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有机化学


作者:
胡春
定价:
55.00元
ISBN:
978-7-04-038649-3
版面字数:
7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63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4-01-07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本书根据四年制本科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分二十章,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混合编排的方式。以官能团为主线,系统地阐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反应和基本理论;强化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注意联系医药、化工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适当介绍有机化学学科前沿及与药学学科交叉的知识以体现现代有机化学的特征。每章后均附有习题,供读者复习用。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药学类专业及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有机化学教科书,还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及专业科技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二、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一)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 (二)共价键理论
      • (三)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
    •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一)按碳架分类
      • (二)按官能团分类
    • 五、酸碱理论简介
      • (一)勃朗斯特酸碱理论
      •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
    • 习题
  • 第二章 烷烃
    •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 (一)烷烃的通式与同系列
      • (二)烷烃的异构现象
      • (三)烷烃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
    • 二、烷烃的命名
      • (一)普通命名法
      • (二)系统命名法
    • 三、烷烃的结构
      • (一)烷烃的构型及σ键的形成
      • (二)烷烃的构象
    •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 (一)物质状态
      • (二)沸点
      • (三)熔点
      • (四)相对密度
      • (五)溶解度
    • 五、烷烃的化学性质
      • (一)氧化和燃烧
      • (二)热裂反应
      • (三)卤化反应
    • 习题
  • 第三章 立体化学
    • 一、平面偏振光及旋光性
    • 二、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 三、手性与对称因素
    • 四、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 (一)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 (二) 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与构型的标记方法
    • 五、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 (一)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 (二) 含三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 (三) 含假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 六、构象异构和构型异构
    • 七、外消旋体的拆分和不对称合成
      • (一) 外消旋体的拆分
      • (二) 不对称合成
    • 八、动态立体化学
      • (一)产生手性碳原子的反应
      • (二)不涉及手性碳原子的反应
      • (三)涉及手性碳原子的反应
    • 习题
  • 第四章 烯烃
    • 一、结构
    • 二、同分异构现象
      • (一)构造异构
      • (二)顺反异构
      • 三、烯烃的命名
      • (一)普通命名法
      • (二)系统命名法
    • 四、物理性质
    • 五、化学性质
      • (一)催化加氢
      • (二)亲电加成反应
      •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 (四) 硼氢化氧化反应
      • (五) 氧化反应
      • (六) α氢的卤代
      • (七) 聚合反应
    • 习题
  • 第五章 炔烃和二烯烃
    • 第一节 炔烃
      • 一、炔烃的结构
      • 二、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 三、物理性质
      • 四、化学性质
      • (一) 端基炔氢的反应
      • (二) 还原反应
      • (三) 亲电加成反应
      • (四)亲核加成反应
      • (五)硼氢化反应
      • (六)氧化反应
      • (七)聚合反应
    • 第二节 二烯烃
      • 一、分类和命名
        • (一)分类
        • (二)命名
      •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 (一)共轭二烯烃的稳定性
        • (二)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 (三)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
        • (四)共振论的解释
      • 三、共轭二烯烃的反应
        • (一)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及影响因素
        • (二)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 四、聚集二烯烃
      • 五、共轭效应
        • (一)共轭效应
        • (二)常见的典型共轭体系
        • (三)共轭效应的应用
    • 习题
  • 第六章 脂环烃
    • 第一节 脂环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
      • 一、脂环烃的命名
      • (一)单环脂环烃的命名
      • (二)桥环脂环烃的命名
      • (三)螺环脂环烃的命名
      • 二、单环烷烃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 (一)构造异构
      • (二)立体异构
      • 三、螺环脂环烃的对映异构
    • 第二节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一、 物理性质
      • 二、化学性质
        • (一)取代反应
        • (二)加成反应
    • 第三节 环烷烃的构象
      • 一、单环烷烃的构象
        • (一)环张力和稳定性
        • (二)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 (三)其他环烷烃的构象
      • 二、十氢化萘的构象
    • 习题
  • 第七章 波谱知识基础
    • 第一节 红外光谱
      • 一、基本原理
      • 二、分子振动形式和红外吸收频率
      • 三、峰数、峰位和峰强
      • 四、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
      • 五、红外光谱图谱解析
    • 第二节 核磁共振谱
      • 一、基本原理
      • 二、1HNMR的主要参数
        • (一)化学位移
        • (二)峰面积
        • (三)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 三、1HNMR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 四、核磁共振谱进展简介
    • 第三节 紫外可见光谱
      • 一、基本原理
      • 二、电子跃迁
      • 三、紫外特征吸收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 四、UV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 第四节 质谱
      • 一、基本原理
      • 二、质谱图
      • 三、质谱进展简介
      • 四、谱图综合解析
    • 习题
  • 第八章 芳香烃
    • 第一节 苯系芳香烃
      • 一、分类
      • 二、苯的结构
        • (一)苯的凯库勒结构
        • (二)苯的大π键
        • (三)苯的分子轨道描述
        • (四)苯的共振结构
        • (五)苯结构的表示法
      • 三、命名
      • 四、物理性质
      • 五、化学性质
        • (一)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
        • (二)加成反应
        • (三)氧化反应
        • (四)芳香烃侧链上的反应
      • 六、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和定位规律
        • (一)一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 (二)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
        • (三)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 (四)定位规律的应用
    • 第二节 多环芳香烃和非苯芳香烃
      • 一、稠环芳香烃
        • (一)萘
        • (二)蒽和菲
        • (三)其他稠环芳香烃
      • 二、联苯
        • (一)命名与结构
        • (二)化学性质
      • 三、多苯代脂烃
      • 四、非苯芳香烃
        • (一)休克尔规则及理论解释
        • (二)重要的非苯芳香烃
    • 习题
  • 第九章 卤代烃
    • 一、分类
    • 二、结构
    • 三、命名
      • (一) 普通命名法
      • (二)系统命名法
    • 四、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 五、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 (一)亲核取代反应
      • (二)消除反应
      • (三)与金属的反应
      • (四)还原反应
    • 六、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一)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二)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三)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
    • 七、消除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一)双分子消除机理
      • (二)单分子消除机理
      • (三)消除反应的取向——扎依采夫规则
      • (四)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 (五)消除和取代反应的竞争
    • 八、卤代烯烃和卤代芳香烃
      • (一)卤代烯烃和卤代芳香烃的分类
      • (二)化学性质
    • 九、多卤代烃和氟代烃
      • (一)多卤代烃
      • (二)氟代烃
    • 习题
  • 第十章 醇、酚、醚
    • 第一节 醇
      • 一、分类
      • 二、结构
      • 三、命名
        • (一)普通命名法
        • (二)系统命名法
      • 四、物理性质
      • 五、化学性质
        • (一)氢氧键断裂引起的反应
        • (二)碳氧键断裂引起的反应
        • (三) 多元醇的特性
      • 六、硫醇
        • (一)命名
        • (二)物理性质
        • (三)化学性质
    • 第二节 酚
      • 一、分类及命名
      • 二、结构
      • 三、物理性质
      • 四、化学性质
        • (一)酚羟基的反应
        • (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 (三)氧化反应
    • 第三节 醚
      • 一、分类和命名
        • (一) 分类
        • (二) 命名
      • 二、结构
      • 三、物理性质
      • 四、化学性质
        • (一)NB73D盐的形成
        • (二)醚键的断裂
        • (三)过氧化物的形成
      • 五、冠醚
      • 六、环氧化合物
        • (一)结构
        • (二)化学性质
      • 七、硫醚
        • (一)命名
        • (二)物理性质
        • (三)化学性质
    • 习题
  • 第十一章 醛、酮、醌
    • 第一节 醛和酮
      • 一、羰基的结构
      • 二、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 (一)分类
        • (二)命名
      • 三、物理性质
      • 四、化学性质
        • (一)亲核加成反应
        • (二)α氢原子的反应
        • (三)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四) 其他反应
      • 五、醛、酮的制备
        • (一)醇的氧化与脱氢
        • (二)芳香烃的氧化
        • (三)傅克反应
        • (四)瑞穆尔悌曼反应
        • (五)加特曼科赫反应
    • 第二节 不饱和醛、酮
      • 一、α,β不饱和醛、酮
        • (一)结构
        • (二)化学性质
      • 二、烯酮
    •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
      • 一、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 二、化学性质
      • 三、醌类化合物的制备
    • 习题
  • 第十二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 一、分类和命名
      • (一) 分类
      • (二) 命名
    • 二、羧基的结构
    • 三、物理性质
    • 四、化学性质
      • (一) 酸性和成盐反应
      • (二)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 (三)氧化还原反应
      • (四)α氢的卤代
      • (五)脱羧反应
      • (六)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 五、取代羧酸
      • (一)卤代酸
      • (二)羟基酸
      • (三)酮酸
    • 习题
  •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 一、结构
    • 二、命名
    • 三、物理性质
    • 四、化学性质
      • (一)水解反应
      • (二)醇解反应
      • (三)氨解反应
      • (四)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 (五)还原反应
      • (六)酯缩合反应
      • (七)酰胺的特殊反应
    • 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 (一)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
      • (二)贝克曼重排
    • 六、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 (二)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 (三)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 (四)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七、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一)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 (二)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八、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 (一)碳酸衍生物
      • (二)原酸衍生物
    • 九、油脂
    • 习题
  • 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 一、分类、命名和结构
      • 二、物理性质
      • 三、化学性质
        • (一) 硝基的还原
        • (二)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α氢的反应
        • (三)硝基对芳环上取代基的活化作用
    • 第二节 胺
      • 一、分类
      • 二、结构
      • 三、命名
        • (一)简单胺的命名
        • (二)复杂胺的命名
      • 四、物理性质
      • 五、化学性质
        • (一) 碱性及成盐反应
        • (二) 酰化和磺酰化反应
        • (三) 与亚硝酸的反应
        • (四) 烃基化反应
        • (五)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六)氧化反应
        • (七)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 (八)异腈化反应
    • 第三节 季铵盐和季铵碱
      • 一、季铵类化合物的命名
      • 二、季铵类化合物的性质
        • (一) 季铵盐
        • (二) 季铵碱
    • 第四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 一、 结构和命名
      • 二、 芳香重氮盐的性质
        • (一)取代反应
        • (二)偶合反应
        • (三) 还原反应
      • 三、重氮甲烷的性质
        • (一)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的反应
        • (二)与醛和酮的反应
        • (三)分解生成卡宾
    • 习题
  • 第十五章 杂环化合物
    •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 一、分类
      • 二、命名
        • (一)具有特定名称的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 (二)无特定名称的稠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 第二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 一、含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 (一)吡啶
        • (二)喹啉和异喹啉
        • (三)含氧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 二、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 (一)哒嗪、嘧啶和吡嗪
        • (二)蝶啶
    • 第三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 一、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 (一)吡咯、呋喃和噻吩
        • (二)吲哚
      • 二、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 (一)吡唑、咪唑、噻唑、NB13A唑、异NB13A唑
        • (二)嘌呤
    • 习题
  • 第十六章 糖类化合物
    • 第一节 单糖
      • 一、单糖的开链式结构
        • (一)单糖的构造
        • (二)单糖的构型及标记法
      •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 (一)氧环式结构
        • (二)哈沃斯投影式
        • (三)单糖的构象
      •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
        • (一)醛糖的递升和递降反应
        • (二)碱性条件下异构化反应
        • (三)氧化反应
        • (四)还原反应
        • (五)成脎反应
        • (六)成苷反应
        • (七)酸性条件下脱水
        • (八)环状缩醛(酮)的形成
      • 四、一些重要的单糖
        • (一)D(+)葡萄糖
        • (二) D果糖
        • (三)D半乳糖
        • (四)D核糖和D2脱氧核糖
        • (五)氨基糖
    • 第二节 寡糖
      • 一、二糖
        • (一)蔗糖
        • (二)麦芽糖
        • (三)纤维二糖
        • (四)乳糖
      • 二、环糊精
    • 第三节 多糖
      • 一、淀粉
        • (一)直链淀粉
        • (二)支链淀粉
      • 二、纤维素
        • (一)纤维素
        • (二)纤维素酯
        • (三)纤维素醚
      • 三、糖原
      • 四、葡聚糖
    • 习题
  • 第十七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 第一节 氨基酸
      • 一、分类和命名
      • 二、物理性质
      • 三、化学性质
        • (一)酸碱性和等电点
        • (二)与水合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 (三)与亚硝酸的反应
        • (四)脱羧反应
        • (五)受热反应
    • 第二节 多肽和蛋白质
      • 一、多肽
      • 二、蛋白质
        • (一) 组成和分类
        • (二) 分子结构
        • (三) 性质及应用
    • 第三节 核酸
      • 一、组成
        • (一)戊糖
        • (二)碱基
        • (三)核苷
        • (四)核苷酸
      • 二、分类和结构
        • (一)核酸的分类
        • (二)核酸的结构
      • 三、性质
        • (一)物理性质
        • (二)酸碱性
        • (三)稳定性
      • 四、三磷酸腺苷
      • 五、核酸的生物功能
        • (一)DNA的复制
        •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习题
  • 第十八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 第一节 萜类化合物
      • 一、定义和分类
      • 二、链状单萜类化合物和单环单萜类化合物
        • (一)链状单萜类化合物
        • (二)单环单萜类化合物
      • 三、双环单萜类化合物
        • (一)α蒎烯和β蒎烯
        • (二)樟脑
        • (三)龙脑与异龙脑
      • 四、其他萜类化合物
        • (一)倍半萜类化合物
        • (二)二萜类化合物
        • (三)三萜类化合物
        • (四)四萜类化合物
    • 第二节 甾族化合物
      • 一、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 (一)基本骨架
        • (二)基本骨架的编号
      • 二、甾族化合物的命名
      • 三、甾族化合物的构型与构象
        • (一) 甾族化合物碳架的构型
        • (二)甾族化合物碳架的构象
      • 四、重要的甾族化合物举例
    • 习题
  • 第十九章 周环反应
    • 第一节 电环化反应
      • 一、电环化反应的特点
      • 二、电环化反应的理论解释
        • (一)能级相关理论
        • (二)前线轨道理论
        • (三)芳香过渡态理论
      • 三、电环化反应实例
    • 第二节 环加成反应
      • 一、环加成反应的特点
      • 二、环加成反应的理论解释
        • (一)能级相关理论
        • (二)前线轨道理论
        • (三)芳香过渡态理论
      • 三、环加成反应实例
    • 第三节 σ迁移反应
      • 一、σ迁移反应的特点
      • 二、σ迁移反应的理论解释
        • (一)前线轨道理论
        • (二)芳香过渡态理论
      • 三、σ迁移反应实例
    • 习题
  • 第二十章 有机合成基础
    • 第一节 有机合成设计的主要因素
      • 一、碳骨架的构建
        • (一)碳链的增长反应
        • (二)碳链的缩短反应
        • (三)重排反应
        • (四)成环反应
      • 二、官能团的转换
        • (一)通过取代反应实现官能团的转换
        • (二)通过还原反应实现官能团的转换
        • (三)通过氧化反应实现官能团的转换
        • (四)通过其他官能团的加成和消除反应实现官能团的转换
      • 三、官能团的保护
        • (一)羟基的保护
        • (二)羰基的保护
        • (三)氨基的保护
        • (四)羧基的保护
      • 四、立体化学控制
    • 第二节 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
      • 一、单官能团切断
        • (一)醇的切断
        • (二)烯烃的切断
        • (三)酮的切断
        • (四)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切断
        • (五)不带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二、多官能团的切断
        • (一)1,1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二)1,2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三)β羟基羰基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切断
        • (四)1,3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五)1,4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六)1,5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七)1,6二官能团化合物的切断
    • 第三节 现代有机合成技术
      • 一、电有机合成6
      • 二、光有机合成
      • 三、声有机合成
      • 四、微波有机合成
      • 五、仿生合成
      • 六、固相合成和组合合成
      • 七、绿色有机合成
        • (一)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
        • (二)采用超临界流体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
        • (三)原子经济的合成方法
      • 八、工业有机合成
    • 习题
  • 主要参考书目
  • 英文人名索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