
  • 引言 诗性审美:扬州都市文化的另一种阐释
  • 第一章 考古学视野中的扬州都市文化发生与原始形态
    • 一、扬州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人口结构
    • 二、扬州都市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 第二章 扬州都市审美文化的历史发展
    • 一、两汉时期的扬州都市审美文化研究
    • 二、魏晋六朝时期的扬州都市审美文化
  • 第三章 扬州都市审美文化的成熟形态
    • 一、隋朝扬州都市审美文化研究
    • 二、唐代扬州都市制度审美文化
    • 三、唐代扬州都市物质审美文化
    • 四、唐代扬州都市精神文化的审美研究
  • 第四章 扬州都市审美文化的再度辉煌
    • 一、明清扬州都市文化再度辉煌的前奏
    • 二、明清扬州都市文化艺术生产与消费繁荣的原因
  • 第五章 扬州都市文化的审美消费形态
    • 一、扬州盐商与都市世俗审美文化消费
    • 二、明清小说中的扬州都市文化审美趣味
    • 三、明清扬州都市园林审美文化
  • 第六章 扬州都市审美文化的衰落
    • 一、近代扬州都市文化衰落概述
    • 二、现代散文中的扬州都市审美文化
  • 第七章 扬州对古代都市文化的审美影响
    • 一、扬州对古代江南、中国都市文化的审美影响
    • 二、扬州都市文化的现代启示意义
  • 结语 二十四桥倒影中的扬州影像
  • 第三篇 南京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现代阐释
  • 引言 南京都市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南京都市文化的源流和蜕变
    • 一、南京的原始时代
    • 二、先秦时期南京城市的出现
    • 三、南京都市文化的轴心期
    • 四、南京都市文化的历史转折
  • 第二章 南京都市文化的发展期
    • 一、南京都市文化在隋唐五代的发展
    • 二、宋元南京文化
  • 第三章 南京都市文化的成熟期
    • 一、从政治中心转变为文化商业都会
    • 二、南京市民文化的成熟
    • 三、南京文人的审美趣味与文化体系
    • 四、古代南京与江南文化
  • 第四章 南京都市文化的近代转换
    • 一、南京向近代城市的跨越
    • 二、近代南京文化的动荡与矛盾
    • 三、民国时期南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 四、现代南京都市文化的体系与长三角城市群
  • 结语 一座诗意之城的黄昏和黎明
  • 第四篇 苏州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现代阐释
  • 引言 苏州——江南都市的文化符号
  • 第一章 苏州都市文化的生态环境
    • 一、优越的天时地利
    • 二、丰泽的水乡之都
    • 三、昌盛的城镇网络
    • 四、多层次的城市社会结构
  • 第二章 苏州都市文化的形成过程
    • 一、早期苏州都市的诞生
    • 二、苏州城市的发展与转型
    • 三、苏州都市文化鼎盛的背景
  • 第三章 苏州都市文化的成熟形态
    • 一、水都建筑与园林艺术
    • 二、手工艺制品精巧纷呈
    • 三、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 四、倡导实学与观念开放
    • 五、文风昌盛与艺术个性
  • 第四章 近代以来苏州城市文化的兴衰嬗变
    • 一、近代苏州城市衰落和嬗变的原因
    • 二、当代苏州城市经济腾飞的文化因素
    • 三、倾心打造宜居城市
  • 第五章 当代苏州城市生活的文艺表现
    • 一、丝弦弹唱中的吴中生活
    • 二、书画墨香中的姑苏风雅
    • 三、叙事文学中的苏州市井
    • 四、文化景观中的古今相融
  • 第六章 苏州都市文化启示录
    • 一、苏州古城的秉性:水性与根性
    • 二、苏州会馆的昭示:务实与开放
    • 三、苏州园林的内涵:个性与和谐
    • 四、双面绣的象征:精致与多彩
    • 五、昆曲的涵养:儒雅与宽容
  • 结语 苏州城市文化心态的传承与变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