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实用有机光谱解析


作者:
主编 刘宏民 副主编 徐海伟 单丽红
定价:
43.10元
ISBN:
978-7-04-061664-4
版面字数:
4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4-04-30
物料号:
61664-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医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
三级分类:
分析化学及实验

本书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全书共七章,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磷及氟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质谱,以及谱图综合解析。在内容编排上与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同时将部分知识点、例题、仪器原理介绍,以及各章习题参考答案,采用二维码的形式嵌入相应的内容中,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医学、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 第一节 紫外光谱的基本理论
      • 一、电磁辐射
      • 二、紫外光谱的产生
      • 三、紫外光谱的形状
      • 四、紫外光谱的基本理论
      • 五、紫外光谱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 六、紫外光谱法的常用术语
      • 七、电子跃迁和所产生的吸收带
      • 八、影响紫外光谱的主要因素
    • 第二节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一、仅含有σ电子的化合物
      • 二、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
      • 三、含有π电子的化合物(非共轭)
      • 四、共轭分子
      • 五、芳香族有机化合物
    • 第三节 紫外光谱的解析和应用
      • 一、紫外光谱发展史简介
      • 二、紫外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
      • 三、紫外分光光度计基本类型
      • 四、紫外光谱在定性分析上的应用
      • 五、紫外光谱在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 习题
  • 第二章 红外光谱
    • 第一节 基本原理
      • 一、分子的振动
      • 二、红外光谱选律
      • 三、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 第二节 影响振动吸收频率的因素
      • 一、影响振动频率的外部因素
      • 二、影响振动频率的内部因素
    • 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简介及实验技术
      •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三、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特征频率
      • 一、烷烃
      • 二、烯烃
      • 三、炔烃及丙二烯烃
      • 四、芳烃
      • 五、醇和酚
      • 六、醚
      • 七、羰基化合物
      • 八、胺类
      • 九、酰胺
      • 十、腈类化合物
      • 十一、硝基化合物
      • 十二、卤素化合物
      • 十三、含硫化合物
      • 十四、含磷化合物
      • 十五、含硅化合物
    • 第五节 红外光谱的解析
      • 一、特征红外吸收分区
      • 二、红外光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 三、标准谱图简介
      • 四、谱图解析示例
    • 习题
  •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 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理论
      • 一、原子核的自旋运动
      • 二、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性质
      • 三、核的弛豫与谱峰宽度
    •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与核磁共振光谱的测定
      •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 三、样品和溶剂
      • 四、核磁共振谱
    • 第三节 化学位移
      • 一、化学位移的产生——电子的屏蔽效应
      • 二、化学位移标准物质和化学位移的表示
      •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 四、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
    • 第四节 自旋耦合
      • 一、自旋-自旋耦合的基本概念
      • 二、耦合常数J
      • 三、自旋耦合系统的分类
      • 四、与杂原子相连质子的核磁共振谱
    • 第五节 复杂谱图的简化及双共振技术
      • 一、高场核磁共振谱
      • 二、双照射技术
      • 三、核Overhauser效应
      • 四、重氢交换
    • 第六节 1H-NMR谱的解析
      • 一、样品的准备
      • 二、利用1H-NMR谱进行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 习题
  •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磷及氟谱
    • 第一节 概述
      • 一、13C-NMR谱的特点
      • 二、实验技术
    • 第二节 化学位移
      • 一、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 二、常见各类化合物的13C化学位移
    • 第三节 耦合常数
    • 第四节 碳的弛豫
      • 一、有关纵向弛豫的理论
      • 二、弛豫时间T1的测定及应用
    • 第五节 碳原子级数的确定
      • 一、J调制法或APT法
      • 二、INEPT法
      • 三、DEPT法
    • 第六节 13C-NMR谱的解析
      • 一、样品的准备
      • 二、利用13C-NMR谱进行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七节 氟谱和磷谱
    • 习题
  • 第五章 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
    • 第一节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分类
      • 一、二维J分解谱
      • 二、化学位移相关谱
      • 三、多量子谱
    • 第二节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表现形式
      • 一、堆积图
      • 二、等高线图
    • 第三节 常用的二维核磁共振谱
      • 一、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
      • 二、异核相关谱及双量子谱
  • 第六章 质谱
    • 第一节 质谱的基本知识
      • 一、质谱的发展
      • 二、质谱解析常用参数和术语
    • 第二节 质谱中的有机分子裂解
      • 一、有机质谱中离子的类型
      • 二、质谱中裂解表示方法
      • 三、常见的裂解反应类型
    • 第三节 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 一、烃类化合物
      • 二、醇、酚、醚类化合物
      • 三、醛、酮类化合物
      • 四、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类化合物
      • 五、胺类化合物
      • 六、腈类化合物
      • 七、卤素化合物
      • 八、硝基化合物
    • 第四节 质谱仪概述
      • 一、真空系统
      • 二、进样系统
      • 三、离子源和电离方式
      • 四、质量分析器
      • 五、检测系统
    • 第五节 质谱联用技术
      •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三、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 第六节 质谱技术在有机小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一、质谱解析要点和注意事项
      • 二、应用实例
    • 习题
  • 第七章 谱图综合解析
    •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综合解析程序
      • 一、谱图综合解析的技巧与重点
      • 二、分子内结构单元的特征与确定方法
    • 第二节 综合解析示例
    • 第三节 有机光谱在药物分子结构确证中的应用实例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索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