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上下册)


作者:
林毅夫、付才辉
定价:
198.00元
ISBN:
978-7-04-052342-3
版面字数:
8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1900-01-0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经济
二级分类:
经济学
三级分类:
经济学

理论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以消除贫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让人民过上繁荣富足的生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发展中国家仅为凤毛麟角。新的理论来自新的现象,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是理论创新的金矿,新结构经济学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成败经验以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努力。本教材系统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应用,包括新结构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与学科体系、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各个领域的前沿进展、中国及世界的鲜活案例等;在理论上,从一个经济体每一个时点给定到随着时间可以变化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切入,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产业和技术,以及决定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作为上层建筑的软的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和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在实践上,提出以反映发展阶段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财政、货币、区域布局、创新等来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竞争优势,快速积累资本, 推动比较优势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教材配有大量史料、文献、案例与政策实践可供新结构经济学教学、研究与智库使用。

  • 前辅文
  • 第1 章 新结构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 1.1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 1.1.1 李约瑟之谜与近代中国的衰落
      • 1.1.2 中华民族由盛入衰的屈辱与几代知识分子的救亡图存
      • 1.1.3 近代以来几次曲折的工业化尝试与从西潮到东风
      • 1.1.4 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理论自信
      • 1.1.5 脱胎于《中国的奇迹》的新结构经济学
    • 1.2 人类的经济发展历程与新结构经济学的世界背景
      • 1.2.1 人类经济简史: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与大分流
      • 1.2.2 英美工业革命简史
      • 1.2.2.1 英美工业革命概况
      • 1.2.2.2 工业化的基本模式:结构变迁的循序渐进过程
      • 1.2.3 成功与失败的追赶经济:遵循与违背比较优势结构变迁的不同命运
      • 1.2.4 成功与失败的转型经济:对结构扭曲进行激进式与渐进式改革的不同命运
      • 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3个发展典范的特征事实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诠释
      • 1.2.6 新结构经济学:第三代发展经济学的兴起
    • 1.3 从没有结构的经济学到有结构的经济学
      • 1.3.1 经济学简史
      • 1.3.2 经济学史上的理论大分流
      • 1.3.2.1 无结构的“旧经济学”与有结构的“新经济学”
      • 1.3.2.2 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只是脱胎于工业革命前的无结构经济学
      • 1.3.2.3 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只是发达经济体给定结构下经济运行经验的经济学
      • 1.3.3 新结构经济学:从第三代发展经济学到经济学的结构革命
    • 1.4 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新结构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 1.4.1 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三个来源
      • 1.4.2 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
      • 1.4.3 我国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
      • 1.4.4 新结构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探索
    • 1.5 新结构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 1.5.1 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 1.5.2 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 1.5.2.1 “X”理论范式
      • 1.5.2.2 新结构范式
      • 1.5.3 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 1.6 新结构经济学的中心思想:十大原理
      • 1.6.1 禀赋结构供给原理
      • 1.6.2 禀赋结构需求原理
      • 1.6.3 禀赋结构相对价格原理
      • 1.6.4 最优生产结构原理
      • 1.6.5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 1.6.6 自生能力原理
      • 1.6.7 最优转型/改革原理
      • 1.6.8 政府因势利导原理
      • 1.6.9 政府最优干预原理
      • 1.6.10 生产结构供求原理
    • 1.7 新结构经济学需要在“知成一体”过程中不断完善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2 章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及其主要流派
    • 2.1 经济模型:从现实世界到理论世界
      • 2.1.1 给定结构而无摩擦的循环流量图
      • 2.1.2 结构变迁中充满摩擦的循环流量图
    • 2.2 现代经济学的本体:理性选择
      • 2.2.1 权衡取舍:人们须做出决策
      • 2.2.2 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的实质
      • 2.2.3 连续的决策:边际分析
      • 2.2.4 区分新古典的方法和新古典的理论
      • 2.2.5 新古典方法分析结构的局限性与优点
    • 2.3 新古典经济学:资源配置科学
      • 2.3.1 价值理论的创立过程
      • 2.3.2 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最优资源配置
      • 2.3.3 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最优资源配置
      • 2.3.4 资源配置的局部均衡及其效率含义
      • 2.3.5 资源配置的一般均衡及其福利定理
    • 2.4 行为经济学:行为的科学
      • 2.4.1 真实生活中的行为多样性
      • 2.4.2 新古典经济学效用理论对人的过度简化
      • 2.4.3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中心理学的复兴
      • 2.4.4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2.4.4.1 从期望效用理论到前景理论
      • 2.4.4.2 从可替代预算到心理账户
      • 2.4.4.3 从时间偏好一致性到行为跨期选择
      • 2.4.5 行为经济学的新方法:实验经济学与神经经济学
    • 2.5 新制度经济学:缔约的科学
      • 2.5.1 真实世界中的制度多样性
      • 2.5.2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理论对交易的过度简化
      • 2.5.3 微观合同理论
      • 2.5.4 制度变迁理论
      • 2.5.5 制度分析的新方法:机制设计理论
    • 2.6 新结构经济学:结构的科学
      • 2.6.1 真实世界中的结构多样性
      • 2.6.2 经济结构的理性选择
      • 2.6.3 理性选择的切入点:禀赋结构及其约束
      • 2.6.4 细分产业动态分析方法
      • 2.6.5 最优生产函数特征分析方法:结构变迁方程及其应用
      • 2.6.5.1 生产函数的重新定义:从一条外生的生产函数到无数条内生的生产函数
      • 2.6.5.2 生产函数的集合及其基本特征
      • 2.6.5.3 生产函数的要素密度特征:定义与谱系
      • 2.6.5.4 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特征:定义与谱系
      • 2.6.5.5 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特征:定义与谱系
      • 2.6.5.6 生产函数的技术水平:定义与谱系
      • 2.6.5.7 生产函数的多维特征:定义与谱系
      • 2.6.5.8 刻画最优生产函数的结构变迁方程的统一求解方法
      • 2.6.6 新结构一般均衡理论初探
      • 2.6.6.1 ADGE只是NSEGE的退化特例
      • 2.6.6.2 NSEGE定义探索
      • 2.6.6.3 NSEGE的动态特征与系统特征
    • 2.7 结构变迁的复杂性与跨学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3 章 新结构生产理论:禀赋结构的供求原理
    • 3.1 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
    • 3.2 禀赋结构的供给函数
    • 3.3 禀赋结构的需求原理
    • 3.4 禀赋结构的需求函数
    • 3.5 禀赋结构的相对价格原理
    • 3.6 最优生产方式原理(比较优势原理)
    • 3.7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的新结构生产理论
      • 3.7.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谱系(空间)
      • 3.7.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禀赋结构需求函数
      • 3.7.3 禀赋结构供求均衡时的禀赋结构相对价格(利率)
      • 3.7.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择的成本与边际成本
      • 3.7.5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择的收益与边际收益
      • 3.7.6 最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密度的结构变迁方程
      • 3.7.7 结构变迁方程的性质之一:逐渐减弱的结构变迁弹性
      • 3.7.8 结构变迁方程的性质之二:冲破新古典边际递减律桎梏
      • 3.7.9 结构变迁方程的性质之三:劳动价值论与结构变迁的激励来源
      • 3.7.10 结构变迁方程的性质之四:最优生产函数的“AK”谱系与内生增长来源
      • 3.7.1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新结构生产理论的数字例子
      • 3.7.12 几何图示:从新古典生产理论到新结构生产理论
    • 3.8 新结构分工理论:多维禀赋结构的最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3.9 马尔萨斯陷阱的新结构经济学
    • 3.10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4 章 新结构增长理论:结构变迁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 4.1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面包、诗和远方
    • 4.2 经济增长的引擎
      • 4.2.1 亚当·斯密:资本与分工
      • 4.2.2 悲观主义者:收益递减
      • 4.2.3 乐观主义者:收益递增
      • 4.2.3.1 分工带来的收益递增
      • 4.2.3.2 外部性带来的收益递增
      • 4.2.3.3 创造性破坏带来的收益递增
      • 4.2.3.4 新经济带来的收益递增
      • 4.2.4 在结构变迁中内生统一收益递减和收益递增
    • 4.3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罗模型
      • 4.3.1 新古典资本运动方程
      • 4.3.2 无法驱动长期增长的资本积累
      • 4.3.3 边际报酬递减与经济自动收敛
      • 4.3.4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关于收敛的幻觉
    • 4.4 外部性增长理论:AK模型
      • 4.4.1 哈罗德-多玛模型
      • 4.4.2 干中学模型
      • 4.4.3 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 4.5 斯密型增长理论:专业化增长模型
      • 4.5.1 斯密型增长与熊彼特型增长的粗略区分
      • 4.5.2 基于斯密专业化分工的罗默模型
      • 4.5.3 斯密型增长的经验核算及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重要性
      • 4.5.4 斯密型增长的上限与经济增长的制度空间
    • 4.6 新结构增长理论:大统一的视角
      • 4.6.1 在结构变迁中统一各种增长理论
      • 4.6.2 结构变迁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 4.6.3 禀赋结构升级
      • 4.6.4 生产结构升级
      • 4.6.5 持续的结构变迁与内生的经济增长
      • 4.6.6 经济增长的数字模拟
    • 4.7 发展典范的结构变迁案例
      • 4.7.1 中国大陆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2 中国香港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3 中国台湾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4 韩国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5 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6 日本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7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8 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9 泰国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10 阿曼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11 马耳他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12 博茨瓦纳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4.7.13 巴西的经济结构变迁案例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5 章 新结构储蓄理论:结构变迁中的消费与投资
    • 5.1 “不良”的“高储蓄率”?!
    • 5.2 经典理论流派回顾:从凯恩斯主义到行为经济学
      • 5.2.1 凯恩斯消费理论
      • 5.2.2 新古典经济学消费与储蓄理论
      • 5.2.3 行为经济学消费与储蓄理论
    • 5.3 东亚和中国高储蓄率之谜的已有解释及其启发性与局限性
      • 5.3.1 基于居民行为的已有解释
      • 5.3.2 基于企业行为的已有解释
      • 5.3.3 基于政府行为的已有解释
      • 5.3.4 基于发展视角的已有解释
      • 5.3.5 已有解释的启发性与局限性
    • 5.4 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与经验特征事实
      • 5.4.1 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的一般原理
      • 5.4.2 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与跨国的经验特征事实
      • 5.4.3 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与中国的经验特征事实
    • 5.5 结构变迁中的资本积累与储蓄率的黄金律水平
    • 5.6 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的跨国经验检验
      • 5.6.1 结构变迁违背比较优势的一种度量方法与计量模型
      • 5.6.2 基本回归结果
      • 5.6.3 主要机制检验
    • 5.7 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的中国经验
      • 5.7.1 基本回归结果
      • 5.7.2 主要机制检验
    • 5.8 有待继续深入的新结构储蓄理论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6 章 新结构创新理论:最优创新结构原理
    • 6.1 工业革命之后发达经济体的持续增长:前沿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 6.2 东亚奇迹还是纸老虎: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关系的争论
    • 6.3 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熊彼特混合模型
    • 6.4 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创新及其结构差异的一般原理与经验事实
      • 6.4.1 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创新及其结构差异的一般原理
      • 6.4.2 中国的经验事实
      • 6.4.3 跨国的经验事实
    • 6.5 发展中经济体的后来者优势与技术引进以及适宜的创新结构模式
    • 6.6 人力资本特殊性与技术创新的团队合作和换道超车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7 章 新结构转型经济学:自生能力与改革原理
    • 7.1 究竟扭曲的损失有多大以及根源何在?
    • 7.2 资源误配理论的局限性
    • 7.3 无效率的类型与扭曲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
    • 7.4 系统性扭曲的新结构经济学解释
    • 7.5 自生能力原理
      • 7.5.1 违背比较优势的生产结构选择
      • 7.5.2 选择违背比较优势的生产结构的影响因素
      • 7.5.3 违背比较优势的生产结构对相对价格的扭曲
      • 7.5.4 扭曲的相对价格与企业的自生能力
    • 7.6 自生能力的缺失、禀赋结构蚕食与结构升级的障碍
    • 7.7 拉姆齐问题中的发展战略
    • 7.8 自生能力与僵死企业
    • 7.9 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
    • 7.10 最优转型/改革原理
    • 7.11 中国案例I:为赶超而扭曲
      • 7.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
      • 7.11.2 重工业的禀赋结构需求特征
      • 7.11.3 当时中国的禀赋结构供给特征
      • 7.11.4 禀赋结构的供求矛盾
      • 7.11.5 计划经济体制的内生形成
      • 7.11.5.1 扭曲的相对价格宏观政策
      • 7.11.5.2 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
      • 7.11.5.3 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
      • 7.11.6 自生能力、结构扭曲与重工业赶超的代价
    • 7.12 中国案例II:渐进式转型之路
      • 7.12.1 影响结构转型方式的因素
      • 7.12.2 计划经济体制的渐进式改革历程
      • 7.12.2.1 重构新的经济体制的伊始
      • 7.12.2.2 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农村改革与国企改革
      • 7.12.2.3 资源计划配置制度的改革
      • 7.12.2.4 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价格改革
      • 7.12.3 渐进式改革的绩效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8 章 新结构分配理论:结构变迁中的不平等与治理
    • 8.1 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历史变迁
    • 8.2 源远流长的分配理论与回到源头
    • 8.3 新结构分配理论:对李嘉图、马克思与库兹涅茨观点的统一
      • 8.3.1 李嘉图的观点:支配财富不平等的“稀缺性原则”
      • 8.3.2 马克思的观点:支配财富不平等的“无限积累原则”
      • 8.3.3 库兹涅茨曲线:理想主义还是幻觉
      • 8.3.4 禀赋结构变迁、生产关系变迁与支撑不平等变迁的统一法则
    • 8.4 发展战略与收入分配
      • 8.4.1 发展战略与收入分配的基本假说
      • 8.4.2 发展战略对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的影响
      • 8.4.3 发展战略对二次分配中收入差距的影响
      • 8.4.4 发展战略对地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8.4.5 发展战略通过非生产性活动对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
      • 8.4.6 发展战略内生的政策异质性对不平等产生的影响
    • 8.5 主要理论假说的经验证据
      • 8.5.1 全球的经验证据:发展战略与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的经验关系
      • 8.5.2 中国的经验证据:发展战略的政策异质性与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的经验关系
    • 8.6 新时期的共享发展理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9 章 新结构公共经济学:结构变迁中的政府作用原理
    • 9.1 关于政府作用旷日持久的争论
    • 9.2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基本原理
    • 9.3 结构变迁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基本类型及其分析思路
    • 9.4 政府在禀赋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作用
      • 9.4.1 公共禀赋结构
      • 9.4.1.1 公共禀赋的性质与分类
      • 9.4.1.2 公共资本存量估算与公共禀赋结构供给
      • 9.4.1.3 公共禀赋与经济增长
      • 9.4.1.4 生产结构与公共禀赋需求
      • 9.4.2 公共禀赋的市场供给及其问题
      • 9.4.2.1 公共禀赋正外部性与市场供给不足
      • 9.4.2.2 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禀赋与市场供给及其交易费用
      • 9.4.2.3 公共禀赋的俱乐部品与自愿的集体供给及其搭便车
      • 9.4.3 公共禀赋的政府供给及其问题
      • 9.4.3.1 交易费用、公共禀赋的正外部性与政府供给
      • 9.4.3.2 政府供给公共禀赋存在的问题
      • 9.4.3.3 公共禀赋的PPP供给模式及其产权配置
      • 9.4.4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 9.4.5 经济开发区与基础设施的渐进式升级
    • 9.5 政府在生产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作用
      • 9.5.1 生产结构升级中的溢出效应与政策补贴
      • 9.5.2 生产结构升级中的先驱效应与激励作用
      • 9.5.3 生产结构升级中的信息问题与协调作用
      • 9.5.4 基础研究支持与创新结构政策
      • 9.5.5 市场摩擦与最优发展政策
    • 9.6 结构变迁中政府干预的成本与收益
      • 9.6.1 市场能否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与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收益
      • 9.6.2 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组合与政策特征
      • 9.6.3 理性的市场对政策的反应:结构升级与结构失衡
      • 9.6.4 理性的政府与最优政府干预程度
      • 9.6.5 中国案例III:为增长而失衡
      • 9.6.5.1 重工业外部性与赶超战略的成本与收益
      • 9.6.5.2 经济总量增长与部门结构失衡的典型特征事实
      • 9.6.6 中国案例IV:为发展而潮涌
      • 9.6.6.1 产能过剩现象的两种片面观点:市场失灵论与政府失灵论
      • 9.6.6.2 投资协调问题与政策的权衡取舍
      • 9.6.6.3 产能过剩与技术进步及其最优政策干预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0章 新结构经济学的增长核算与发展核算
    • 10.1 结构变迁与经济收敛:全球与中国的经验事实
      • 10.1.1 全球国别层面的经验事实
      • 10.1.2 中国区域层面的经验事实
    • 10.2 新古典经济学没有结构及其变迁的增长核算
    • 10.3 基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的增长核算与发展核算
    • 10.4 基于可变总量生产函数的增长核算与发展核算
    • 10.5 基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与可变总量生产函数的增长核算结果比较
      • 10.5.1 全球所有样本的增长核算结果比较
      • 10.5.2 前沿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核算结果比较
      • 10.5.3 前沿内部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核算结果比较
      • 10.5.4 小结:前沿发达经济体是整个结构变迁连续谱上的经验特例
    • 10.6 结构变迁方程的跨国与中国经验拟合
    • 10.7 系统性的结构扭曲与经济停滞:全球概览
    • 10.8 包容性可持续结构转型指数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