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经略世界第一高地—中国军事人才发展战略


作者:
高建国
定价:
16.30元
ISBN:
978-7-04-011475-1
版面字数:
250.000千字
开本:
32开
全书页数:
303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3-05-15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教育学
三级分类:
高等教育

  跨世纪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是我军面向21世纪极其重要的全局性谋划,是夺取未来军事斗争制高点的根本方略。本文通过对人才发展战略的缘起、功能及其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回溯,勾勒了当代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历史方位,对未来中长期国际和国内形势、主观和客观条件、眼前和长远需要,进行了全方位、大时空的前瞻和分析,明确了制定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环境依据和现实依据。作者依据国家和军队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了跨世纪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构想的宏观思路和指导原则,设置了我军跨世纪人才发展战略的目标系列,描绘了21世纪我军不同发展阶段人才建设的图像,探寻了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路径。论文围绕战略目标确定的重点,就如何实现军事教育的战略转变,使之成为源源不断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孵化器”;如何优化军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导向;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市场,顺应时代潮流优化军事人才资源配置;如何营造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筑亲贤爱才、拴心留人的效应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创立一脉相承又分段跃升的军事人才发展战略,作了全面、纵深的考察,以西方大国军事人才建设状况为参照系,对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的人才发展战略作了比较研究。对发展战略这门新兴的软科学如何与军事人才学结缘,使之真正成为资政强军的系统工程软件,作者也借助多学科知识,从多侧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主题词: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对策
  • 前辅文
  • 导论———跨世纪伟业呼唤军事人才发展战略
    • (一)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历史方位
      • 1.发展战略的缘起及功能
      • 2.人才发展战略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 3.军队跨越式发展呼唤军事人才发展战略
    • (二)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特征
      • 1.空间坐标上的全局性
      • 2.时间坐标上的远景性
      • 3.系统坐标上的能动性
    • (三)制定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依据
      • 1.理论依据
      • 2.环境依据
      • 3.现实依据
    • (四)跨世纪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构想
      • 1.宏观思路
      • 2.指导原则
  • 我军人才发展战略的目标建构
    • (一)战略目标的基本特征
      • 1.激励性
      • 2.准确性
      • 3.长期性
      • 4.动态性
      • 5.实用性
    • (二)构筑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
      • 1.面向未来
      • 2.改革创新
      • 3.借鉴外军
      • 4.协调发展
      • 5.注重效益
    • (三)战略目标的指标体系
      • 1.人才质量
      • 2.增长速度
      • 3.结构变化
      • 4.效益要求
      • 5.运行机制
    • (四)战略目标体系的建构设想
      • 1.总体目标
      • 2.素质目标
      • 3.速度目标
      • 4.结构目标
      • 5.效益目标
      • 6.英才目标
      • 7.机制目标
    • (五)实现战略目标的重点
    • (六)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
      • 1.近期目标
      • 2.中期目标
      • 3.远期目标
      • 4.支撑条件
  • 我军人才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与国际比较
    • (一)三代领导核心与军事人才发展战略
      • 1.毛泽东的开拓:寓军事人才发展战略于总战略中
      • 2.邓小平的创新:在历史性转折中实现飞跃
      • 3.江泽民的发展:面向新世纪勾画宏伟蓝图
      • 4.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启示
    • (二)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
      • 1.世界主要国家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特征
      • 2.世纪之交全球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调整
      • 3.世界军事人才发展战略调整的启示
  • 实现军事教育的战略转变
    • (一)知识军事提出的课题———教育是战斗力之母
      • 1.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源泉
      • 2.教育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
      • 3.军事教育是部队战斗力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
    • (二)中国军事教育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 (三)实现军事教育转变的战略对策
      • 1.实现由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战略
      • 2.实现非均衡发展战略
      • 3.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战略
      • 4.实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战略
      • 5.实现优化师资队伍的固本强基战略
      • 6.实现军地并举培养人才的双轨驱动战略
      • 7.实现开启官兵“时间银行”的继续教育战略
      • 8.实现人才资本积累优先战略
  • 优化军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 (一)优化军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势在必行
      • 1.优化用人机制是延伸军事教育的重要保证
      • 2.和平时期军队用人内外环境的新特点
    • (二)健全军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框架思路
      • 1.建立军事人才数字化评估机制
      • 2.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
      • 3.建立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制度创新机制
      • 4.健全有利于提高干部素质的激励机制
      • 5.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 6.建立规范明确的交流轮换机制
      • 7.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 发挥现代化建设实践伟大学校的功能
    • (一)实践是造就优秀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
      • 1.社会实践是干部才能的源泉
      • 2.实践是锻造军事人才的根本途径
      • 3.现代化军队建设实践是锻炼提高干部的大学校
    • (二)实践效益: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增长点
      • 1.创新式实践
      • 2.下放式实践
      • 3.压担式实践
      • 4.师承式实践
      • 5.研讨式实践
      • 6.交叉式实践
      • 7.往复式实践
      • 8.砺志式实践
      • 9.辐射式实践
      • 10.转化式实践
      • 11.验证式实践
      • 12.适应式实践
      • 13.模拟式实践
      • 14.强化式实践
    • (三)向科学投入要最佳实践效费比
      • 1.实践宜早
      • 2.保持必要强度和广度
      • 3.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的选择
      • 4.把实践作为终身课题
      • 5.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
      • 6.坚持科学理性精神导引
      • 7.以岗位任职为牵引
    • (四)在制度创新中打造提升实践效益的倍增器
      • 1.健全结合工作实践培养提高干部的制度
      • 2.健全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 3.健全以工作实绩为主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 4.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培养锻炼制度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市场
    • (一)建立军事人才市场的历史必然性
      • 1.建立军事人才市场的理论依据
      • 2.建立军事人才市场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 3.建立军事人才市场是推进我军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
      • 4.培育军事人才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强军之路
    • (二)中国特色军事人才市场的特征及模式构成
      • 1.基本特征
      • 2.模式构成
    • (三)完善军事人才市场的对策
      • 1.在加强军事人才市场理论探索中转变观念
      • 2.通过立法确保军事人才市场规范有序
      • 3.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搞好与国家人才市场衔接
      • 4.健全军事人才市场中介组织
      • 5.逐步构建军事人才市场支撑体系
  • 营造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一)优化宏观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 1.宏观社会环境对军事人才成才的影响
      • 2.优化宏观社会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
    • (二)优化中观军队环境,健全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
      • 1.形成军队建设与人才开发相互促进的宏观决策机制
      • 2.加强军事人才立法
      • 3.积极探索我军军官职业化过渡模式
      • 4.调整政策制度杠杆增强军队对人才的吸引力
    • (三)优化微观单位环境,构筑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长的效应场
      • 1.高能为核的共生效应
      • 2.相沿成链的师承效应
      • 3.英才辈出的地缘效应
      • 4.脱颖而出的激励效应
      • 5.惜才爱才的尚贤效应
      • 6.拴心留人的聚才效应
  • 结束语
  • 后记
  • 出版说明
  • 主要参考文献
  • 版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