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作者:
夏子贵 毕国明 李国安
定价:
17.00元
ISBN:
978-7-04-014246-4
版面字数:
300.000千字
开本:
32开
全书页数:
337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4-07-15
物料号:
14246-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普通高等院校“两课”系列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作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基本教材,思想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内容上精选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文献。《普通高等院校“两课”系列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
      • 二、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
      •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的形成
      • 四、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的确立
      • 五、邓小平同志在创立邓小平理论中的历史性贡献
    •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点
    •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二、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
      • 一、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内在联系
    •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
      • 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 二、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 三、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 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基本要求和相互关系
      •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和基本要求
      •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
    • 第三节 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
      • 一、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 二、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 三、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二、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和特征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 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大意义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 第一节 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
      •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四、改革要有新突破
      •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 三、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四、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 五、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 第三节 正确认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过程
      • 二、正确认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 第一节 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三、发展要有新思路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和特点
      • 一、“三步走”战略
      •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第三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城经济协调发展
      •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八章 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经济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二、坚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三、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 一、坚持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
      •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一、依法治国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 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涵义和战略地位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点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 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第一节 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 二、人民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
      •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
      •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 第三节 实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一、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 二、党和政府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中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 第二节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 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 三、香港和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 第三节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
      • 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二、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和进行两岸的对话与谈判
      • 三、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 四、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五、坚决反对“台独”等任何分裂图谋,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六、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提出和科学涵义
      • 二、和平与发展大趋势下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
      • 二、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任务
    • 第三节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
      • 二、努力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贡献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杜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二、依靠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 三、依靠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
      •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
      • 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 关键术语
    • 复习思考题
  • 后记
  • 阅读书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