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辅文
- 第一部分 报纸文章
- 1. 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
- 2. 强化特色专业,打造高职品牌
- 3. 毕业生召回制是否值得提倡——我们是探索者,也是受益者
- 4. 瞄准行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 5.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教授
- 6. 打造行业品牌专业,培养现代工业高素质技能人才
- 7.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谈高职教育
- 8. 集团化办学的理性选择
- 9. 提升服务能力关键在于重点专业建设
- 10. 高等职业教育要做足“基本功”
- 11. “后示范”时期,高职如何突破
- 12. 高职毕业生入职清华园现象背后的沉思
- 13. 微言职教
- 14. 珍惜昔日成就,期许未来发展
- 15. 招生改革:高职如何应对?
- 16. 实质进展急需制度改革——职业教育改革落实的思考
- 17. 找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路径
- 18. 地方本科转型:建设高职本科的唯一路径?
- 19. 打通“断头路”,职教本科需理性选择
- 20. 带头抓好落实,推进高教强省建设
- 21. 履行质量主体责任,高职如何找准“坐标系”
- 22. 创新发展,智造梦想挺起工业脊梁
- 23. 千舸竞发劲风助,恰是扬帆远航时——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教授
- 24. 对接产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整合资源,推动陕西职业教育协同创新
- 25. 集团化办学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 26. 从“迎评”到“诊改”,高职“蝶变”的路径
- 第二部分 期刊论文
- 1. 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新体系的研究
- 2. 刍议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 3. 就业畅通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 4. 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 5.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 6.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途径的探析
- 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行业品牌专业
- 9.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10. 西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 11. 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 12. 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推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
- 13.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
- 14. 中、德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 1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16. “两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17. 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究
- 18. 做强做优高等职业教育,提升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能力
- 19.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 20. 基于行企校联合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高职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 21.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分析
- 22.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 23. “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