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功能特征、技术与方法,并指引如何创新地开展虚拟地理环境研究实践。书中不仅涵盖了现阶段的虚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而且能够把握当前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新动向与实际应用新需求,深度剖析了新趋势下虚拟地理环境的科学体系组成与技术挑战,重点探讨了地理时空数据的动态组织与模型管理、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虚实交互与地理协同分析等关键内容,为发展融合自然过程理解、人的行为感知及地理知识工程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研究指导方向。
本书可供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师生作为基础教材使用,也可供地理学、地球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概述
- 1.1 虚拟地理环境概念
- 1.2 虚拟地理环境的演进
- 1.3 虚拟地理环境的系统架构、组件及功能
- 1.4 后语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地理数据资源管理
- 2.1 多源地理数据及其获取
- 2.1.1 静态场景数据
- 2.1.2 动态场景数据
- 2.1.3 实时传感器数据
- 2.2 地理数据集成、组织与管理
- 2.2.1 地理数据集成
- 2.2.2 时空数据模型
- 2.2.3 时空数据库
- 2.3 地理时空大数据与虚拟地理环境
- 2.3.1 地理时空大数据时代
- 2.3.2 地理时空大数据特征
- 2.3.3 地理时空大数据管理
- 2.3.4 地理时空大数据时代虚拟地理环境的机遇与挑战
- 2.4 后语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地理过程建模与模拟
- 3.1 地理过程与模型
- 3.1.1 地理过程
- 3.1.2 地理过程模型
- 3.1.3 地理过程建模与模拟方法
- 3.2 地理过程模型的管理
- 3.2.1 从数据管理到模型管理
- 3.2.2 地理过程模型的特点
- 3.2.3 地理过程模型的构建
- 3.2.4 地理情景和模型适应性
- 3.2.5 地理过程模型的共享
- 3.2.6 地理过程模型管理平台
- 3.3 地理过程模拟与尺度适宜性
- 3.3.1 尺度
- 3.3.2 尺度适宜性
- 3.3.3 地形数据与气象过程模拟的尺度适宜性
- 3.4 后语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地理场景虚实交互
- 4.1 地理场景虚实交互的概念缘由
- 4.2 多模态时空数据的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
- 4.2.1 任务感知的自适应可视化与分析引擎
- 4.2.2 多模态时空索引混合的场景数据高效组织管理
- 4.2.3 基于语义级视觉变量的虚拟地理场景移动增强现实
- 4.2.4 复杂动态三维场景的实时可视化
- 4.3 虚拟地理环境与多通道感知交互
- 4.3.1 相关概念
- 4.3.2 多通道感知与人机交互
- 4.3.3 虚拟地理环境与虚实交互
- 4.4 面向虚拟蓝洞实验室的虚实交互探索
- 4.4.1 蓝洞研究背景
- 4.4.2 虚拟蓝洞多维表达
- 4.4.3 基于多通道感知的虚实交互实验平台
- 4.4.4 面向虚拟蓝洞实验室的研究展望
- 4.5 后语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地理协同分析
- 5.1 地理协同
- 5.1.1 地理协同概念
- 5.1.2 地理协同研究进展
- 5.2 地理协同框架
- 5.2.1 地理协同框架的发展
- 5.2.2 虚拟地理环境协同框架
- 5.3 地理协同机制
- 5.3.1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机制
- 5.3.2 冲突协调机制
- 5.3.3 并发控制机制
- 5.3.4 群体感知机制
- 5.3.5 安全机制
- 5.4 协同虚拟地理实验
- 5.4.1 实验背景
- 5.4.2 实验设计
- 5.4.3 实验方法
- 5.4.4 实验结果
- 5.5 后语
- 参考文献
- 第6章 虚拟地理环境展望
- 6.1 虚拟地理环境的现阶段定位、瓶颈及发展目标
- 6.1.1 虚拟地理环境的现阶段定位
- 6.1.2 虚拟地理环境发展的瓶颈
- 6.1.3 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目标
- 6.2 虚拟地理环境与自然过程理解
- 6.3 虚拟地理环境与人类行为认知
- 6.3.1 面向虚拟地理环境的人的行为视角分析
- 6.3.2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多层次人的行为认知与分析
- 6.4 虚拟地理环境与地理知识工程
- 6.4.1 地理知识内涵
- 6.4.2 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 6.4.3 虚拟地理环境知识工程
- 6.5 后语
- 参考文献
-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