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第四卷·方法)


作者:
李忠军等著
定价:
0.00元
ISBN:
978-7-04-062274-4
版面字数:
3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4-07-05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全四卷)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概念、范畴、内容、方法四卷,着重对马克思恩格斯直接或者间接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畴、内容和方法等相关论述思想加以研究阐释,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系统、范畴基础、内容框架和方法体系。本书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 导论
    • 一、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
    •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总体定位
    • 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总体逻辑
    • 四、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构原则
  • 第一章 矛盾分析法
    • 一、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思想意识
      • 1.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
      • 2.思想与利益的对立统一
      • 3.理论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 二、在质量互变中提升无产阶级觉悟
      • 1.以理论斗争提升阶级觉悟
      • 2.以政治斗争提升阶级觉悟
      • 3.以经济斗争提升阶级觉悟
    • 三、在否定之否定中把握认识发展
      • 1.“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 2.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
      • 3.思想认识的自我否定
  • 第二章 历史分析法
    • 一、个体思想的生成性
      • 1.人的思想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2.“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
      • 3.个体思想的生成过程分析
    • 二、阶级思想的历史性
      • 1.各阶级思想是物质生产关系的观念反映
      • 2.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 3.“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 三、理想信念的现实性
      • 1.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现实根源
      • 2.从理想愿景到革命信念的升华
      • 3.历史合力推进实现理想信念
  • 第三章 阶级分析法
    • 一、生产方式分析
      • 1.生产方式决定阶级结构
      • 2.生产方式决定阶级地位
      • 3.生产方式决定阶级关系
    • 二、思想状况分析
      • 1.资产阶级的思想状况
      • 2.无产阶级的思想状况
      • 3.中间阶级的思想状况
    • 三、革命行动分析
      • 1.资产阶级的行动特点
      • 2.无产阶级的行动特点
      • 3.中间阶级的行动特点
  • 第四章 理论灌输法
    • 一、理论灌输的本质属性
      • 1.灌输目的的人民性
      • 2.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 3.灌输方式的灵活性
    • 二、理论灌输的前提观照
      • 1.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原则”
      • 2.无产阶级的“理论思维能力”
      • 3.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
    • 三、理论灌输的基本环节
      • 1.“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 2.“思想的闪电”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
      • 3.人民群众彻底掌握理论
    • 四、理论灌输的基本原则
      • 1.紧迫性与持续性相结合
      • 2.实质坚决与形式温和相统一
      • 3.理论系统性与实践转化性相统一
  • 第五章 批判揭露法
    • 一、批判揭露的本质属性
      • 1.人民性:要与“群众的运动”相适应
      • 2.科学性:要“针对事物的进程本身”
      • 3.革命性:要“不崇拜任何东西”
    • 二、批判揭露的主要内容
      • 1.对宗教的批判
      • 2.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的批判
      • 3.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 4.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批判
      • 5.对党内错误思潮的批判
    • 三、批判揭露的内在逻辑
      • 1.现状批判:“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
      • 2.理论批判:用“严格的科学思想”进行批判
      • 3.实践批判:“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 四、批判揭露的基本原则
      • 1.“批判”与“自我批判”相结合
      • 2.“激情的头脑”和“头脑的激情”相结合
      • 3.“消极的批判”和“积极的批判”相结合
  • 第六章 说服教育法
    • 一、说服教育的内在要求
      • 1.有理说理
      • 2.说理有理
      • 3.说理融情
      • 4.事实说理
    • 二、说服教育的基本特征
      • 1.现实性
      • 2.明确性
      • 3.互动性
      • 4.引导性
      • 5.渐进性
    • 三、增强说服效果的重要路径
      • 1.提升说服者素质
      • 2.改进语言风格
      • 3.争取群众信任
  • 第七章 情感感染法
    • 一、情感感染的原因分析
      • 1.必要性分析
      • 2.可能性分析
      • 3.必然性分析
    • 二、情感感染的基本环节
      • 1.激发“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压迫者的愤怒”
      • 2.争取人民群众的“普遍同情”
      • 3.升华革命精神的“原则高度”
    • 三、情感感染的主要方式
      • 1.语言感染
      • 2.群体感染
      • 3.环境感染
  • 第八章 宣传鼓动法
    • 一、宣传鼓动的本质属性
      • 1.政治性
      • 2.人民性
      • 3.现实性
      • 4.组织性
    • 二、宣传鼓动的内在要求
      • 1.广泛传播科学思想
      • 2.充分唤醒无产阶级意识
      • 3.争取和保存革命力量
    • 三、宣传鼓动的主要方式
      • 1.派遣宣传鼓动员
      • 2.建立通讯宣传
      • 3.开展报刊宣传
      • 4.加强竞选宣传
    • 四、宣传鼓动的基本原则
      • 1.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
      • 2.文字宣传与口头宣传相结合
      • 3.公开宣传与秘密宣传相结合
  • 第九章 组织教育法
    • 一、无产阶级组织的本质属性
      • 1.无产阶级组织的党性
      • 2.无产阶级组织的人民性
      • 3.无产阶级组织的革命性
    • 二、组织教育的主要方式
      • 1.强化思想引领
      • 2.制定政治纲领
      • 3.构建组织体系
      • 4.端正组织作风
      • 5.严明组织纪律
      • 6.建立组织制度
    • 三、无产阶级组织的基本原则
      • 1.独立性与联合性相统一
      • 2.民主性与集中性相统一
      • 3.组织形式的一致性与理论指导的统一性相统一
  • 第十章 自我革命法
    • 一、自我革命的必然性分析
      • 1.“旧社会的痕迹”的历史遗毒
      • 2.“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先进本质
      • 3.“新的科学的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 4.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 二、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 1.在革命中“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
      • 2.在“内部斗争”中消灭“各个宗派和各种浅薄尝试”
      • 3.在历史发展中革除错误的和过时的观点
    • 三、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
      • 1.以政治权威保障自我革命
      • 2.在团结和批评中统一党内思想
      • 3.以铁的纪律约束党内成员
      • 4.以反腐斗争锤炼党内作风
      • 5.以组织建设纯洁革命队伍
      • 6.以制度规范落实自我革命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