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电路


作者:
吉培荣
定价:
57.00元
ISBN:
978-7-04-060018-6
版面字数:
6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6-3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类
二级分类:
电子电气类核心课程
三级分类:
电路

本书内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全书共19章,分别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等效变换和对偶原理、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含受控电源的电路、电路的基本定理、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网络函数与谐振电路、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和电路的状态方程、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二端口网络、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基础、非线性电阻电路、均匀传输线。书中给出了习题参考答案,并给出了用96课时、80课时、64课时、48课时使用本书开展电路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学安排建议。本书有配套教学课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类各专业学生电路课程教材或学习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
    • 1.1 实际电路与理想电路
      • 1.1.1 实际电路和理想电路的概念
      • 1.1.2 实际电路与理想电路的关系
      • 1.1.3 狭义电路理论和广义电路理论
    •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变量
      • 1.2.1 实际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 1.2.2 理想电路中的基本变量
    • 1.3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 1.4 电磁能量与电功率
    • 1.5 元件约束
      • 1.5.1 电阻元件与电导元件
      • 1.5.2 独立电源
      • 1.5.3 电容元件
      • 1.5.4 电感元件
      • 1.5.5 忆阻元件
    • 1.6 拓扑约束与应用条件
      • 1.6.1 几个相关概念
      • 1.6.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1.6.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 1.6.4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前提条件
    • 1.7 元件约束与拓扑约束结合的意义
    • 1.8 实际电路的模型化
      • 1.8.1 电路模型的生成
      • 1.8.2 分布参数电路和集中参数电路的概念
      • 1.8.3 实际电路与各类电路模型的关系
    • 习题
  • 第2章 等效变换和对偶原理
    • 2.1 端口和等效变换的概念
      • 2.1.1 端口
      • 2.1.2 等效变换和等效电路
    • 2.2 电阻元件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 2.2.1 等效电阻
      • 2.2.2 串联
      • 2.2.3 并联
      • 2.2.4 混联
      • 2.2.5 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
      • 2.2.6 具有等电位点和零电流支路的电路
    • 2.3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 2.3.1 电容元件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 2.3.2 电感元件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 2.4 实际电源的建模及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
    • 2.5 电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及其等效变换
      • 2.5.1 电压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及其等效变换
      • 2.5.2 电流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及其等效变换
    • 2.6 对偶原理
    • 习题
  • 第3章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 3.1 支路约束和独立拓扑约束
      • 3.1.1 常见的五种支路形式及其约束
      • 3.1.2 独立拓扑约束
    • 3.2 支路法
      • 3.2.1 2b法
      • 3.2.2 支路电压法
      • 3.2.3 支路电流法
      • 3.2.4 支路混合变量法
    • 3.3 节点法
      • 3.3.1 节点电压法的概念
      • 3.3.2 不含无伴电压源支路时的节点电压法
      • 3.3.3 含无伴电压源支路时的节点电压法
    • 3.4 回路(网孔)法
      • 3.4.1 回路(网孔)电流法的概念
      • 3.4.2 不含无伴电流源支路时的网孔电流法
      • 3.4.3 含无伴电流源支路时的网孔电流法
      • 3.4.4 回路电流法
    • 3.5 各种方法的比较
    • 3.6 对偶原理的正确性论证
    • 习题
  • 第4章 含受控电源的电路
    • 4.1 受控电源
    • 4.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法
    • 4.3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网孔)法
      • 4.3.1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网孔电流法
      • 4.3.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电流法
    • 4.4 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 4.4.1 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的概念
      • 4.4.2 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的计算
    • 习题
  • 第5章 电路的基本定理
    • 5.1 叠加定理与齐性定理
      • 5.1.1 叠加定理
      • 5.1.2 齐性定理
    • 5.2 替代定理
    • 5.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 5.3.1 戴维南定理
      • 5.3.2 诺顿定理
    • 5.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 5.5 特勒根定理
    • 5.6 互易定理
    • 习题
  • 第6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
    • 6.1 实际运算放大器概述
    • 6.2 实际运算放大器的一种常用电路模型
    • 6.3 理想运算放大器
      • 6.3.1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定义与特性
      • 6.3.2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 6.4 与实际运算放大器应用和建模有关的讨论
    • 6.5 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的概念与判断
    • 习题
  •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
    • 7.1 正弦量
      • 7.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 7.1.2 正弦量的有效值
      • 7.1.3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 7.2 动态电路与正弦稳态电路的概念
      • 7.2.1 动态电路的概念
      • 7.2.2 动态电路在正弦激励下的解
      • 7.2.3 正弦稳态电路的概念
    • 7.3 复数与正弦量的相量
      • 7.3.1 复数的表示及运算
      • 7.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 7.4 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的相量形式
      • 7.4.1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 7.4.2 拓扑约束的相量形式
    • 习题
  • 第8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8.1 阻抗和导纳及其串联与并联
      • 8.1.1 阻抗和导纳
      • 8.1.2 阻抗和导纳的串联与并联
    • 8.2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 8.2.1 一般分析方法
      • 8.2.2 借助相量图的分析方法
    • 8.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 8.3.1 瞬时功率
      • 8.3.2 平均功率
      • 8.3.3 无功功率
      • 8.3.4 视在功率
      • 8.3.5 复功率
      • 8.3.6 功率因数的提高
      • 8.3.7 最大功率传输
    • 习题
  • 第9章 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
    • 9.1 耦合线圈的磁耦合
    • 9.2 耦合线圈的同名端
    • 9.3 耦合电感
      • 9.3.1 时域形式约束
      • 9.3.2 相量形式约束
    • 9.4 实际变压器的耦合电感模型
    • 9.5 耦合电感的去耦合等效
    • 9.6 理想变压器
    • 9.7 理想变压器传输直流的特性及相关讨论
    • 习题
  • 第10章 三相电路
    • 10.1 三相电源
    • 10.2 三相电路的连接与结构
      • 10.2.1 星形联结的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
      • 10.2.2 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
      • 10.2.3 三相电路的结构
    • 10.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 10.4 不对称三相电路
    • 10.5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 10.5.1 三相电路的功率
      • 10.5.2 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
    • 习题
  •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
    • 11.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和信号的频谱
      • 11.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 11.1.2 傅里叶级数展开
      • 11.1.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图
    • 1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 11.2.1 有效值
      • 11.2.2 平均值
    • 11.3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
    • 11.4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分析
    • 习题
  • 第12章 网络函数与谐振电路
    • 12.1 网络函数及相关概念
      • 12.1.1 网络函数的概念
      • 12.1.2 频域形式的网络函数
      • 12.1.3 滤波器
    • 12.2 谐振及相关概念
    • 12.3 RLC串联谐振电路
    • 12.4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 12.4.1 RLC串联电路的电流谐振曲线
      • 12.4.2 RLC串联电路的电压谐振曲线
    • 12.5 RLC并联谐振电路
    • 12.6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波特图
    • 习题
  • 第13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 13.1 单位冲激函数和换路定理
      • 13.1.1 单位冲激函数
      • 13.1.2 电容元件的换路定理
      • 13.1.3 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
    • 13.2 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
    • 13.3 RC电路的时域分析
      • 13.3.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13.3.2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13.3.3 RC电路的全响应
    • 13.4 RL电路的时域分析
      • 13.4.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13.4.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13.4.3 RL电路的全响应
    • 13.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 13.5.1 三要素法公式的导出
      • 13.5.2 直流激励时的三要素法公式
    • 13.6 单位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 13.6.1 单位阶跃函数
      • 13.6.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 13.7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 13.7.1 RC并联电路的冲激响应
      • 13.7.2 RL串联电路的冲激响应
      • 13.7.3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 13.8 正弦激励时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13.8.1 RC电路
      • 13.8.2 RL电路
    • 习题
  • 第14章 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和电路的状态方程
    • 14.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14.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14.3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
    • 14.4 电路的状态方程
      • 14.4.1 状态和状态变量
      • 14.4.2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形式
      • 14.4.3 元件混合变量法
      • 14.4.4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 14.4.5 状态方程的解法概述
    • 习题
  • 第15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 15.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
      • 15.1.1 拉普拉斯变换
      • 15.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 15.2 拉普拉斯反变换
    • 15.3 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的复频域形式
      • 15.3.1 元件约束的复频域形式
      • 15.3.2 拓扑约束的复频域形式
    • 15.4 运算阻抗与运算导纳
    • 15.5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
    • 15.6 复频域形式的网络函数和相关分析
      • 15.6.1 复频域形式的网络函数
      • 15.6.2 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 15.6.3 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
      • 15.6.4 网络函数的极点与网络的稳定性
      • 15.6.5 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频率特性的关系
    • 习题
  • 第16章 二端口网络
    • 16.1 二端口网络概述
    • 16.2 二端口网络的约束方程
      • 16.2.1 Z参数方程
      • 16.2.2 Y参数方程
      • 16.2.3 T参数方程
      • 16.2.4 H参数方程
    • 16.3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转换
    • 16.4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16.4.1 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16.4.2 非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16.5 二端口网络的互联
      • 16.5.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 16.5.2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 16.5.3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 16.6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
    • 16.7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 16.7.1 回转器
      • 16.7.2 负阻抗变换器
    • 习题
  • 第17章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基础
    • 17.1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概述
    • 17.2 图论的基础知识
      • 17.2.1 拓扑图
      • 17.2.2 树
      • 17.2.3 单连支回路
      • 17.2.4 割集
    • 17.3 关联矩阵
      • 17.3.1 节点支路关联矩阵A
      • 17.3.2 回路支路关联矩阵B
      • 17.3.3 割集支路关联矩阵Q
    • 17.4 特勒根定理的证明
    • 17.5 标准支路的约束关系
      • 17.5.1 标准支路
      • 17.5.2 标准支路约束关系的矩阵形式
    • 17.6 电路的矩阵方程
      • 17.6.1 节点电压法方程
      • 17.6.2 回路电流法方程
      • 17.6.3 割集电压方程
    • 17.7 含受控源和互感元件时的支路约束矩阵
      • 17.7.1 含受控源的标准支路
      • 17.7.2 含受控电流源时的支路约束矩阵
      • 17.7.3 含受控电压源或互感元件时的支路约束矩阵
    • 17.8 借助特有树建立状态方程
    • 习题
  • 第18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 18.1 非线性电阻电路及其方程
      • 18.1.1 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 18.1.2 非线性电阻元件
      • 18.1.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
    • 18.2 图解法
    • 18.3 分段线性化法
    • 18.4 小信号分析法
    • 习题
  • 第19章 均匀传输线
    • 19.1 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
      • 19.1.1 均匀传输线的概念
      • 19.1.2 均匀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电路模型和方程
    • 19.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
      • 19.2.1 正弦稳态解
      • 19.2.2 入射波与反射波
      • 19.2.3 反射系数
      • 19.2.4 自然功率
    • 19.3 均匀传输线的频率特性
      • 19.3.1 传播常数的频率特性
      • 19.3.2 特性阻抗的频率特性
    • 19.4 无畸变均匀传输线
    • 19.5 正弦稳态时的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 19.6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暂态过程
      • 19.6.1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方程的通解
      • 19.6.2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在始端电压激励下的波过程
    • 习题
  • 英文-中文名词对照表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