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作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
定价:
56.00元
ISBN:
978-7-04-055418-2
版面字数:
4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出版时间:
2021-09-06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哲学
二级分类:
哲学
三级分类:
哲学

暂无
  • 前辅文
  • 绪论
    •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转变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和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 三、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一、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公开阐述
      • 二、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的初步成果
      •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1848年欧洲革命实践中的检验和充实
  • 第二章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
    •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 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 三、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 第二节《资本论》的问世
      •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
      • 二、《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创作与出版
    • 第三节 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论证和重大发展
      • 一、《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 二、《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丰富
    • 第四节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和深化
      • 一、论证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二、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 第五节《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 二、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验证和经济学论证
      • 三、经受各种严峻挑战,充分显示出真理的力量
      • 四、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
      • 二、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 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 第二节《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 一、对杜林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 第三节 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 一、古代社会的研究
      •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化
      • 二、唯物史观的进一步阐发
      •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
    • 第五节 面向新世纪的新探索
      • 一、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
      • 二、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探索
      • 三、在批判伯恩施坦主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
    • 第一节 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 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俄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 三、列宁创建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与实践
      • 四、列宁对俄国民主革命理论和策略的阐发
      • 五、列宁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 第二节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 一、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 二、列宁对考茨基等人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分析批判
      • 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
      • 一、《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重大贡献
      • 二、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四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一、对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探索
      •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三、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与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 四、关于改革国家机构的探索
      • 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殊性和多样性的思考
  • 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开展
      • 二、对重大理论问题展开讨论
      • 三、《论列宁主义基础》对列宁主义的系统阐发
      • 四、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 第二节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多方面探索
      • 二、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 三、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
    • 第三节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 一、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 二、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 第四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剧变
      • 一、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
      • 二、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及历史教训
  •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理论探索
    •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演变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二、20世纪30—8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 一、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生态批判
      • 二、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文化的批判
      • 三、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批判
    •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 一、反思辩证法及其适用范围
      • 二、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
      • 三、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
  • 第七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
      • 二、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探索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的探索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
      • 三、《实践论》《矛盾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党建、统一战线等领域的进一步展开
      • 五、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
      •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依据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奠基
      • 一、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深化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第九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科学体系
      •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
      •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 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行动指南
      • 四、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强大真理力量
  • 结束语
    •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重大课题
    • 三、在迎接挑战中开拓前进
  • 阅读文献
  • 人名译名对照表
  • 后记
  • 第二版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