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版)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汪华岳
定价:
36.00元
ISBN:
978-7-04-031640-7
版面字数:
3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78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1-05-2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本书按照近年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课程教材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品质。在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着重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力求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作为基本线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亦可供一般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或考研辅导以及各类成人高校教学使用。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 三、人类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 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品质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发展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 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
    • 第五节 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三、物质世界的时空存在方式
      • 四、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 一、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 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组成部分
    •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性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 一、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 二、辩证联系的主要特征
      • 三、普遍联系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 一、世界处于永恒发展之中
      • 二、辩证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 四、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 一、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
      •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及其核心
      • 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 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基本范畴
    •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 一、质、量、度
      •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 三、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中的复杂多样性
    •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 一、辩证的否定
      •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
      •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范畴
      • 一、原因和结果
      •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 四、形式和内容
      • 五、现象和本质
      • 六、系统和要素
      • 七、结构和功能
  •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
    •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二、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
      • 三、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 一、由实践到认识
      •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 三、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
      •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 第六章 真理和价值
    • 第一节 真理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二、真理的辩证性质
      • 三、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 第二节 价值
      • 一、价值及其特点
      • 二、价值评价及其标准
      • 三、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 第三节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 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
      • 二、真、善、美及其统一
  • 第七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第一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一、劳动推动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 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三、社会有机体及其复杂多样性
      • 四、社会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 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 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
      • 三、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 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
      • 三、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 三、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
      • 四、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 第八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一、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史的过程
      •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第二节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二、革命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
    • 第三节 社会历史是人的自觉创造
      •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主体的自觉活动
      •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 四、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 第九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第一节 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性
      • 二、社会进步过程的辩证性质
    •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 一、人的本质
      • 二、人的价值
    • 第三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
      •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 二、人的素质及其全面提高
      • 三、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 四、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
  • 阅读经典
  • 参考教材
  • 第一版编后语
  • 第二版编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