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在线学习与发展


作者:
衷克定
定价:
39.00元
ISBN:
978-7-04-031332-1
版面字数:
2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2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0-12-28
物料号:
31332-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计算机/教育技术类
二级分类:
教育技术专业课程

本书整合与集成了笔者近十几年来对在线学习领域问题进行探讨所积累和产生的一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研究焦点集中于在线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材料等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和作用。与此同时,笔者同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的教师和研究生对在线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人格特征三方面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运用实证研究、定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数十项实验和分析,探究在线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对学习者心理特征层面的影响和作用,并积极引导在线学习者在提升学习绩效的同时主动改变自身的心智特征,以获得指导自己行为规范的深层心理机能。

本书面向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网络在线学习活动组织者、管理者、设计者和资源建设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借鉴与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部分 在线学习篇
  • 第一章 在线学习环境特征
    • 1.1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环境
      • 1.1.1 阿拉巴马大学远程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络教育
      • 1.1.2 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分校
      • 1.1.3 清华大学网络学堂
    • 1.2 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学习环境
      • 1.2.1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双向交互作用
      • 1.2.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线自主学习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1.3 基于学习活动管理的学习环境
      • 1.3.1 学习活动管理系统
      • 1.3.2 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 1.4 基于Web 2.0的学习环境
      • 1.4.1 Web 2.0技术的代表性工具——WIKI
      • 1.4.2 WIKI的教育功能及其应用
    • 1.5 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习环境
      • 1.5.1 网络学习社区的结构及其特征
      • 1.5.2 网络学习社区的三维理论框架
    • 1.6 在线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在线学习活动的特征
    • 2.1 在线学习活动特征理论描述
    • 2.2 在线学习的弱控制性特征
      • 2.2.1 学习资格获取的弱控制性
      • 2.2.2 管理方式的弱控制性特征
      • 2.2.3 教学过程的弱控制性特征
      • 2.2.4 师生关系的弱控制性特征
      • 2.2.5 考核方式的弱控制性特征
    • 2.3 在线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 2.3.1 知识建构的组织性
      • 2.3.2 知识建构的认知同化性
      • 2.3.3 知识建构的超链接性
    • 2.4 在线学习活动的协作性
      • 2.4.1 协作学习的概念
      • 2.4.2 协作学习的内涵
      • 2.4.3 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2.4.4 协作小组的结构
      • 2.4.5 在线学习者特征对协作学习的影响
      • 2.4.6 协作学习的评价
    • 2.5 在线学习活动的社会性
      • 2.5.1 对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 2.5.2 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在线学习认知篇
  • 第三章 在线学习者认知特征
    • 3.1 在线学习者注意的实验——多媒体材料颜色搭配的影响
      • 3.1.1 色彩形成的感知
      • 3.1.2 多媒体文本-背景色搭配对学习者注意集中度实验
      • 3.1.3 过程及结果分析
      • 3.1.4 结论与讨论
    • 3.2 在线学习者记忆保持——多媒体视频材料呈现方式的影响
      • 3.2.1 多媒体学习材料呈现对学习记忆保持和迁移的影响
      • 3.2.2 多媒体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研究的相关理论
      • 3.2.3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 3.2.4 多媒体视频材料呈现方式对在线学习者记忆保持和迁移的实验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在线学习者认知风格的研究
    • 4.1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在线学习者的行为特征解析
      • 4.1.1 认知风格决定学习者行为特征
      • 4.1.2 在线学习环境中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行为表现
      • 4.2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在线学习实验
      • 4.2.1 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的早期研究
      • 4.2.2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在线学习教学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在线学习者元认知特征
    • 5.1 元认知特征研究的理论价值
      • 5.1.1 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
      • 5.1.2 元认知对有效达到既定目标的促进作用
      • 5.1.3 元认知对学习能力和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 5.1.4 元认知对认知能力的补偿作用
    • 5.2 元认知结构成分
      • 5.2.1 元认知二维结构解释
      • 5.2.2 元认知三维结构解释
    • 5.3 元认知理论对在线学习的影响与作用实验
      • 5.3.1 在线学习者元认知测量部分
      • 5.3.2 测量问卷中在线学习效果评价部分
      • 5.3.3 被试与分析工具
      • 5.3.4 结构效度分析
      • 5.3.5 施测过程
      • 5.4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5.4.1 在线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与在线学习效果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 5.4.2 学习者元认知与在线学习效果的路径分析
      • 5.4.3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在线协作学习感知
    • 6.1 协作学习将改变在线学习者的心理特征
      • 6.1.1 感知理论及其在协作学习方面的同期研究
      • 6.1.2 协作学习感知
    • 6.2 协作学习感知对在线学习影响与作用的实验
      • 6.2.1 在线学习感知的测量部分
      • 6.2.2 测量问卷的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
      • 6.2.3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在线学习动力篇
  • 第七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观点
    • 7.1 在线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观点
      • 7.1.1 在线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特征
      • 7.1.2 在线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特征
      • 7.1.3 在线学习者的附属内驱力特征
    • 7.2 围绕学习动机激发的在线学习教学材料组织
      • 7.2.1 怎样理解以学习者为中心
      • 7.2.2 怎样理解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 7.2.3 怎样理解以评价为中心
      • 7.2.4 怎样理解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 7.3 在线学习教学材料组织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 7.3.1 认知工具教学策略
      • 7.3.2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 7.3.3 情境启发教学策略
      • 7.3.4 自动探究鼓励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归因观点
    • 8.1 由归因理论引出的在线学习问题
    • 8.2 在线学习者学习归因研究现状
      • 8.2.1 在线学习归因的研究特征分析
      • 8.2.2 在线学习者归因方式的四维度理论
    • 8.3 在线学习者成败归因的实验
      • 8.3.1 实验被试与工具
      • 8.3.2 实验数据分析
      • 8.3.3 实验结果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观点
    • 9.1 由自我效能感理论引出的在线学习问题
    • 9.2 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的近期研究及其观点
      • 9.2.1 动机、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定位
      • 9.2.2 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关系研究
    • 9.3 在线学习者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理论
      • 9.3.1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
      • 9.3.2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分类
      • 9.3.3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当前研究
    • 9.4 实验工具和方法
      • 9.4.1 实验工具
      • 9.4.2 被试的选取
    • 9.5 研究过程与结果
      • 9.5.1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 9.5.2 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征
      • 9.5.3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影响
      • 9.5.4 环境因素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9.6 实验结论
    • 9.7 相应的教学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观点
    • 10.1 激发内在动机
    • 10.2 自我决定理论的启示
      • 10.2.1 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思想
      • 10.2.2 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构成
    • 10.3 在线教师指导行为与在线学习者学习内在动机激发的实验
      • 10.3.1 实验被试与工具
      • 10.3.2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 10.4 在线学习者学习动机与在线教师指导行为的分析
      • 10.4.1 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内在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 10.4.2 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内在动机影响的分析
      • 10.4.3 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分析
    • 10.5 在线教师指导行为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在线学习者外在动机内化的探究实验
    • 11.1 由动机内在理论引出的在线学习问题
    • 11.2 外在动机内化的理论
      • 11.2.1 外在调节
      • 11.2.2 内摄调节
      • 11.2.3 认同调节
      • 11.2.4 整合调节
    • 11.3 外在动机内化实验的过程
      • 11.3.1 在线学习者动机自我调节的实验
      • 11.3.2 自主调节性动机比外部控制性动机对成绩的影响更显著
      • 11.3.3 在线学习者对指导教师支持行为的满意度评价对其外在动机内化具有显著的影响
      • 11.3.4 指导教师支持行为满意度和学习者动机内化的相关分析
      • 11.3.5 指导教师支持行为满意度与学习者动机内化的路径分析
    • 11.4 实验结论
      • 11.4.1 实验结果分析
      • 11.4.2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在线学习人格篇
  • 第十二章 在线讨论活动中人格结构特征的反映与影响
    • 12.1 人格结构特征在在线讨论活动中的表现
    • 12.2 基于人格结构特征的在线讨论质量问题分析
    • 12.3 在线讨论质量评价的案例分析
      • 12.3.1 采用卡方检验各在线讨论变量分布的差异性
      • 12.3.2 对三个在线讨论所采集的数据的特征描述
      • 12.3.3 在线讨论质量评价的分析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中人格类型因素的作用和体现
    • 13.1 人格类型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 13.1.1 人格的三维度结构
      • 13.1.2 艾森克人格类型与气质
    • 13.2 人格类型与差异性教学
      • 13.2.1 人的心理类型分析
      • 13.2.2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 13.3 基于人格类型特点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实验
      • 13.3.1 人格类型的测量与被试的选取
      • 13.3.2 被试人格类型分布特征
    • 13.4 针对在线学习者人格类型的活动设计
      • 13.4.1 活动类型
      • 13.4.2 针对人格类型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 13.4.3 活动实施原则
    • 13.5 实验的实施
      • 13.5.1 案例研究的实验环境
      • 13.5.2 实验前测
      • 13.5.3 实验组人格类型分析
      • 13.5.4 实验过程设计
      • 13.5.5 活动方案、流程与参与情况
      • 13.5.6 实验结果分析
    • 13.6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版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