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作者:
王玉炯 祁元明
定价:
56.00元
ISBN:
978-7-04-045568-7
版面字数:
4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6-09-0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本教材共13 章,内容包括免疫系统、抗原、抗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应答、免疫调节、抗感染免疫、免疫病理、免疫防治、免疫学技术、抗原抗体制备技术等。在内容设置上,既传承传统教材的编写体系,又体现“反映前沿进展,联系技术、工程实践”的编写原则,适度增加免疫学技术的相关内容。采用纸质教材配套数字课程的出版形式,纸质教材力求基本知识点突出、主线清晰、详略得当和内容精炼;数字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拓展、发现之路、应用案例、动画、自测题、教学课件和参考文献等数字资源,有效增加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工作者及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1 绪论
    • 1.1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 1.1.1 免疫及免疫学基本概念
      • 1.1.2 免疫的基本功能
      • 1.1.3 免疫应答的类型
    • 1.2 免疫学发展简史
      • 1.2.1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 世纪)
      • 1.2.2 实验免疫学时期(19 世纪中叶—20 世纪中叶)
      • 1.2.3 现代免疫学时期(20 世纪中叶至今)
    • 1.3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1.3.1 免疫学与生命科学
      • 1.3.2 免疫学的应用
      • 1.3.3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产业
  • 2 免疫系统
    • 2.1 免疫器官
      • 2.1.1 中枢免疫器官
      • 2.1.2 外周免疫器官
    • 2.2 免疫细胞
      • 2.2.1 淋巴细胞
      • 2.2.2 抗原提呈细胞
      • 2.2.3 其他免疫细胞
    • 2.3 免疫分子
      • 2.3.1 膜结合型免疫分子
      • 2.3.2 分泌型免疫分子
  • 3 抗原
    • 3.1 抗原的概念及性质
      • 3.1.1 抗原的异物性
      • 3.1.2 抗原的特异性
      • 3.1.3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 3.2 抗原表位
      • 3.2.1 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
      • 3.2.2 T 细胞表位和B 细胞表位
      • 3.2.3 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 3.3 抗原的分类
      • 3.3.1 根据化学性质不同分类
      • 3.3.2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3.3.3 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分类
      • 3.3.4 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
      • 3.3.5 其他分类
  • 4 抗体
    • 4.1 抗体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 4.1.1 抗体的基本结构
      • 4.1.2 抗体的功能
    • 4.2 抗体的分类与多样性
      • 4.2.1 抗体的分类
      • 4.2.2 抗体的多样性
    • 4.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4.3.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
      • 4.3.2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特点
  • 5 细胞因子
    • 5.1 细胞因子的分类
      • 5.1.1 白细胞介素
      • 5.1.2 集落刺激因子
      • 5.1.3 干扰素
      • 5.1.4 肿瘤坏死因子/ 淋巴毒素
      • 5.1.5 生长因子
      • 5.1.6 趋化因子
    • 5.2 细胞因子受体
      • 5.2.1 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 5.2.2 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共用链
      • 5.2.3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 5.3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 5.3.1 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应答
      • 5.3.2 介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 5.3.3 刺激造血
    • 5.4 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应用
    • 5.4.1 细胞因子的检测
    • 5.4.2 细胞因子的应用
  • 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 6.1 MHC 的分子结构
      • 6.1.1 MHC 分子的共性
      • 6.1.2 MHC Ⅰ类分子的结构
      • 6.1.3 MHC Ⅱ类分子的结构
      • 6.1.4 MHC 与多肽结合的结构基础
    • 6.2 MHC 的基因簇及特征
      • 6.2.1 MHC 的基因簇
      • 6.2.2 MHC 分子表达的调控
    • 6.3 MHC 的多样性与生物学意义
      • 6.3.1 MHC 分子的多样性
      • 6.3.2 MHC 的单倍体遗传和连锁不平衡
      • 6.3.3 MHC 分子多样性的生物学意义
  • 7 免疫应答
    • 7.1 固有免疫应答
      • 7.1.1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 7.1.2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 7.1.3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 7.2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 7.2.1 抗原提呈细胞
      • 7.2.2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 7.2.3 MHC 分子的交叉提呈
      • 7.2.4 其他抗原提呈
    • 7.3 适应性免疫应答
      • 7.3.1 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7.3.2 T 细胞的活化
      • 7.3.3 T 细胞克隆性增殖与分化
      • 7.3.4 细胞免疫的应答效应
      • 7.3.5 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
      • 7.3.6 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
      • 7.3.7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和效应
    • 7.4 补体与免疫应答
      • 7.4.1 补体系统概述
      • 7.4.2 补体系统的激活
      • 7.4.3 补体活化的调控
      • 7.4.4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7.5 免疫耐受
      • 7.5.1 免疫耐受概述
      • 7.5.2 免疫耐受的诱导或形成条件
      • 7.5.3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 7.5.4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 8 免疫调节
    • 8.1 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 8.1.1 MHC 基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1.2 非MHC 基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 免疫分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1 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2 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3 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4 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5 受体分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2.6 独特型网络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3 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3.1 巨噬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3.2 D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3.3 NK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3.4 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3.5 B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8.4 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整体免疫调节
      • 8.4.1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 8.4.2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8.5 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 8.5.1 MHC 基因多态性的免疫调节
      • 8.5.2 抗原受体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
  • 9 抗感染免疫
    • 9.1 抗细菌感染免疫
      • 9.1.1 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 9.1.2 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 9.2 抗病毒感染免疫
      • 9.2.1 抗病毒感染的固有免疫
      • 9.2.2 抗病毒感染的适应性免疫
    • 9.3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 9.3.1 抗寄生虫感染的固有免疫
      • 9.3.2 抗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
  • 10 免疫病理
    • 10.1 超敏反应
      • 10.1.1 Ⅰ型超敏反应
      • 10.1.2 Ⅱ型超敏反应
      • 10.1.3 Ⅲ型超敏反应
      • 10.1.4 Ⅳ型超敏反应
    • 10.2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 10.2.1 自身免疫的发生与生理作用
      • 10.2.2 自身免疫病及其分类
      • 10.2.3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
      • 10.2.4 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
    • 10.3 免疫缺陷病
      • 10.3.1 免疫缺陷病分类
      • 10.3.2 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 10.4 肿瘤免疫
      • 10.4.1 肿瘤抗原
      • 10.4.2 肿瘤免疫机制
      • 10.4.3 肿瘤免疫诊断和治疗
    • 10.5 移植免疫
      • 10.5.1 移植及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 10.5.2 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 10.5.3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防治
  • 11 免疫防治
    • 11.1 免疫预防
      • 11.1.1 免疫预防概况
      • 11.1.2 免疫预防分类
      • 11.1.3 疫苗概述
      • 11.1.4 疫苗的发展
      • 11.1.5 疫苗的应用及前景
    • 11.2 免疫治疗
      • 11.2.1 免疫治疗分类
      • 11.2.2 分子免疫治疗
      • 11.2.3 细胞免疫治疗
      • 11.2.4 免疫调节剂
  • 12 免疫学技术
    • 12.1 血清学检测技术
      • 12.1.1 免疫沉淀试验检测技术
      • 12.1.2 免疫凝集试验检测技术
      • 12.1.3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技术
      • 12.1.4 中和试验检测技术
    • 12.2 免疫电泳技术
      • 12.2.1 微量免疫电泳技术
      • 12.2.2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 12.2.3 火箭免疫电泳技术
      • 12.2.4 交叉免疫电泳技术
      • 12.2.5 亲和免疫电泳技术
      • 12.2.6 免疫印迹技术
    • 12.3 免疫标记技术
      • 12.3.1 免疫酶标记技术
      • 12.3.2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 12.3.3 生物素- 亲和素标记技术
      • 12.3.4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
      • 12.3.5 放射免疫标记技术
    • 12.4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12.4.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 12.4.2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 12.4.3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12.4.4 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
      • 12.4.5 双重或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12.5 免疫细胞分析技术
      • 12.5.1 免疫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12.5.2 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204__
      • 12.5.3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
    • 12.6 其他免疫学技术
      • 12.6.1 免疫沉淀技术
      • 12.6.2 免疫共沉淀技术
      • 12.6.3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 12.6.4 RNA 免疫沉淀
      • 12.6.5 免疫PCR 技术
  • 13 抗原、抗体制备技术
    • 13.1 抗原制备技术
      • 13.1.1 天然抗原的制备与应用
      • 13.1.2 人工抗原的制备与应用
    • 13.2 疫苗制备技术
      • 13.2.1 疫苗制备概述
      • 13.2.2 疫苗的基本制备技术
      • 13.2.3 传统疫苗的制备与应用
      • 13.2.4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与应用
    • 13.3 抗体制备技术
      • 13.3.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13.3.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13.3.3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 13.3.4 抗体的大规模制备
  • 附录 名词缩略语简表

本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包括知识拓展、发现之路、应用案例、动画、自测题、教学PPT、参考文献等板块,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丰富知识呈现形式,有效拓展教材内容,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重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