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的前沿科学问题


作者:
于贵瑞 等著
定价:
88.00元
ISBN:
978-7-04-026627-6
版面字数:
10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43页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9-07-13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自然科学
二级分类:
生态
三级分类:
生态科学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创新团队集体撰著,全书包括绪论部分以及正文共4篇21章。作者在系统阐述20世纪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和21世纪生态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论述了涡度相关技术、同位素技术和卫遥感技术等在生态系统变化和物质循环通量的多尺度综合观测中的应用,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模型模拟、尺度问题和模型数据融合方法,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调控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科学问题。本书为从事全球变化、陆地生态系统水、碳、氮循环过程以及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领域的科技人员提供了野外观测、模型模拟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思路,可作为生态、农林、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 前辅文
  • 绪论 21世纪生态学面临的挑战及其使命
    • 摘要
    • Abstract
    • 0.1 引言
    • 0.2 20世纪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 0.3 现代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主要特征
    • 0.4 21世纪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 0.5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其科学问题
    • 0.6 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科技任务
    • 0.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一篇 生态系统变化的多尺度观测与分析
    • 第1章 陆地生态系统水、碳、氮通量及其循环过程的综合观测
      • 摘要
      • Abstract
      • 1.1 引言
      • 1.2 生态系统水、碳、氮的耦合循环及其通量
      • 1.3 生态系统水、碳通量观测的技术沿革
      • 1.4 生态系统氮通量观测的技术进步
      • 1.5 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模型模拟的结合
      • 1.6 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遥感反演的结合
      • 1.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生态系统稳定同位素平衡原理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
      • Abstract
      • 2.1 引言
      • 2.2 生态系统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原理
      • 2.3 生态系统中碳的同位素效应
      • 2.4 生态系统中水的同位素效应
      • 2.5 生态系统中氮的同位素效应
      • 2.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大气水汽的稳定同位素平衡及其在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
      • Abstract
      • 3.1 引言
      • 3.2 水汽同位素在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 3.3 大气水汽理想化系统理论
      • 3.4 蒸发和蒸腾水的同位素理论
      • 3.5 空气水汽同位素含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 3.6 测量技术
      • 3.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支持生态模型模拟的地面要素遥感观测与反演
      • 摘要
      • Abstract
      • 4.1 引言
      • 4.2 用于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传感器及卫星发展计划
      • 4.3 陆地表层遥感参数反演的主要方法
      • 4.4 陆地表层遥感参数反演的主要产品
      • 4.5 遥感产品与生态模拟
      • 4.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GIS支持下高分辨率空间数据在流域生态模拟应用中的尺度问题
      • 摘要
      • Abstract
      • 5.1 引言
      • 5.2 基本概念
      • 5.3 GIS的计算邻域与生态要素空间作用范围:计算邻域问题
      • 5.4 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下生态要素在空间上的协同变化:空间尺度不兼容问题
      • 5.5 实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模型模拟与信息融合
    • 第6章 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的动态模拟与流域水资源管理
      • 摘要
      • Abstract
      • 6.1 生态模型概论
      • 6.2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过程的模拟
      • 6.3 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长与水、热、CO传输综合模型
      • 6.4 流域水循环模型及其与生态模型的耦合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时空动态模拟及计量方法
      • 摘要
      • Abstract
      • 7.1 前言
      • 7.2 生态系统碳循环分量
      • 7.3 光合作用模拟方法
      • 7.4 呼吸作用模拟方法
      • 7.5 林分年龄是森林碳循环中的重要驱动因子
      • 7.6 干扰对碳循环的影响
      • 7.7 碳循环的时间尺度及其在碳模拟中的应用
      • 7.8 减少碳收支计量不确定性的几个策略
      • 7.9 中国和加拿大个例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8章 森林生长和碳动态变化的混合模拟方法
      • 摘要
      • Abstract
      • 8.1 前言
      • 8.2 模型结构
      • 8.3 子模型描述
      • 8.4 一个面向对象 (object-oriented) 模型的建立策略
      • 8.5 模型检验和应用
      • 8.6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9章 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遥感模型估算
      • 摘要
      • Abstract
      • 9.1 前言
      • 9.2 主要GPP遥感估计模型回顾
      • 9.3 VPM模型详细描述
      • 9.4 典型生态系统GPP遥感模型估算
      • 9.5 模型精度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
      • 9.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多尺度、多源生态观测数据的同化技术及其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
      • Abstract
      • 10.1 引言
      • 10.2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模型
      • 10.3 数据同化技术
      • 10.4 基于通量网的应用
      • 10.5 基于控制试验的应用
      • 10.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篇 全球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其适应性
    • 第11章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
      • 摘要
      • Abstract
      • 11.1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 1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变化趋势
      • 11.3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机制
      • 11.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和植被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摘要
      • Abstract
      • 12.1 引言
      • 12.2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 12.3 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12.4 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植被动态
      • 12.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13章 生态系统的碳、氮、水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摘要
      • Abstract
      • 13.1 生态系统碳、氮、水过程对温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
      • 13.2 生态系统碳、水过程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13.3 生态系统碳、氮、水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
      • 13.4 生态系统碳、氮、水过程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适应
      • 13.5 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14章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过程间耦合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摘要
      • Abstract
      • 14.1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碳耦合循环
      • 14.2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耦合循环
      • 14.3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15章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及其环境响应的不确定性
      • 摘要
      • Abstract
      • 15.1 生态系统复杂性理论概述
      • 15.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
      • 15.3 生态系统环境响应的不确定性
      • 15.4 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概述
      • 参考文献
  • 第四篇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评价和调控
    • 第16章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摘要
      • Abstract
      • 16.1 引言
      • 16.2 数据与样本
      • 16.3 建设用地扩张
      • 16.4 人均建设用地区域差异
      • 16.5 建设用地变化分析计量经济模型
      • 16.6 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16.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17章 耕地用途转移对我国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 摘要
      • Abstract
      • 17.1 引言
      • 17.2 土地利用数据
      • 17.3 耕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
      • 17.4 耕地用途转移特征
      • 17.5 耕地生产潜力变化
      • 17.6 2000—2003年耕地变化
      • 17.7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18章 农业生态区(AEZ)模型方法与农业生产潜力评估
      • 摘要
      • Abstract
      • 18.1 引言
      • 18.2 AEZ模型框架
      • 18.3 土地资源的构成
      • 18.4 土地利用类型与作物复种轮种区划
      • 18.5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评估
      • 18.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19章 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机制
      • 摘要
      • Abstract
      • 19.1 引言
      • 19.2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际因素
      • 19.3 陆地生态系统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 19.4 气候、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 19.5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案例研究
      • 19.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0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与人类活动承载能力
      • 摘要
      • Abstract
      • 20.1 重要生态服务的总体变化趋势
      • 20.2 用生态足迹度量生态服务消费
      • 20.3 中国生态服务的人口承载能力
      • 参考文献
    • 第21章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贸易与市场机制
      • 摘要
      • Abstract
      • 21.1 引言
      • 21.2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消费
      • 21.3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化
      • 21.4 生态系统服务贸易与市场机制
      • 21.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