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思想转型与社会近代化——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
许晓光
定价:
58.00元
ISBN:
978-7-04-032871-4
版面字数:
540千字
开本:
特殊
全书页数:
47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1-10-21
物料号:
32871-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历史

日本近代早期,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出现了非传统的政治思想,促进了日本国民近代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日本具有近代性质的宪法的诞生以及议会的召开,对促进日本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保证日本的崛起和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抹煞的历史作用。《思想转型与社会近代化: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研究》依据19世纪尤其是明治前期日本的大量原始史料,对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与传统儒家思想具有非连续性质的近代化政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诠释。作者认为,一个相对后进的社会,就必须尽量向先进的发达国家学习,吸收其相对先进的政治理念,同时结合本国社会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他山之石”用以攻本国之“玉”。只有这样,才能在本国迅速建立起接近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才会取得远比同类国家大得多的跨越式发展。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
    • 三、本选题的研究任务、结构、研究方法与力图突破之处
  • 第一编 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一章 开国前后日本社会经济的转型
      • 一、商品货币经济的兴起
      • 二、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成长
      • 三、城市的扩大和繁荣
      • 四、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
    • 第二章 近世晚期日本社会关系的变化
      • 一、町人地位的相对提高
      • 二、武士的穷困及其社会角色的转化
      • 三、农民的分化
    • 第三章 社会矛盾的尖锐与激化
      • 一、封建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二、武士集团内部的矛盾
      • 三、内外矛盾的交织与尖锐
      • 四、社会矛盾尖锐的表面化——外部冲突的加剧
    • 第四章 政治思想转型的序幕
      • 一、传统儒学的封建等级思想及其地位的动摇
      • 二、“政治人为制作”说的兴起
      • 三、后期水户学的尊皇思想和等级思想
    • 第五章 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 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和引进
      • 二、日本社会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主张
      • 三、关注社会制度改革思想之兴起
    • 第六章 内忧外患下的各种应对构想
      • 一、开国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
      • 二、非传统近代政治思想的萌芽
        • (一)对各种政治体制的近代性认识
        • (二)否定和限制君主专制体制的政治构想
        • (三)“公议”政治思想的萌芽
    • 第七章 幕末和明治初期的舆论条件
      • 一、日本国民意识觉醒的开始
      • 二、维新前后日本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吸纳热潮
      • 三、出版与传媒业的兴盛
  • 第二编 近代化的社会关系思想的宣扬
    • 第八章 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观念的批判和否定
      • 一、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观念的必要性
      • 二、否定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宣传
      • 三、对封建等级特权观念的冲击
    • 第九章 非传统权利观的理论阐释
      • 一、非传统权利观念的出现和民权论流派
      • 二、主张人民应该拥有正当权利
      • 三、对权利特征的近代性阐释
    • 第十章 对私权的非传统阐释
      • 一、对权利的近代性分类
      • 二、对人民私权的充分肯定
      • 三、对私权的微观阐释
        • (一)强调人民的生存权利
        • (二)对私人物权的主张
        • (三)对其他私人权利的阐释
    • 第十一章 近代性公权思想的出现
      • 一、主张人民应当关心和参与政治的思想
      • 二、论证人民参政权利的履行方式
      • 三、主张人民对专制统治拥有抵抗权利的思想
    • 第十二章 对近代自由平等思想的吸收和宣扬
      • 一、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念的影响
      • 二、对自由平等之正当性和重要性的宣扬
      • 三、对压制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谴责
    • 第十三章 对自由权利的微观阐释
      • 一、对人类自由权来源的论证
      • 二、对自由权利的分类及其含义和特征的论证
      • 三、对自由权具体内容的界定和阐释
      • 四、对争取自由权方式的理论探讨
    • 第十四章 社会平等观念的阐发
      • 一、宣扬人类天生应当平等的思想
      • 二、对人类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关系的论证
      • 三、主张人民应当具备平等精神
    • 第十五章 日本近代早期“天赋人权”问题的论争
      • 一、论争产生的原因——加藤弘之思想的转化
        • (一)加藤弘之的思想转向及其诱因
        • (二)加藤弘之思想转向的前兆
      • 二、论争的焦点问题
        • (一)人类的权利是否为天赋
        • (二)人类要获得权利是否只能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手段
        • (三)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有无区别
        • (四)人类权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 三、对这场论争的思考
  • 第三编 非传统国家观和近代政治体制构想
    • 第十六章 关于国家起源和性质的非传统认识
      • 一、对国家和政治起源诸种理论的分析
      • 二、对国家权力神授思想的否定
      • 三、对国家起源的非传统论证
      • 四、对国家性质的近代性探索
    • 第十七章 对国家职能及政府与人民关系的近代性阐释
      • 一、对国家和政府职能的近代性阐释
      • 二、论证政府与人民关系的非传统思想
        • (一)谴责传统的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不正常关系
        • (二)论证政府与人民应有的正常关系
        • (三)论证人民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利、义务
        • (四)如何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 第十八章 对近代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和主张
      • 一、对国体和政体理论的探索
      • 二、对专制政体的谴责与否定
      • 三、对政治改革步骤的不同认识
      • 四、对政治改革方向的各类主张
    • 第十九章 多元化的政治体制构想
      • 一、对不同政治体制的对比分析
      • 二、君主立宪制构想
      • 三、对民主共和制的认识和理解
      • 四、政治分权和权力制衡思想的萌芽
    • 第二十章 近代化宪政思想的初步形成
      • 一、对宪法的多维理解和认识
      • 二、对宪政功能和作用的阐释
      • 三、鼓吹在日本实行宪政之重要性和必要性
      • 四、日本近代早期的宪政思想论争
        • (一)立宪主体之争
        • (二)立宪条件及立宪缓急之争
      • 五、各种宪法构想中的不同宪政思想
        • (一)对人权保障思想的不同体现
        • (二)对君权限制构想的区别
    • 第二十一章 近代议会政治思想的宣扬
      • 一、对在日本建立代议政体必要性的宣传
      • 二、围绕议会设立的思想论争
        • (一)议会设立缓急之争
        • (二)对议会构成形式与设立途径的不同主张
        • (三)议会选举人资格与议员成分构成之争
      • 三、对议会权力与职能的不同阐释
        • (一)议会开闭会权的归属问题
        • (二)议会的立法权和财政权问题
        • (三)议会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问题
    • 第二十二章 近代日本政党政治思想的初步形成
      • 一、对“政党”概念认识的演变
      • 二、对政党性质与产生原因的诠释
      • 三、对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 四、政党政治的实践构想:对政党议会制和政党内阁制的不同主张
  • 结语
    • 一、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的渊源问题
    • 二、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 三、日本近代早期非传统政治思想的历史意义分析
  • 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