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生物化学


作者:
金丽琴
定价:
36.80元
ISBN:
978-7-04-036448-4
版面字数:
47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0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3-01-3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
二级分类:
基础医学

本教材由绪论及17章组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维生素与辅酶。第二部分从第四章至第八章,为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及其代谢调节,包括糖代谢、生物氧化、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第三部分从第九章至第十三章,主要内容为遗传信息的表达和流向及其调控,为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基因工程等。第四部分从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为机能生化及其他,包括细胞信号转导、血液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营养生物化学与疾病等。

本书适合医药卫生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还可作为成人教育教材或相关从业人员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节 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
      • 一、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 二、生物化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
      • 三、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生物化学的贡献
    • 第二节 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特点
      • 一、多学科的交叉
      •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 三、基础与应用结合
    • 第三节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二、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
      • 三、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与应用
      • 四、机能生化
    • 第四节 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 一、生物化学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机制
      • 二、生物化学与疾病的诊断
      • 三、生物化学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 四、生物化学与药学
      • 五、生物化学在医学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 三、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连接方式
      • 四、蛋白质的分类
    •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技术
      •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 五、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 一、碱基
      • 二、核糖
      • 三、核苷
      • 四、核苷酸
      • 五、核酸
    • 第二节 DNA的结构
      • 一、染色体DNA的结构
      • 二、线粒体DNA的结构
    •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 一、信使RNA
      • 二、转运RNA
      • 三、核糖体RNA
    •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 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 第三章 酶
    •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和催化功能
      • 一、酶的分子组成
      • 二、酶的活性中心
    • 第二节 维生素与辅酶
      • 一、维生素B1
      • 二、维生素B2
      • 三、维生素PP
      • 四、维生素B6
      • 五、泛酸
      • 六、生物素
      • 七、叶酸
      • 八、维生素B12
    •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 二、酶促反应的机制
    •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四、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五节 酶的调节
      • 一、酶活性的调节
      • 二、酶含量的调节
      • 三、同工酶
    • 第六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 一、酶的命名
      • 二、酶的分类
    • 第七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 第四章 糖代谢
    • 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 一、糖类的消化
      • 二、糖类消化产物的吸收
    • 第二节 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 一、葡萄糖无氧分解的反应过程
      • 二、葡萄糖无氧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 三、葡萄糖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 四、葡萄糖无氧分解的调节
    • 第三节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 一、葡萄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 二、葡萄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 三、葡萄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 四、葡萄糖有氧氧化与无氧分解的相互调节
    • 第四节 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 一、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 二、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 第五节 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
      • 一、糖原合成
      • 二、糖原分解
      • 三、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的调节
    • 第六节 糖异生作用
      • 一、糖异生作用的反应过程
      • 二、糖异生作用的调节
      • 三、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
    • 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
      •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 第五章 生物氧化
    • 第一节 体内CO2的生成
      • 一、直接脱羧作用
      • 二、氧化脱羧作用
    •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 一、呼吸链
      • 二、氧化磷酸化
      • 三、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作用
      • 四、ATP与能量代谢
    • 第三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 二、抗氧化酶系
  • 第六章 脂质代谢
    • 第一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 一、脂质的消化
      • 二、脂质的吸收和转运
    • 第二节 三酰甘油的代谢
      •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 二、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 三、三酰甘油代谢调节
      • 四、多不饱和脂酸重要衍生物
    • 第三节 磷脂的代谢
      • 一、甘油磷脂代谢
      • 二、鞘磷脂代谢
    • 第四节 胆固醇的代谢
      • 一、胆固醇的合成
      • 二、胆固醇的转化
    • 第五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 一、血脂
      •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组成
      • 三、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病
  • 第七章 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
    • 第一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 一、蛋白质的消化
      • 二、氨基酸的吸收与转运
      • 三、蛋白质的肠内腐败作用
    • 第二节 蛋白质的降解
      • 一、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平衡
      • 二、蛋白质的生物半衰期
      • 三、蛋白质降解的酶类和途径
    •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 二、氨的代谢
      • 三、α-酮酸的代谢
    •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
      •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 五、支链氨基酸代谢
  •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 第一节 核苷酸的功能及其消化与吸收
    •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第九章 DNA的生物合成
    • 第一节 DNA的复制
      • 一、DNA复制的基本特点
      • 二、DNA复制的反应体系
      • 三、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 四、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
    • 第二节 反转录及反转录病毒
      • 一、反转录和反转录病毒的发现及意义
      • 二、端粒及端粒酶
    • 第三节 DNA损伤与修复
      • 一、引发DNA损伤的因素
      • 二、突变的类型
      • 三、DNA损伤的修复
  • 第十章 RNA的生物合成
    • 第一节 RNA的生物合成体系
      • 一、DNA模板
      • 二、RNA聚合酶
      • 三、启动子
    •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过程
      • 一、转录的起始
      • 二、转录的延长
      • 三、转录的终止
    • 第三节 真核生物RNA 转录后的加工
      • 一、前体mRNA的加工
      • 二、rRNA转录后的加工
      • 三、tRNA转录后的加工
      • 四、RNA编辑
  •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第一节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 一、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料
      • 二、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 三、蛋白质合成酶系
      • 四、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其他因子
    •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 一、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
      • 二、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三、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第三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与靶向输送
      • 一、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加工
      •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靶向转运
    • 第四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 一、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 二、病毒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 三、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 四、一些活性物质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十二章 基因表达及调控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 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操纵子调控模式
      • 二、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终止和翻译水平调控
    •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 一、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水平调控
      • 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
      • 三、真核生物基因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
    • 第四节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 一、癌基因
      • 二、抑癌基因
      • 三、生长因子
  • 第十三章 基因工程
    • 一、克隆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制备
    • 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连接酶连接
    • 三、转化、转导、转染
    • 四、重组DNA的筛选和鉴定
    • 五、目的基因的表达
  • 第十四章 细胞信号转导
    • 第一节 信息物质
      • 一、细胞间信息物质
      • 二、细胞内信息物质
    • 第二节 受体
      • 一、受体的分类、一般结构及功能
      • 二、受体的作用特点
    • 第三节 信息的传递途径
      •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 第十五章 血液生物化学
    • 第一节 血浆蛋白
      • 一、血浆蛋白的组成
      • 二、血浆蛋白的功能
    • 第二节 血细胞的代谢
      • 一、红细胞的代谢
      • 二、白细胞的代谢
  • 第十六章 肝胆生物化学
    •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 一、肝在糖类代谢中的作用
      • 二、肝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
      • 三、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 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 一、胆红素的生成和转运
      • 二、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 三、胆红素在肠腔内的转变
      • 四、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及尿中胆素原的排泄
      • 五、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 第四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 一、胆汁
      • 二、胆汁酸的代谢
  • 第十七章 营养生物化学与疾病
    • 第一节 人体的营养素
      • 一、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与供给量
      • 二、各种营养素的来源
      • 三、膳食营养素的供能
      • 四、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 第二节 营养不良的表现
      • 一、蛋白质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二、糖类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三、脂质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四、维生素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五、矿物质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六、水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七、氧过量与不足的表现
      • 八、非营养素核酸过量的表现及核酸的代谢障碍
    • 第三节 营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 一、营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
    • 第四节 营养素代谢异常与肥胖
      • 一、引起肥胖的营养因素
      • 二、肥胖的营养防治
    • 第五节 营养素与糖尿病
      • 一、 饮食调控目标
      • 二、饮食调控原则
    • 第六节 营养素与机体免疫力
      • 一、营养不良与感染
      • 二、营养素与免疫力
      • 三、营养不良导致免疫低下的机制
      • 四、营养与特殊人群的免疫
    • 第七节 营养素与肿瘤
      • 一、营养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 二、肿瘤与营养治疗
  •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