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魅力数学




本辑以丛书主编丘成桐先生的《新亚书院毕业典礼演讲》开篇,演讲回顾了作者一家与香港新亚书院的创办人、国学大师钱穆夫妇的过从交往,提倡钱穆等老一辈学人的文化风骨与精神——“秉持传统价值,重视精神文明”,这也应该是《数学与人文》丛书的宗旨之一。

英 国数学家、 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 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数学之美究竟是怎样的美?是不是只能为数学家们孤芳自赏抑或可以为广大公众所共享?本辑“魅力数学”栏刊登丘成桐先生的《几何学 赏析》,数学大师亲自向您展示和阐释什么是数学之美!季理真主编的《数学,数学家和小说》,则引入了数学与小说的结合这一饶有趣味的话题。

本辑“数学人生”栏选载的柯尔莫戈洛夫《我是怎么成为数学家的》,是一代巨匠的成长回忆。杨乐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里成长点滴》一文,记述了一名有志于数学的少年梦想成真的故事。

“读 读欧拉,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这是拉普拉斯经常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的确,阅读数学家特别是数学大师们的原始著述是学习数学创新思维最直接有益的途 径。新辟栏目“读读大师”,将陆续选摘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或数学大师们的经验之谈。本辑摘登黎曼就职(讲师)演讲候选论文之一《是否可以用三角级数表示已 知的任意函数——历史及问题》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大师们怎样从历史汲取创新灵感的一个范例。

本辑“数学星空”栏专文介绍了双奖 巨擘——菲尔兹奖暨沃尔夫数学奖双奖得主的简历及主要成就。《长相忆,白云掩目沧海碧》是作家映碧纪念华罗庚的文章,如歌如泣,亲切感人。译文《哥德尔》 系哥德尔选集的编辑 J.W. Dawson 所撰。“数坛巾帼”续登了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与埃米 ? 诺特的传记《数坛双璧》。

“数 海钩沉”栏《数学前景》一文,以 Marshall Stone 为个例,分析了上世纪中叶美国数学国际化的崛起历程。《古代希腊和中国数学比较之初探》,就古代希腊和中国数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作者的见解。《日本神社数 学》一文介绍了日本传统数学中独特的“算额”及其在日本现代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数学科学”栏《不能判定?无法判定!》一文,讨论了不可判定性问题的丰富例子,分析了这类“无处不在”的问题在计算机时代的深远意义。

本辑“数学家诗词”分别刊登了丁夏畦院士和严加安院士的诗作。“诗言志”,我们热烈欢迎更多的数学家将自己的诗词创作奉献给公众,与大家共享互勉。

在“人物访谈”栏《中国科学院面临的挑战》中,丘成桐先生针对中国科学院的现状,就国内科学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殷切期望。此外,本栏还刊登了对旅澳华人数学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汪徐家的访谈。

最后,本辑刊登了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David Mumford教授(国际数学联盟前主席、菲尔兹奖得主)就本丛书第一辑发表的《中国与印度数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文致作者丘成桐先生的信,信中涉及了古代沿丝绸之路知识传播这一深刻的文化史谜题。



作者:
丘成桐、杨乐、季理真 主编,李文林 副主编

定价:
25.00元

出版时间:
2012-07-13

ISBN:
978-7-04-034149-2

物料号:
34149-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自然科学

二级分类:
数学与统计

三级分类:
数学科普

重点项目:
暂无

版面字数:
2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15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开篇
    • 新亚书院毕业典礼演讲(丘成桐)
  • 魅力数学
    • 几何学赏析(丘成桐)
    • 数学,数学家和小说(季理真,译者:赵振江)
  • 数海钩沉
    • 古代希腊和中国数学比较之初探——“绳”与“矩”,“量”与“数”(王善平)
    • 日本神社数学——算额的故事(徐泽林)
  • 数学科学
    • 不能判定?无法判定!(Chaim Goodman-Strauss,译者:朱慧灵,校订者:冯琦)
  • 数学星空
    • 双奖巨擘——菲尔兹奖暨沃尔夫数学奖双奖得主的简历及主要成就(上)(张静)
    • 长相忆,白云掩目沧海碧(映碧)
  • 数坛巾帼
    • 数坛双璧—— 柯瓦列夫斯卡娅和埃米 诺特(下)(赵振江)
  • 读读大师
    • 是否可以用三角级数表示已知的任意函数——历史及问题(黎曼,译者:胥鸣伟)
  • 数学人生
    • 我是怎么成为数学家的(柯尔莫戈洛夫,译者:姚芳)
    • 在中国科学院里成长点滴(杨乐)
  • 数学家诗词
    • 诗十首(丁夏畦)
  • 人物访谈
    • 从千岛湖走向世界——著名数学家汪徐家教授访谈
  • 读者来信
    • 致丘成桐的一封信(David Mum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