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电路与电子线路基础(电路部分)


作者:
王志功 沈永朝
定价:
40.50元
ISBN:
978-7-04-032503-4
版面字数:
5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33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2-01-13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类
二级分类:
电子电气类核心课程
三级分类:
电路

《电路与电子线路基础 电路部分》在讲述电路与电子学的发展历史和电路工程的基本任务与方法之后,按照:(1)从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互感、变压器到互连及传输线;(2)从集总参数到分布参数;(3)从单端口、二端口到多端口网络;(4)从直流静态、交流稳态到瞬态;(5)从线性到简单的非线性;(6)从理论分析到初步设计的顺序相互穿插,讲述由基本元器件,特别是无源线性器件构成的基本电路的规律、模型与分析方法。

本书适合于高等学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电路课程的教学,并强烈建议与《电路与电子线路基础 电子线路部分》联合使用。

  • 第1章 绪论
    • 1.1 电路的故事
      • 1.1.1 电是神秘的
      • 1.1.2 金属是特殊的
      • 1.1.3 伽尔伐尼的意外发现
      • 1.1.4 伏打电池建立了第一个电路,将静电学推进到了动电学
      • 1.1.5 磁———又一个神秘的世界
      • 1.1.6 奥斯特实验
      • 1.1.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1.1.8 欧姆定律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 1.1.9 用电流或电压表达信号———电报的兴起
      • 1.1.10 电话问世与连续信号响应
      • 1.1.11 电灯是电气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1.1.12 场的概念与麦克斯韦方程
      • 1.1.13 赫兹实验与无线电的发明
      • 1.1.14 调谐电路与矿石检波器
    • 1.2 电子学的故事
      • 1.2.1 布劳恩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电子器件登场
      • 1.2.2 电子管开创了电子学时代
      • 1.2.3 半导体器件登场迅速成为电子学的主角
      • 1.2.4 器件电路合一引起的革命
    • 1.3 电路学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 1.4 电路与电子线路的关系
    • 1.5 本教材的特点与结构
  • 第2章 电路工程的基本任务与方法
    • 2.1 电路的描述和表达
      • 2.1.1 电路示意图
      • 2.1.2 电路元件与电路符号
      • 2.1.3 电原理图
      • 2.1.4 电路拓扑图
      • 2.1.5 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
      • 2.1.6 电路三视图
    • 2.2 电路模型
      • 2.2.1 元件、器件与电路
      • 2.2.2 器件的物理模型
      • 2.2.3 电路的抽象
      • 2.2.4 抽象的其他作用
    • 2.3 电路的语句描述
      • 2.3.1 电路的SPICE语句描述
      • 2.3.2 电路的硬件语言描述
  • 第3章 电源与电信号源
    • 3.1 直流电源
      • 3.1.1 电池———化学直流电源
      • 3.1.2 太阳能电池
      • 3.1.3 电池的伏安特性与电路模型
    • 3.2 正弦波交流电源
      • 3.2.1 电力电源———重要的正弦波交流电源
      • 3.2.2 正弦波交流电源与电路工程
      • 3.2.3 正弦波形的模型与表达
      • 3.2.4 正弦波形的重要性质
    • 3.3 三相交流电源与三相电路
      • 3.3.1 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 3.3.2 三相电源的接法
      • 3.3.3 三相负载的接法
      • 3.3.4 三相电路连接
      • 3.3.5 三相电路的功率
    • 3.4 信号源
      • 3.4.1 能量、信息与信号
      • 3.4.2 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
      • 3.4.3 产生语音信息的信号源———话筒
      • 3.4.4 监测温度变化的信号源———热电偶
      • 3.4.5 探测磁场变化的信号源———磁头
    • 3.5 理想电源
      • 3.5.1 理想电压源
      • 3.5.2 理想电流源
      • 3.5.3 理想电源的连接
    • 3.6 独立电源的SPICE语句描述
      • 3.6.1 PULSE(脉冲)
      • 3.6.2 SIN(正弦波)
      • 3.6.3 EXP(指数波)
      • 3.6.4 PWL(分段线性)
      • 3.6.5 SFFM(单频调频波)
    • 3.7 突变与奇异函数
      • 3.7.1 单位阶跃函数
      • 3.7.2 单位冲激函数
      • 3.7.3 奇异函数的SPICE描述
  • 第4章 电阻与电阻电路分析
    • 4.1 电阻元件
      • 4.1.1 电阻的物理特性
      • 4.1.2 通用电阻元件
      • 4.1.3 电阻的规范
      • 4.1.4 电阻和SPICE描述语句
      • 4.1.5 电阻的高频模型
    • 4.2 电阻在电路中的表现
    • 4.3 电阻电路分析
      • 4.3.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4.3.2 电阻的串联
      • 4.3.3 电阻的并联
      • 4.3.4 电阻的Y形联结和D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 4.3.5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 4.3.6 单端口电阻电路的输入电阻
  • 第5章 电路方程与电路定理
    • 5.1 电路方程
      • 5.1.1 KCL和KVL独立方程数
      • 5.1.2 回路电流方程
      • 5.1.3 结点电压方程
    • 5.2 叠加定理
    • 5.3 替代定理
    • 5.4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 5.4.1 戴维宁定理
      • 5.4.2 戴维宁定理的应用
      • 5.4.3 诺顿定理
      • 5.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 *5.6 特勒根定理
  • 第6章 电容与电容模型
    • 6.1 电容原理
      • 6.1.1 静电现象与电容
      • 6.1.2 理想电容器的基本行为
    • 6.2 商用电容元件
      • 6.2.1 商用电容元件的功用和分类
      • 6.2.2 商用电容元件的特性、规范
      • 6.2.3 高频低介质损耗电容
      • 6.2.4 电源滤波用大容量电容
      • 6.2.5 贴片电容
      • 6.2.6 商用电容器特征汇总
    • 6.3 集成电路电容
    • 6.4 电容的SPICE语句描述
  • 第7章 电阻电容电路
    • 7.1 电源向电容充电
      • 7.1.1 理想电压源向电容充电
      • 7.1.2 理想电流源向电容充电
      • 7.1.3 正弦波电压对电容充放电
    • 7.2 电阻电容电路的基本形式与电路瞬态响应
      • 7.2.1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式求解
      • 7.2.2 电阻电容电路瞬态响应
    • 7.3 电阻电容电路对正弦波的响应
    • 7.4 复数及其运算
      • 7.4.1 复数的引入
      • 7.4.2 复数的运算
      • 7.4.3 复数在电路特性计算中的应用
      • 7.4.4 相量法求解电阻电容电路
    • 7.5 简单电阻电容电路
      • 7.5.1 电阻电容分压器
      • 7.5.2 电阻电容分流器
      • 7.5.3 微分电路
      • 7.5.4 积分电路
  • 第8章 电感
    • 8.1 电感的物理概念
      • 8.1.1 载流直导线
      • 8.1.2 无限长螺线管
      • 8.1.3 环形线圈
    • 8.2 理想电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 8.2.1 理想电感元件的安韦特性和“伏安”特性
      • 8.2.2 理想电感元件的功率
      • 8.2.3 理想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 8.2.4 电感与电容的对偶关系
    • *8.3 磁性材料
    • 8.4 磁路与磁路定律
    • 8.5 实际电感元件
      • 8.5.1 电感元件的分类
      • 8.5.2 电感元件
      • 8.5.3 贴片电感
      • 8.5.4 集成电感
      • 8.5.5 分布参数电感
    • 8.6 电感计算
      • 8.6.1 环形线圈的电感量
      • 8.6.2 电感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 8.6.3 电感量的工程计算方法
    • 8.7 电感元件的模型和参数
      • 8.7.1 电感元件的零级模型
      • 8.7.2 电感元件的SPICE语句格式
      • 8.7.3 电感元件的一级模型
      • 8.7.4 低频扼流圈的模型
      • 8.7.5 高频线圈的模型
  • 第9章 电阻电感电路
    • 9.1 电感的电源驱动
      • 9.1.1 理想电压源驱动电感
      • 9.1.2 实际电源驱动电感
      • 9.1.3 交流电源驱动电感
      • 9.1.4 利用复数计算电感的阻抗
    • 9.2 电阻电感电路
      • 9.2.1 电阻电感电路的两种基本形式
      • 9.2.2 电阻电感电路的串并联变换
  • 第10章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
    • 10.1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基本形式
    • 10.2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10.3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 10.3.1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阶跃响应
      • 10.3.2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冲激响应
      • 10.3.3 无损耗电感电容电路对正弦信号的响应
      • 10.3.4 电阻电感电容电路对正弦信号的响应
      • *10.3.5 电容、电感器件的自谐振频率
  • 第11章 互感与变压器
    • 11.1 互感现象
    • 11.2 互感的动态行为和模型
    • 11.3 互感的SPICE语句描述
    • 11.4 有互感的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 11.5 变压器
      • 11.5.1 变压器原理
      • 11.5.2 变压器模型
      • 11.5.3 含漏感的变压器模型
  • 第12章 互连线与传输线
    • 12.1 互连线
      • 12.1.1 互连线的意义
      • 12.1.2 互连线模型
    • 12.2 分布元件与传输线
    • 12.3 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
    • 12.4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
    • 12.5 均匀传输线的原参数和副参数
      • 12.5.1 传播常数
      • 12.5.2 特性阻抗
    • 12.6 无损耗传输线
      • 12.6.1 正弦稳态分析
      • 12.6.2 瞬态分析
    • 12.7 无损耗线的波过程
    • 12.8 实际传输线
      • 12.8.1 立体传输线
      • 12.8.2 微带线
      • 12.8.3 共面波导
  • 第13章 二端口与多端口网络
    • 13.1 二端口网络
    • 13.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 13.2.1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
      • 13.2.2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
      • 13.2.3 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
      • 13.2.4 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
      • 13.2.5 二端口网络的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 13.3 射频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
      • 13.3.1 S参数的起源
      • 13.3.2 S参数的定义
      • 13.3.3 S参数与Z参数和Y参数的转换
    • 13.4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13.5 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 *13.6 二端口网络的互易定理
    • 13.7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 13.8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 13.8.1 回转器
      • 13.8.2 负阻抗变换器
    • 13.9 多端口网络的Y、Z和S参数
  • 第14章 电路功能的实现与滤波器设计
    • 14.1 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14.2 电路设计方法学
    • 14.3 电路的单元化
      • 14.3.1 电路单元化的必要性
      • 14.3.2 对单元电路的基本要求
    • 14.4 单元电路的连接
      • 14.4.1 分压器的对接
      • 14.4.2 分压器的串接
      • 14.4.3 T形与Π形网络的连接
    • 14.5 简单滤波器设计
      • 14.5.1 一阶电阻电容滤波器
      • 14.5.2 二阶电感电容滤波器
      • 14.5.3 三阶电感电容滤波器
    • 14.6 高阶滤波器设计
      • 14.6.1 高阶滤波器设计基本思想
      • 14.6.2 巴特沃思滤波器
      • 14.6.3 切比雪夫滤波器
      • 14.6.4 贝塞尔滤波器
      • 14.6.5 椭圆函数滤波器
      • 14.6.6 滤波器举例
  • 附录一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式之解
  • 附录二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