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中医护理




本书是五年制高职专用教材,依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中医护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进行编写。

本书分为九章三十二节,第一章从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及基本特点两个部分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学科特点及历史源流;第二章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包含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及病因病机五部分,培养学生中医理念,奠定中医思维;第三至四章由四诊及辨证组成,为中医诊断学相关板块,培养学生一定的中医诊断能力,为下一步学习中医护理技能提供诊断支持;第五到七章为中医护理能力培养部分,通过体质学说、方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基本方法,为培养学生中医护理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至临床实践;第八到九章为中医护理技能提升部分,此部分以经络腧穴理论为纲,详述了推拿、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性技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丰富中医护理手段。

本书各章节包含了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内容学习、知识链接、学习测试五大部分,对课程内容做必要的补充与延伸,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并且将各种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和实训内容附于教材最后,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学和自我检测,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配套辅教辅学资源,请扫描书内二维码或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形态教材网(https://abooks.hep.com.cn)获取相关资源。详细使用方法见本书最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学习卡账号使用说明”。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护理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护理工作者参考用书。



作者:
胡必梅 江桂林

定价:
35.40元

出版时间:
2024-12-27

ISBN:
978-7-04-063264-4

物料号:
63264-00

读者对象:
五年制高职

一级分类:
医护

二级分类:
护理类专业

重点项目:
暂无

版面字数:
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
      • 一、远古至春秋时期
      • 二、战国至三国时期
      • 三、魏晋至五代时期
      • 四、宋金元时期
      • 五、明清时期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 一、整体观念
      • 二、辨证施护
  •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一、阴阳的概念和属性
      •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三节 藏象学说
      • 一、五脏
      • 二、六腑
      • 三、奇恒之腑
      •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 第四节 气血津液
      • 一、气
      • 二、血
      • 三、津液
      •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 第五节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第三章 四诊
    • 第一节 望诊
      • 一、望神
      • 二、望色
      • 三、望形态
      • 四、望头颈、望五官
      • 五、望皮肤
      • 六、望分泌物、望排泄物
      • 七、望舌
    • 第二节 闻诊
      • 一、听声音
      • 二、嗅气味
    • 第三节 问诊
      • 一、问寒热
      • 二、问汗
      • 三、问疼痛
      • 四、问饮食、问口味
      • 五、问睡眠
      • 六、问二便
      • 七、问经、带
    • 第四节 切诊
      • 一、脉诊
      • 二、按诊
  • 第四章 辨证
    •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一、表里辨证
      • 二、寒热辨证
      • 三、虚实辨证
      • 四、阴阳辨证
    • 第二节 脏腑辨证
      •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 三、脾与胃病辨证
      • 四、肝与胆病辨证
      •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第五章 体质
    • 第一节 中医体质概述
      • 一、体质的概念
      • 二、体质的影响因素
      • 三、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第二节 体质的类型与护理
      •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 二、中医九分法分类体质类型及护理
  • 第六章 方药基础知识
    •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
      •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
      • 二、中药的性能
      • 三、中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 四、中药的分类与常用药物
    •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
      • 一、方剂组成
      • 二、方剂常用剂型
      • 三、方剂的分类与常用方剂
  • 第七章 中医护理基本方法
    • 第一节 护理原则
      • 一、预防为主
      • 二、扶正祛邪
      • 三、调整阴阳
      • 四、护病求本
      • 五、“三因”制宜
    • 第二节 病情观察
      •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
      • 二、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
      • 三、病情观察的主要方法
      • 四、四诊的观察内容
    • 第三节 生活护理
      • 一、生活护理的原则
      • 二、生活护理的方法
    • 第四节 情志护理
      •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 二、情志护理的原则
      •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 四、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 第五节 饮食护理
      • 一、饮食护理的特点
      • 二、饮食护理的原则
      • 三、饮食护理的基本方法
    • 第六节 用药护理
      •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
      • 二、中药内服法
      • 三、中药外用法
      • 四、中药其他用药法
  • 第八章 经络腧穴概要
    • 第一节 经络概论
      •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 二、十二经脉
      • 三、奇经八脉
      •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
      • 临床应用
    • 第二节 腧穴概论
      • 一、腧穴的概念
      • 二、腧穴的分类
      • 三、腧穴的作用
      • 四、特定穴
    • 第三节 腧穴定位方法
      •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二、骨度分寸法
      • 三、指寸定位法
      • 四、简便取穴法
    • 第四节 常用腧穴
      • 一、十四经穴
      • 二、经外奇穴
  • 第九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 第一节 推拿
      • 一、推拿前准备
      • 二、常用推拿手法
      •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 四、操作流程
    • 第二节 艾灸
      • 一、艾炷灸
      • 二、艾条灸
      • 三、温针灸
      • 四、艾灸护理及注意事项
    • 第三节 拔罐
      • 一、拔罐前准备
      • 二、操作方法
      •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 四、操作流程
    • 第四节 刮痧
      • 一、刮痧前准备
      • 二、操作方法
      •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 四、操作流程
  •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