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数字化资源

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




本书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是教育部教学大纲《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配套教材。本修订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完善,力求使内容更为全面准确、便于教学。

全书详细阐述了我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尤其对20世纪我国新闻事业作了全面介绍。全书观点新颖,内容翔实,视野开阔,可作为高校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适合新闻与传播学者、新闻从业人员以及一切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人士阅读。



作者:
丁淦林

定价:
42.00元

出版时间:
2007-12-19

ISBN:
978-7-04-022485-6

物料号:
22485-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新闻传播

二级分类:
新闻传播学

三级分类:
新闻学

重点项目:
“九五”国家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
54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47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导言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 一、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
      •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
      • 三、多种形式的传播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
      •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
    •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 一、唐代的“报”与“状”
      • 二、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
      • 三、元代报纸存疑
      • 四、明代报纸
      • 五、清代报纸
    • 第四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
      •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
      •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发行
  • 第二章 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 第一节 外报在华的出现
      • 一、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首批中文报刊
      • 二、外国人在华创办的首批外文报刊
    • 第二节 外报在华的扩展
      • 一、外报在中国境内迅速发展
      • 二、中文宗教报刊的变化与《万国公报》
      • 三、外资中文日报的兴起和《申报》
      • 四、外资外文报刊的发展和外国通讯社在华发稿
    • 第三节 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 一、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同时存在
      • 二、外报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
      • 三、外报在中国现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 第四节 国人办报的主张与构想
      • 一、国人办报的主张
      • 二、太平天国设置新闻馆的构想
    • 第五节 国人办报的开端
      • 一、国人对外报的利用
      • 二、首批国人自办的报纸
      • 三、王韬和《循环日报》
  • 第三章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 第一节 办报是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
      • 一、康有为倡议办报
      • 二、最早的三家维新派报刊
    • 第二节 国人办报热潮的出现
      • 一、维新派掀起了国人办报热潮
      • 二、《时务报》——梁启超、汪康年的合作与争论
      • 三、维新派的其他著名报刊与报人
      • 四、“百日维新”期间的维新派报刊与报人
      • 五、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与意义
    • 第三节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 一、作为报人的梁启超
      • 二、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 三、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
  •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 一、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和《中国日报》的创办
      • 二、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
      • 三、沪杭地区的革命报刊和“苏报案”
    • 第二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 一、《清议报》与《新民丛报》
      • 二、改良派在海外办的报刊
      • 三、改良派在国内办的报刊
      • 四、立宪运动中的保皇派报刊
    • 第三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和革命派报刊的大发展
      • 一、《民报》的创刊
      • 二、《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 三、革命派报刊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四节 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
      • 一、迫害报刊和报人
      • 二、制定报刊法规
      • 三、出版官报
    •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
      •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 二、报刊宣传的特点
  •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短暂繁荣
      • 一、民国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
      •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
    • 第二节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传播
      • 一、袁世凯对新闻传播的统治和反袁宣传
      • 二、袁世凯加强对新闻传播的控制
      • 三、军阀专制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 第三节 著名记者和新闻业务
      • 一、黄远生
      • 二、邵飘萍
      • 三、其他著名记者
      • 四、新闻业务的变化
  •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 一、《新青年》的创办及其主编陈独秀
      • 二、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 三、李大钊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
    • 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 一、《每周评论》的创办及其对五四运动的宣传
      • 二、宣传新思潮的报刊蓬勃发展
    •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
      • 一、《新青年》改组和《共产党》创刊
      • 二、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
      • 三、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重大改革
      • 一、提倡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
      • 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 三、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 四、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
      • 五、报纸副刊的革新
      • 六、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 七、五四时期的报刊广告发展
  •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
      • 一、中共中央机关报刊
      • 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刊物
      • 三、工人报刊
      • 四、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
    • 第二节 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传播
      • 一、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
      • 二、共产党、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
      • 三、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
      • 四、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
      • 五、军队报刊的出现
    •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传播
      • 一、北洋军阀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控制与大报的动向
      • 二、中国广播的诞生与通讯社的发展
      • 三、报纸副刊的变化
      • 四、邵飘萍、林白水遇害
      • 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进展
    • 第四节 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
      • 一、革命报刊对于北伐战争的宣传
      • 二、国民党右派对革命报刊的抵制
      • 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期间的革命报刊
  •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
      • 一、国民党新闻传播网的建立
      • 二、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创办
      • 三、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报刊和鲁迅的报刊活动
    •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
      •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 二、其他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报刊
      • 三、军队报刊
      • 四、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传播
      • 一、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积极宣传抗日救亡
      • 二、国统区新闻界的变化
      • 三、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 四、范长江、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西北采访活动
    • 第四节 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的发展
      • 一、新闻学研究
      • 二、新闻教育事业
  •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
      • 一、延安的新闻传播事业
      •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 三、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
      • 一、抗战初期沪、汉等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 二、相持阶段重庆等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 三、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华日报》
    • 第三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文抗日报刊
      • 一、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
      • 二、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
    •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传播
      • 一、敌伪新闻传播事业
      • 二、秘密出版的进步报刊
      • 三、上海“孤岛”时期报界的奋斗
  •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国统区新闻界的抗争
      • 一、国统区新闻传播中心重返东南
      • 二、“拒检运动”与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 三、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的衰落
    • 第二节 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 一、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 二、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
      • 三、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 第三节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 一、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再发展与走向全面胜利
      • 二、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
  •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 一、公营新闻传播事业网的形成
      • 二、对私营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新闻总署的设立与新闻法制的建设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
      • 一、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二、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
      • 三、新闻业务的建设与新闻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失误
      • 一、经济生产宣传报道
      • 二、政治外交宣传报道
      • 三、思想文化宣传报道
    • 第四节 1956年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 一、新闻工作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方针
      • 二、《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
      • 三、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
      • 四、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与意义
  •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传播
      • 一、从宣传“双百方针”到报道整风运动
      • 二、“鸣放”中的新闻界
      • 三、新闻界的反右派斗争
    • 第二节 “大跃进”与“反右倾”中的新闻传播
      • 一、“大跃进”宣传报道的开始
      • 二、“大跃进”宣传报道的特征和问题
      • 三、“反右倾”和“继续跃进”的宣传报道
      • 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的改进
    •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调整与改进
      • 一、新闻传播事业的调整
      • 二、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与政策
      •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四、知识性加强,杂文兴旺
      • 五、新闻队伍建设
    • 第四节 革命化宣传与学术文化批判
      • 一、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
      • 二、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与新道德新风尚宣传
      • 三、学术文化批判
      • 四、围绕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斗争
  •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宣传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闻宣传
      • 一、鼓动“造反”,宣传个人崇拜
      • 二、新闻界“夺权”与“夺权”报道
      • 三、小报泛滥
      • 四、批判的矛头指向刘少奇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闻宣传
      • 一、“斗、批、改”宣传
      • 二、对于林彪:从颂扬到批判
      • 三、批极“左”思潮的不同声音
      • 四、新闻教育的厄运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新闻宣传
      • 一、“批林批孔”中的影射宣传
      • 二、“反复辟”的典型宣传
      • 三、“批邓”宣传
      • 四、“四五”运动前后的新闻舆论斗争
  •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传播
    •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二、新闻界的拨乱反正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传播
      • 一、加强改革开放的新闻报道
      • 二、恢复和加强批评报道
      • 三、新闻传播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 四、新时期的新闻改革
    •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闻传播
      •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新闻宣传报道
      •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
      • 三、深化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传播发展
      • 四、新闻事业的集团化发展
      • 五、网络新闻媒体的兴起
      • 六、我国新闻传播事业20年改革成就
    • 第四节 进入21世纪的新闻传播
      • 一、入世后我国新闻传播的新进展
      • 二、“三贴近”与新闻宣传报道
      • 三、财经新闻媒体的崛起
      • 四、网络新闻媒体稳步发展
      • 五、手机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 第十五章 1949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
    • 第一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 一、自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香港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变化
      • 三、香港新闻传播政策与新闻传播管理机构
    • 第二节 1949年以来澳门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 一、1949年以后澳门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新变化
      •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澳门新闻传播事业的日趋繁荣
    • 第三节 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 一、1949年前后台湾新闻传播事业从开放到禁锢
      • 二、“报禁”实施后新闻传播事业在禁锢中的发展
      • 三、“报禁”解除后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开放与发展
  • 第十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发展与繁荣
    •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
      • 一、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 二、少数民族现代报刊的出现
    •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 一、20世纪30、4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
      • 二、20世纪50、6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 三、十年动乱的特殊阶段
    •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
      • 一、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 二、日新月异的少数民族广播电视
      • 三、少数民族网络新闻传播的兴起
      • 四、少数民族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和新闻队伍建设
  • 第1版后记
  • 第2版后记
如无法打开或下载资源,请在电脑端(xuanshu.hep.com.cn)进行下载操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