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
钱易 唐孝炎 主编
定价:
60.00元
ISBN:
978-7-04-062548-6
版面字数:
7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4-09-09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二级分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通识课
三级分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第一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第二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第三版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由中国工程院钱易院士和唐孝炎院士主持修订而成。

本书共分三篇,上篇,当代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分设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全球环境问题四章;中篇,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进展,分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与实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环境伦理观的产生及主要内容、环境伦理观与人类行为方式、生态文明的诞生与意义六章;下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分设环境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碳达峰与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与实践创新、环境管理、环境法治、国际环境公约及履约九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公共课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管理人员和关注环境保护事业的人员阅读。

  • 前辅文
  • 上篇 当代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
    • 第一章 资源短缺
      • 第一节 水资源
        • 一、全球淡水资源
        • 二、中国水资源形势
      • 第二节 土地资源
        • 一、世界土地资源现状
        • 二、世界土地资源问题
        • 三、中国土地资源
      • 第三节 能源
        • 一、能源分类
        • 二、世界能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 三、中国能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 二、中国的矿产资源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生态退化
      •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 五、生态平衡
      • 第二节 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
        •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
        • 二、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
        •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
        • 四、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 五、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化
        • 一、城市化进程
        • 二、城市生态系统
        •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现状
      • 第四节 生态系统退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一、生态系统的退化与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
        • 二、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与人类发展的稳定需求
        • 三、生态系统的维持功能与人类发展的基本环境
        • 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人类发展的非物质基础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环境污染
      • 第一节 水污染
        • 一、水环境污染物
        • 二、水污染源的分类
        • 三、水污染的危害
        • 四、中国水污染状况
      • 第二节 大气污染
        • 一、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 二、典型的大气污染
        •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 四、中国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及趋势
      • 第三节 土壤污染
        • 一、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
        • 二、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 三、世界及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
      • 第四节 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
        •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特点
        • 二、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 三、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 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 五、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
      • 第五节 环境物理性污染
        • 一、噪声污染
        • 二、电磁污染
        • 三、热污染
      • 第六节 新污染物
        • 一、新污染物的概念和类别
        • 二、新污染物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起
        • 三、我国新污染物治理拉开帷幕
        • 四、新污染物优先性筛选
        • 五、新污染物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全球环境问题
      • 第一节 气候变化
        • 一、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
        •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 三、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 第二节 臭氧层损耗
        • 一、臭氧层
        • 二、臭氧层损耗
        • 三、造成臭氧层损耗的原因
        • 四、臭氧层损耗的后果
      •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锐减
        • 一、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
        • 二、生物多样性锐减
      • 第四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及特性
        •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 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及危害
      • 第五节 全球汞污染
        • 一、汞的性质及危害
        • 二、汞污染的来源与特征
        • 三、应对汞污染的全球行动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中篇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进展
    •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与实质
      • 第一节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 一、第一声呐喊的前奏
        • 二、《寂静的春天》展开的忧患图卷
        • 三、卡逊思想的力量和影响
      • 第二节 引起全球思考的“严肃忧虑”
        • 一、罗马俱乐部与其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
        • 二、世界模型中人类困境的阴霾
        • 三、《增长的极限》的争论和贡献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进军号角
        • 一、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 二、人类迫切的共同使命与担当
        • 三、开启可持续发展历史的大幕
      •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任重道远
        • 一、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开局
        • 二、世界可持续发展新目标的历史承诺
        • 三、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与方案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范式——强与弱之争
        • 一、何为可持续性
        • 二、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
        • 三、资源的替代问题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一、资源环境约束
        • 二、技术进步
        • 三、制度安排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一、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关概念
        •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 一、绿色GDP、国家财富与真实储蓄率
        • 二、生态足迹评价方法
        • 三、其他评价方法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
        • 一、人类发展指数
        • 二、常规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环境伦理观的产生及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与发展
        • 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二、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 三、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 四、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 第二节 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环境伦理观与人类行为方式
      • 第一节 环境伦理观对决策者行为的影响
        • 一、环境伦理观对决策的重要性
        • 二、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决策
      • 第二节 环境伦理观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
        • 一、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企业理念
        • 二、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
      • 第三节 环境伦理观对公众行为的影响
        • 一、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现代生活理念
        • 二、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公民行为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生态文明的诞生与意义
      •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定义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二、生态文明的定义
      •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由来及重大意义
        • 一、生态文明的由来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下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 第十一章 环境污染防治
      •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
        • 一、水污染源防治对策
        • 二、流域水污染防治
        • 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安全保障
        • 四、地下水污染防治
        • 五、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 六、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
        • 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策略
        • 二、我国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 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 第三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对策与措施
        •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及处置
      • 第四节 土壤污染防治
        • 一、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策略
        •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 三、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清洁生产
      •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 二、清洁生产的内涵
        • 三、世界范围内清洁生产的发展
        • 四、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
      • 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
        • 一、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
        • 二、清洁生产实施途径
        • 三、清洁生产审核
      •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与生态设计
        • 一、产品的环境影响
        • 二、生命周期评价
        • 三、产品生态设计
      • 第四节 从清洁生产到产业生态系统
        • 一、产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 二、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生态保护
      • 第一节 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 一、原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布
        • 二、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实践
      • 第二节 次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 一、次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布
        • 二、次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实践
      • 第三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 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和实践
      • 第四节 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
        • 一、生态系统管理
        • 二、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
      •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国际实践
        • 一、德国的循环经济实践
        • 二、欧盟的循环经济实践
        • 三、联合国的可持续消费全球行动
        • 四、国际3R 行动
      • 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
        •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 二、主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 三、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 第四节 循环型社会
        • 一、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实践
        • 二、我国的“无废城市”建设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碳达峰与碳中和
      • 第一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内涵与科学基础
        • 一、工业革命以来的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 二、工业革命以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轨迹与趋势
        • 三、全球碳排放与碳固定的规模与结构
        • 四、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与内涵
      • 第二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提出的国内外背景与必然性
        • 一、国际背景与过程
        • 二、国内背景与过程
        • 三、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挑战与必然
      •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 一、能源脱碳化
        • 二、生物基原材料替代
        • 三、清洁生产降碳
        • 四、产品生命周期降碳
        • 五、可持续消费降碳
        • 六、循环经济降碳
        • 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 八、优化土地利用降碳
        • 九、数智赋能降碳
      • 第四节 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行动
        • 一、“1+N”政策体系
        • 二、行业行动
        • 三、科技行动
        • 四、标准行动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与实践创新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途径
        • 一、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实现高质量供给
        • 二、促进绿色可持续消费,实现生活水平提升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
        • 三、在城市建设领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和措施
        • 四、继承并发扬生态文明文化,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 五、保护天然生态系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六、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我国生态文明研究进展与实践创新
        • 一、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战略研究
        • 二、重点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 三、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 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 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 一、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以太湖的污染治理为例
        • 二、什么是环境管理
        • 三、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 四、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 第二节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 一、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 二、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 第三节 以政府为主体的环境管理手段
        • 一、命令与控制型环境管理手段的类型
        • 二、命令与控制型管理的局限性
      • 第四节 环境管理的经济型手段
        • 一、经济型手段的类型
        • 二、市场型经济型手段的局限性
      • 第五节 以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者为主体的环境管理手段
        • 一、自组织与自管理
        • 二、公众参与
        • 三、中国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 第六节 从环境管理到环境治理:多元共治
        • 一、环境治理:理论和实践
        • 二、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三、中国环境治理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七节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
        • 一、环境规划
        • 二、环境评价
        • 三、环境监测
        • 四、环境统计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八章 环境法治
      • 第一节 环境法的作用与地位
        • 一、基本概念
        • 二、环境法的目的、功能与地位
      • 第二节 环境法律关系
      • 第三节 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
        • 一、环境法的体系
        • 二、环境法的实施
      • 第四节 环境法律责任
        • 一、环境行政责任
        • 二、环境民事责任
        • 三、环境刑事责任
      • 第五节 我国环境法律制度概要
        • 一、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 二、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三、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 四、生态保护法律制度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国际环境公约及履约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应对
      • 第二节 臭氧层保护
      •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
      • 第五节 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