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工程哲学(第四版)


作者:
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栾恩杰 等
定价:
89.00元
ISBN:
978-7-04-058510-0
版面字数:
6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假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2-06-27
物料号:
58510-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自然科学
二级分类:
工学其他

21世纪以来,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一起组织我国工程界和哲学界专家跨界合作、协同创新,连续立项研究工程哲学,先后出版了《工程哲学》(第一、二、三版)、《工程演化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提出了以工程本体论为核心并包括工程知识论等“五论”的理论体系框架,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

由于以上著作字数较多,读者要求再出版一部能够概括上述成果而字数适当的、具有凝练性新概括和系统性新总结特点的著作,由此撰写了本书。本书由理论篇和实践篇组成,理论篇中详述了中国工程哲学理论体系,实践篇中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航天、通信、水利、桥梁、建筑、钢铁、石化、医药等行业的一些典型案例。本项研究入选中国工程院“百项科技咨询成果巡礼”。

本书面向工程界、企业界、哲学界、社会科学界的有关公务员和政策研究人员,以及工科院校(包括职业院校)的师生和其他有兴趣的人士。本书可作为有关院校和培训的参考书。

  • 前辅文
  • 理论篇
    • 第一章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与工程哲学
      • 第一节 认识工程,思考工程
      • 第二节 工程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三节 工程哲学的性质、内容和学科定位
      • 第四节 工程哲学中国学派的基本观点
    • 第二章 工程本体论
      • 第一节 哲学领域中的本体论问题
      • 第二节 工程本体论:工程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 第三节 工程本体论的意义
    • 第三章 工程理念与工程观
      • 第一节 工程理念
      • 第二节 工程系统观
      • 第三节 工程社会观
      • 第四节 工程生态观
      • 第五节 工程伦理观
      • 第六节 工程文化观
    • 第四章 工程思维
      • 第一节 工程思维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思维方式
      • 第二节 作为工程思维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的工程决策思维
      • 第三节 作为工程思维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的工程设计
    • 第五章 工程知识论
      • 第一节 知识、工程知识和工程知识论
      • 第二节 工程知识的分类和系统集成
      • 第三节 工程知识的传承和传播
    • 第六章 工程方法论
      • 第一节 工程方法与工程方法论
      • 第二节 工程方法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第三节 工程方法的层次性和过程性:全生命周期方法
      • 第四节 运用工程方法的一般原则
    • 第七章 工程演化论
      • 第一节 工程的起源与演化
      • 第二节 工程的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
      • 第三节 工程演化的动力与机制
    • 第八章 工程与社会
      • 第一节 工程的社会性
      • 第二节 社会对工程的影响
      • 第三节 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 第九章 工程、哲学与真善美
      • 第一节 工程、哲学与“真”和“善”
      • 第二节 工程、哲学与“工程美”
  • 实践篇
    • 第一章 中国高速铁路创新发展的哲学思考
      • 第一节 中国高速铁路创新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高速铁路的创新成就
      • 第三节 关于高速铁路创新发展中若干关系的哲学分析
    •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哲学分析
      • 第一节 从水资源到水工程
      • 第二节 水工程的发展演化
      • 第三节 三峡工程的工程方法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哲学思辨
    • 第三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哲学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论证和规划
      • 第二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与实施
      • 第三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工程理念与工程思维
      • 第四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工程知识研究
      • 第五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工程方法研究
      • 第六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对社会的贡献
      • 第七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哲学思考与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现代信息通信工程的发展演进
      • 第一节 信息通信的起源和发展
      • 第二节 中国现代通信工程的发展过程
      • 第三节 中国计算机和互联网工程的发展
      • 第四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
      • 第五节 几点思考
    • 第五章 青藏铁路工程方法研究
      • 第一节 青藏铁路工程方法体系
      • 第二节 规划决策和设计优化方法
      • 第三节 目标管理方法
      • 第四节 组织管理方法
      • 第五节 技术创新方法
      • 第六节 竣工验收方法
      • 第七节 青藏铁路工程方法研究体悟
    • 第六章 桥梁工程方法论研究
      • 第一节 规划:论证与决策
      • 第二节 建造:设计与施工
      • 第三节 运营:维护与管理
      • 第四节 展望:桥梁工程方法的与时俱进
    • 第七章 桥梁工程知识论研究
      • 第一节 桥梁工程知识系统概论
      • 第二节 桥梁工程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
      • 第三节 桥梁工程人文社会知识
    • 第八章 建筑工程设计的哲学思考与实践
      • 第一节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念
      • 第三节 建筑工程的设计思维方法
      • 第四节 建筑工程的设计程序与工作方法
      • 第五节 “中国特色 时代精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工程设计
    • 第九章 钢铁冶金工程设计与工程哲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工程哲学与现代钢铁冶金工程设计
      • 第三节 现代钢铁冶金工程设计
      • 第四节 首钢京唐钢铁厂工程设计
      • 第五节 以工程哲学视野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思考
    • 第十章 工程哲学视角下的石化工程
      • 第一节 石化工业与石化工程的特点
      • 第二节 石化工业及石化工程演化过程与特征
      • 第三节 石化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与集成
      • 第四节 科技进步与石化工程知识的创新与展望
      • 第五节 石化工程与生态环境融合共生
      • 第六节 若干哲学思考与启示
    • 第十一章 艾滋病防治工程的哲学分析
      • 第一节 艾滋病及其防治概说
      • 第二节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程简况
      • 第三节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程的效益
      • 第四节 对艾滋病流行的认识过程
      • 第五节 传染病防控的普遍性与艾滋病防控的特殊性
      • 第六节 艾滋病防治中的几种关系与认识
      • 第七节 未来的挑战
    • 第十二章 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哲学分析
      • 第一节 对三门峡工程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三门峡工程的社会效应
      • 第三节 对三门峡工程的若干反思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