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生理学基础(第四版)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徐亚吉、古天明
定价:
34.80元
ISBN:
978-7-04-057932-1
版面字数:
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2-02-28
读者对象:
五年制高职
一级分类:
医护
二级分类:
护理类专业

本书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照教育部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本课程近几年的实际教学情况,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书理论部分共分十三单元,并附有实验指导和练习与思考题。每单元开始列有学习要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便于学生学习。

本书理论部分始终遵循“内容精审、体例划一、衔接严谨、博约得当”和“够用、实用”的原则,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融入了编者长期从事生理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在注重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启发性的同时,尤为突出实用性;实验部分本着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精神,精选了实验项目,增强了实用性;增设二维码资源,丰富教材内容,立体化呈现知识要点,教与学相融合。

本书配有学习卡资源,请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Abook新形态教材网(http://abook.hep.com.cn)获取相关资源。详细说明见本书“郑重声明”页。

本书适用于全国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管理类各专业学生使用。

  • 前辅文
  • 第一单元 绪论
    • 第一节 概述
      •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二、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 一、外环境与适应
      • 二、内环境与稳态
    • 第三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
      • 一、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
      • 二、人体机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 练习与思考
  •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一、单纯扩散
      • 二、易化扩散
      • 三、主动转运
      • 四、入胞和出胞
    •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一、静息电位
      • 二、动作电位
    •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 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 四、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 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 六、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 练习与思考
  • 第三单元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一、血液的组成
      •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 第二节 血浆
      •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 二、血浆渗透压
    • 第三节 血细胞
      • 一、红细胞
      • 二、白细胞
      • 三、血小板
    • 第四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 一、血液凝固
      • 二、纤维蛋白溶解
    • 第五节 血型
      • 一、ABO血型系统
      • 二、Rh血型系统
    • 练习与思考
  • 第四单元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生理
      •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 四、心音及心电图
    • 第二节 血管生理
      • 一、动脉血压与脉搏
      • 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 三、微循环
      • 四、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 第三节 调节和影响心血管活动的因素
      • 一、神经调节
      • 二、体液调节
      •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的影响
    • 练习与思考
  • 第五单元 呼吸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肺通气
      • 一、肺通气的原理
      •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 第三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O2的运输
      • 二、CO2的运输
    •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一、呼吸中枢的调控
      •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 练习与思考
  • 第六单元 消化与吸收
    • 第一节 消化
      • 一、机械消化
      • 二、化学消化
      • 三、大肠的功能
    • 第二节 吸收
      • 一、吸收的部位
      • 二、几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 第三节 调节和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
      • 一、神经调节
      • 二、体液调节
      •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 练习与思考
  • 第七单元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第二节 体温
      • 一、人体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 三、体温调节
    • 练习与思考
  • 第八单元 肾的排泄
    • 第一节 概述
      • 一、排泄与排泄器官
      • 二、肾的功能
      • 三、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 第三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 第四节 尿液及其排放
      • 一、尿液
      • 二、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放
    • 练习与思考
  • 第九单元 神经系统的功能
    • 第一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 二、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 三、神经递质
      • 四、反射中枢的活动方式
    •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 一、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
      • 二、感觉投射系统
      • 三、感觉中枢
      • 四、痛觉
    •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 二、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
      • 三、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
    •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 一、条件反射
      • 二、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
      • 三、脑电活动
      • 四、觉醒与睡眠
    • 练习与思考
  • 第十单元 特殊感觉器官的功能
    • 第一节 概述
      • 一、感受器和感受器官的概念
      •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 二、眼的感光系统
      •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 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觉功能
      • 一、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 二、半规管的功能
      • 三、前庭反应
    • 练习与思考
  • 第十一单元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 二、激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二、腺垂体激素及其作用
      • 三、神经垂体激素及其作用
    • 第三节 甲状腺
      •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 二、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肾上腺
      • 一、肾上腺皮质
      • 二、肾上腺髓质
    • 第五节 胰岛
      • 一、胰岛素
      • 二、胰高血糖素
    • 第六节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 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 二、降钙素及其生理作用
      • 三、1,25-二羟维生素D3及其生理作用
    • 练习与思考
  • 第十二单元 生殖
    • 第一节 男性生殖
      • 一、睾丸的功能
      •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 第二节 女性生殖
      • 一、卵巢的功能
      • 二、月经周期
      • 三、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 练习与思考
  • 第十三单元 衰老
    • 第一节 衰老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 一、衰老的概念
      • 二、衰老的发生机制
    • 第二节 衰老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 一、衰老的主要生理变化
      • 二、衰老的心理变化
    •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途径
      • 一、优生
      • 二、良好的社会自然环境
      •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 四、适当的劳动和运动
      • 五、科学的饮食调养
    • 练习与思考
  • 生理学实验指导
    • 实验总论
      •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 二、常用实验仪器和器械
      • 三、实验报告的内容与书写要求
      • 四、实验室守则
    • 实验各论
      •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 实验二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 实验三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的关系
      • 实验四 反射弧的分析
      • 实验五 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 实验六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凝的因素
      • 实验七 ABO血型的鉴定
      • 实验八 蛙心搏动观察及其影响因素
      • 实验九 人体心音听诊
      • 实验十 人体心电图描记
      • 实验十一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 实验十二 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
      • 实验十三 人体肺活量的测定
      • 实验十四 胸膜腔内压的观察
      • 实验十五 哺乳动物呼吸运动的调节
      • 实验十六 胃肠运动的观察
      • 实验十七 人体体温的测量
      • 实验十八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实验十九 破坏小鼠一侧小脑的观察
      • 实验二十 去大脑僵直观察
      • 实验二十一 瞳孔反射
      • 实验二十二 声波传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