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版)


作者:
潘斌
定价:
46.00元
ISBN:
978-7-04-063268-2
版面字数:
47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4-11-21
物料号:
63268-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二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本书为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教材。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图。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导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的思想,以及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道教,中国的佛教,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清代学术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等。

本书适合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 第一章 导论 1
    •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4
    • 第三节 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10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14
    • 第一节 “礼仪之邦”的形成过程 14
    • 第二节 礼的分类与内容 26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价值 32
  • 第三章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38
    • 第一节 天人观和人生论 39
    • 第二节 伦理思想 42
    • 第三节 政治思想 50
    • 第四节 教育思想 52
    • 第五节 孔子思想的影响 56
  • 第四章 孟子:儒家的理想主义者 60
    • 第一节 人性论 62
    • 第二节 义利之辩 66
    • 第三节 王霸之辩 69
    • 第四节 孟子思想的命运与影响 72
  • 第五章 荀子:儒家的现实主义者 77
    • 第一节 天人之分与合 78
    • 第二节 性恶、善伪与心知 80
    • 第三节 推礼义之统、求正名之序 83
    • 第四节 荀子思想的影响与现代价值 87
  • 第六章 墨子:儒家思想的反对者 92
    • 第一节 墨子与墨家的兴起 92
    • 第二节 墨子和前期墨家的主要思想 95
    •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102
  • 第七章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者 108
    • 第一节 “道”论 109
    • 第二节 辩证法思想 113
    • 第三节 政治主张与人生思想 117
    • 第四节 老子思想的地位与现代意义 120
  • 第八章 庄子:个体生命与价值的崇尚者 126
    • 第一节 庄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127
    • 第二节 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处世哲学 129
    • 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特质 137
  • 第九章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41
    • 第一节 前期法家流派 142
    • 第二节 韩非子的思想 147
    • 第三节 韩非子思想的影响与现代价值 153
  • 第十章 两汉经学 158
    • 第一节 “五经”概论 158
    • 第二节 汉代经学出现的思想文化背景 160
    • 第三节 杰出的经学大师董仲舒 164
    • 第四节 汉代经学的兴盛与衰微 167
  • 第十一章 魏晋玄学 171
    • 第一节 魏晋玄学思潮产生的条件 171
    •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流派 174
    • 第三节 魏晋玄学的影响 183
  • 第十二章 道教 188
    • 第一节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188
    • 第二节 道教的神仙谱系和经籍 192
    • 第三节 道教的核心信仰和特性 196
    • 第四节 道教的影响 198
  • 第十三章 中国的佛教 203
    • 第一节 佛教的产生与教义 203
    • 第二节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 206
    • 第三节 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发展 210
    • 第四节 中国佛教的影响 217
  • 第十四章 程朱理学 223
    • 第一节 理学思潮兴起的背景 223
    • 第二节 “天理”论 225
    • 第三节 “心性”论 229
    • 第四节 “格物致知”论 232
    • 第五节 “道统”论 234
    • 第六节 程朱理学的影响与现代价值 236
  • 第十五章 陆王心学 241
    • 第一节 宋明心学的来源 241
    • 第二节 陆象山的心学思想 242
    • 第三节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248
  • 第十六章 清代学术思想 257
    •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想概论 257
    •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学术思想 258
    • 第三节 清代中期的学术思想 266
    • 第四节 晚清的学术思想 272
  •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 277
    • 第一节 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转型的开启阶段 277
    • 第二节 19世纪中后期: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转型的艰辛探索阶段 282
    •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转型的深入发展阶段 288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