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工智能》一书面向非专业人士、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将硬核知识、技术方法与人文历史、人物故事有机融合,理顺人工智能纵向发展脉络与横向科学轮廓。作者以扎实的专业背景、流畅的文笔帮读者理顺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厘清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法,帮读者看懂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变化,从“成天下之才”的角度给青少年读者提供学习建议,树立其科学理想,端正其科学态度,培养其科学思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开卷有益。
- 前辅文
- 第1篇 从机器人偶到图灵机模型:迈向自动计算时代
- 1.1 古希腊机器人偶与先秦偃师造人
- 1.2 万物可数难可算
- 1.3 图灵机:尔停尔可算
- 1.4 图灵测试:唯智不可量
- 1.5 小结
- 第2篇 原点:从达特茅斯启航
- 2.1 达特茅斯会议:启航号角
- 2.2 莱特希尔报告:季布无二诺
- 2.3 严冬来临:通用机器人是海市蜃楼么?
- 2.4 知识水晶球: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雄心壮志
- 2.5 人工智能两落三起:新一代人工智能
- 2.6 小结
- 第3篇 从专家系统到深蓝:在逻辑推理与优化搜索中成长
- 3.1 人类思想字母表:知识的规范化
- 3.2 逻辑:知识的数学化
- 3.3 推理就是计算:知识的桥梁
- 3.4 专家系统小试牛刀:知识的工程化
- 3.5 深蓝的胜利:突破组合爆炸的知识力量
- 3.6 小结
- 第4篇 从信息载体到智能燃料:数据的蝶变
- 4.1 历史车轮中的数治:明代黄册
- 4.2 以数预未来:人类生命表
- 4.3 数据统计模型: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 4.4 小数据大作用:芥子纳须弥,微尘藏大千
- 4.5 数据新价值:新的生产要素
- 4.6 小结
- 第5篇 从机器学习到学习机器:智能算法的心之所向
- 5.1 从经验中学习:国际跳棋问题被解决
- 5.2 经一蹶者长一智:虚拟遗憾不虚拟
- 5.3 数据的嬗变:知识、模式与函数
- 5.4 计算范式变革:数据密集型计算
- 5.5 小结
- 第6篇 从华丽转身到炼金术之困:深度学习
- 6.1 印蜡说:记忆之痕
- 6.2 第一次知道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 6.3 深度学习崛起:算法、数据和算力的合力断金
- 6.4 炼金术之困:爬上树梢与攀登月球
- 6.5 小结
- 第7篇 从最优解到均衡解:博弈论拥抱人工智能
- 7.1 博弈:飞入寻常百姓家
- 7.2 纳什均衡:囚徒困境
- 7.3 延迟接受:终获稳定结局
- 7.4 阿尔法家族博弈战:从完全信息到非完全信息
- 7.5 小结
- 第8篇 从个体智能到群体智能:整体大于部分总和
- 8.1 个体之间的合作:进化过程架构师
- 8.2 群智之力量:验证码识别与蛋白质合成
- 8.3 无限猴子定理:盲目与共识
- 8.4 迈向三元空间的群体智能
- 8.5 小结
- 第9篇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因果推理
- 9.1 拉普拉斯之妖:因果决定论
- 9.2 辛普森悖论:伯克利招生录取率之谜
- 9.3 闻说鸡鸣见日升:关联非因果
- 9.4 东风不与周郎便:干预与反事实
- 9.5 小结
- 第10篇 从单通道独奏到多通道协同:跨媒体计算
- 10.1 单一媒体处理:结构、统计和深度学习
- 10.2 麦格克效应:闻音睹颜会错意
- 10.3 跨媒体推理:跨越与关联
- 10.4 一幅画胜千言字:度量信息量的熵
- 10.5 小结
- 第11篇 从摩尔定律到黄氏定律:人工智能算力之源
- 11.1 达依尔的麦粒:指数爆炸
- 11.2 摩尔定律:超越摩尔
- 11.3 算力输出模式的变迁:端云协同
- 11.4 黄氏定律:算力“军备竞赛”
- 11.5 小结
- 第12篇 从硅基之力到碳基之巧:智能的混合增强
- 12.1 认识你自己:因何生而为人
- 12.2 脑启发计算:他山之石
- 12.3 碳基与硅基:进化的选择
- 12.4 混合增强智能:人类是智能总开关
- 12.5 小结
- 第13篇 科学第三极:美美与共的科学计算
- 13.1 从天气预报工厂畅想到全球气候变暖诺奖折冠
- 13.2 狄拉克预言后的奋进:AI 助力科学发现
- 13.3 新科学革命曙光:计算手段下的科学研究
- 13.4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 13.5 小结
- 第14篇 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技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14.1 红旗法案与机器人三定律
- 14.2 算法亦法:向善而行
- 14.3 突破科林格里奇困境:勿谓言之不预
- 14.4 社会实验:随机对照试验
- 14.5 小结
- 第15篇 人工智能、教育先行:成天下之才
- 15.1 计算思维:创意中学习
- 15.2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 15.3 人工智能的知识点
- 15.4 K12 人工智能教育
- 15.5 小结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