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统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职精品工程_新兴专业

作者:
朱建平
定价:
13.00元
ISBN:
978-7-04-034988-7
版面字数:
1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70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中职精品工程_新兴专业
出版时间:
2012-06-06
物料号:
34988-00
读者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财经商贸类
二级分类:
统计事务

  本书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统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的成果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方案;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相关技术师范类学校教学用书。
  • 第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 一、统计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 1 统计设计
        • 1.1 准备工作
        • 1.2 开始统计设计
      • 2 资料搜集
        • 2.1 准备工作
        • 2.2 设计调查方案
        • 2.3 选择调查组织方式
        • 2.4 实施调查
      • 3 资料整理
        • 3.1 准备工作
        • 3.2 审核资料
        • 3.3 数据录入
        • 3.4 数据的分组与汇总
        • 3.5 数据的展示
        • 3.6 数据资料的归类、保管和公布
      • 4 资料分析
        • 4.1 准备工作
        • 4.2 资料分析与形成分析报告
    • 二、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 1 课程设计
        • 1.1 设计的思路
        • 1.2 设计的架构
      • 2 制定授课计划
        • 2.1 解读培训方案
        • 2.2 解读教学大纲
        • 2.3 解读职业资格标准
        • 2.4 分析学情
        • 2.5 分析教材
        • 2.6 确定教学进度
      • 3 设计教案
        • 3.1 明确教学目标
        • 3.2 分析职业活动的特点
        • 3.3 分析学习者
        • 3.4 确定与突破重点、难点
        • 3.5 确定学习载体(任务/项目)
        • 3.6 落实企业教学
        • 3.7 确定教学策略
        • 3.8 教学评价设计
      • 4 教学准备
        • 4.1 准备教学材料
        • 4.2 布置教学情境
      • 5 实施教学
        • 5.1 导入新课
        • 5.2 布置作业任务
        • 5.3 处理突发事件
        • 5.4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
      • 6 教学评价
        • 6.1 课后反思
        • 6.2 教学评价准备工作
        • 6.3 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 6.4 评价结果的反馈
        • 6.5 评价结果的认定与处理
      • 7 教学指导
        • 7.1 上示范课
        • 7.2 说课
        • 7.3 评课
        • 7.4 指导学生参赛
        • 7.5 主持精品课建设
        • 7.6 组织实习实训活动
        • 7.7 指导青年教师
      • 8 实践合作
        • 8.1 市场调研教学
        • 8.2 统计电算化教学
        • 8.3 与企业实践合作
        • 8.4 指导学生实践与操作软件
      • 9 教学研究
        • 9.1 提出教研课题、立项
        • 9.2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 9.3 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 9.4 应用研究成果
      • 10 教学改革
        • 10.1 现状调研与评价
        • 10.2 提出教改方案
        • 10.3 组织实施教改方案
        • 10.4 评价教改效果
  • 第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方案
    • 1 培训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
      • 1.1 培训方案制定的总思路
      • 1.2 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师资现状
      • 1.3 培训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
    • 2 培训的目的
      • 2.1 提高教师的教育创造能力
      • 2.2 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 2.3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 2.4 加深教师对统计专业理论的理解
      • 2.5 强化教师统计专业的实践能力
    • 3 培训对象
      • 3.1 上岗层级教师
      • 3.2 提高层级教师
      • 3.3 骨干层级教师
    • 4 培训目标
      • 4.1 制定培训目标的前提
      • 4.2 培训的各层次目标
    • 5 培训模式与方法
      • 5.1 授课型培训方法
      • 5.2 研训结合的培训方法
      • 5.3 座谈研讨式培训方法
      • 5.4 案例教学法
    • 6 培训内容
      • 6.1 选择培训内容的原则
      • 6.2 教育类培训和专业类培训
    • 7 培训方案体系框架
    • 8 培训考核
      • 8.1 理论知识的考核
      • 8.2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
      • 8.3 企业实践活动
      • 8.4 教案与试讲的考核
      • 8.5 教学研究论文
      • 8.6 平时作业与出勤
    • 9 培训方案的实践
      • 9.1 具体可行的培训实践方法
      • 9.2 三个层级教师培训方案的实践
  • 第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1 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和宗旨
      • 1.1 教学创造能力明显提高
      • 1.2 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加强
      • 1.3 专业知识完善并得到及时更新
      • 1.4 统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得以强化
    • 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2.1 指标体系能体现对教师一般教学能力要求
      • 2.2 指标体系的设计需突出统计专业自身的特点
      • 2.3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结合目前统计专业教师的特点
      • 2.4 指标体系设计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
    • 3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3.1 评价培训前教师的能力
      • 3.2 培训后不同层级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 4 指标体系的设计
      • 4.1 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4.2 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附表1 统计专业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附表2 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