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物理化学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崔黎丽、赵先英
定价:
35.10元
ISBN:
978-7-04-049337-5
版面字数:
4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8-06-0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医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
三级分类:
物理化学及实验

本书是由七所院校联合编写的药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九章,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分散系、大分子化合物,以及附录、汉英索引。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题、习题和参考文献。全书采用以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所规定的符号。

本书编写中,力求系统、简明、通俗、严谨,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启发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为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发布,使用方法详见说明页。

本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药学、药物制剂、医学检验技术和预防医学等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教师参考。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一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 一、系统与环境
      • 二、系统的性质
      • 三、热力学平衡态
      • 四、状态和状态函数
      • 五、过程与途径
      • 六、热与功
    •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 一、热力学能
      •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三节 可逆过程
      • 一、等温膨胀过程
      • 二、等温压缩过程
      • 三、可逆过程
    • 第四节 焓和热容
      • 一、等容热
      • 二、等压热与焓
      • 三、热容
    • 第五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非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 一、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焓
      • 二、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摩尔定容热容的关系
      • 三、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 四、相变化过程
    • 第六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 一、反应进度
      • 二、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
      • 三、热化学方程式
      • 四、Hess定律
      • 五、用生成焓或燃烧焓计算反应热效应
      • 六、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第一节 自发过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 一、 自发过程
      •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 第二节 Carnot循环及Carnot定理
      • 一、Carnot循环
      • 二、Carnot定理
    • 第三节 熵及其物理意义
      • 一、熵的引出
      •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 三、熵增加原理
      • 四、熵的物理意义
    • 第四节 熵变的计算
      • 一、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的熵变
      • 二、相变过程的熵变
    • 第五节 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
      • 一、热力学第三定律
      • 二、规定熵
      • 三、化学反应的熵变
    • 第六节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
      • 一、Helmholtz自由能
      • 二、Gibbs自由能
      • 三、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判据
    • 第七节 ΔG的计算
      • 一、简单状态变化和相变化过程的ΔG
      • 二、化学变化的ΔrG
      • 三、Gibbs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
    • 第八节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 一、热力学基本公式
      • 二、Maxwell关系式
    • 第九节 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 一、偏摩尔量
      • 二、化学势
    • 第十节 气体、溶液的化学势
      • 一、气体的化学势
      • 二、溶液的化学势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三章 化学平衡
    •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 二、化学反应平衡的热力学分析
    • 第二节 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
      • 一、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
      • 二、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计量方程
    • 第三节 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 一、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 二、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
      • 三、复相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第四节 平衡常数的测定及热力学计算
      • 一、平衡常数的测定
      • 二、平衡常数的热力学计算
      • 三、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
      • 四、生物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标准状态
    • 第五节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一、 SymbolDA@ rHm与温度无关
      • 二、 SymbolDA@ rHm与温度有关
    • 第六节 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一、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三、物料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第七节 同时化学平衡和反应的耦合
      • 一、同时化学平衡
      • 二、反应的耦合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四章 相平衡
    • 第一节 相律
      • 一、基本概念
      • 二、相律
    • 第二节 单组分系统
      • 一、Clausius Clapeyron方程
      • 二、水的相图
    • 第三节 二组分双液系统
      • 一、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统
      • 二、杠杆规则
      • 三、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统
      • 四、蒸馏与精馏
      • 五、部分互溶双液系统
      • 六、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统
    • 第四节 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
      • 一、具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系统
      • 二、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固液系统
      • 三、生成固溶体的固液系统
    • 第五节 三组分系统
      • 一、三组分系统组成表示方法
      • 二、三组分水盐系统
      • 三、部分互溶的三液系统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五章 电化学
    •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 一、基本概念
      • 二、Faraday电解定律
      • 三、离子的电迁移
    •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 一、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示方法
      • 二、浓度对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影响
      • 三、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 四、电导测定的应用
    • 第三节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与活度因子
      • 一、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 二、离子强度
      • 三、DebyeHückel极限定律
    • 第四节 可逆电池
      • 一、可逆电池的基本概念
      • 二、可逆电极的种类
      • 三、电池的书写方式
      • 四、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 第五节 可逆电池热力学
      • 一、电池电动势的Nernst方程
      • 二、标准电池电动势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 三、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 第六节 电极电势
      • 一、电池电动势的产生
      • 二、电极电势的确定
      • 三、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
      • 四、生化系统的标准电极电势
    • 第七节 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一些应用
      • 一、难溶盐溶度积的计算
      • 二、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计算
      • 三、溶液pH的测定
      • 四、电势滴定
    • 第八节 电极的极化和超电势
      • 一、分解电压
      • 二、电极的极化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
    •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 三、基元反应与反应分子数
      • 四、反应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
    • 第二节 简单级数的反应
      • 一、一级反应
      • 二、二级反应
      • 三、零级反应
    • 第三节 反应级数的测定
      • 一、微分法
      • 二、积分法
      • 三、孤立法
    • 第四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一、vant Hoff近似规则
      • 二、Arrhenius经验公式
      • 三、活化能
    • 第五节 典型的复杂反应
      • 一、对峙反应
      • 二、平行反应
      • 三、连续反应
      • 四、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
    • 第六节 链反应
      • 一、链反应的一般过程
      • 二、直链反应的速率方程
    • 第七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 一、碰撞理论
      • 二、过渡态理论
    • 第八节 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 一、溶液中反应
      • 二、催化反应
      • 三、光化学反应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七章 表面现象
    • 第一节 表面Gibbs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 一、表面积
      • 二、表面Gibbs自由能
      • 三、表面张力
      • 四、表面的热力学关系式
      • 五、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 第二节 弯曲液面的性质
      • 一、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 二、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 三、亚稳态和新相生成
    • 第三节 铺展与润湿
      • 一、液体的铺展
      • 二、固体表面的润湿
      • 三、接触角
    • 第四节 溶液的表面吸附
      • 一、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
      • 二、溶液的表面吸附和Gibbs吸附等温式
    •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
      •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其在溶液表面的定向排列
      • 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 四、胶束
      • 五、表面活性剂的几种重要作用
    • 第六节 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
      • 一、不溶性表面膜
      • 二、囊泡与脂质体
      • 三、溶致液晶
    • 第七节 固体的表面吸附
      •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二、吸附等温线
      • 三、几个重要的吸附等温式
      • 四、固体自溶液中吸附
      • 五、常用的固体吸附剂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八章 胶体分散系
    • 第一节 分散系概述
      • 一、分散系的分类
      • 二、溶胶的分类
      • 三、溶胶的基本特性
    • 第二节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 一、溶胶的制备
      • 二、溶胶的净化
      • 三、纳米材料
    • 第三节 溶胶的光学性质
      • 一、Tyndall效应
      • 二、Rayleigh公式
      • 三、溶胶的颜色
      • 四、超显微镜与粒子大小的测定
    • 第四节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 一、Brown运动
      • 二、扩散与渗透
      • 三、沉降与沉降平衡
    • 第五节 溶胶的电学性质
      • 一、电动现象
      • 二、胶粒表面电荷的来源
      • 三、双电层理论与电动电势
      • 四、胶团结构
    • 第六节 溶胶的稳定性
      • 一、溶胶的稳定性
      • 二、影响溶胶聚沉的因素
    • 第七节 乳状液和泡沫
      • 一、乳状液
      • 二、微乳状液
      • 三、泡沫
    • 参考文献
    • 习题
  • 第九章 大分子化合物
    • 第一节 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 一、大分子的结构
      • 二、大分子链的构象和柔顺性
      • 三、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因素
    • 第二节 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
      • 一、数均摩尔质量
      • 二、质均摩尔质量
      • 三、z均摩尔质量
      • 四、黏均摩尔质量
    • 第三节 大分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溶液性质
      • 一、大分子的溶解特征
      • 二、溶剂的选择
      • 三、大分子溶液的性质
    • 第四节 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
      • 一、流体的黏度
      • 二、大分子溶液的黏度
      • 三、流变曲线与流型
    • 第五节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 一、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特性
      • 二、Donnan平衡和渗透压
    • 第六节 凝胶
      • 一、凝胶的形成和分类
      • 二、凝胶的结构和性质
    • 第七节 大分子化合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 一、药用大分子化合物
      • 二、大分子化合物作为药物载体
      • 三、缓控释制剂中常用的大分子化合物
    • 参考文献
    • 习题
  • 附录
    • 一、部分物质的热力学数据表
    • 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 三、部分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 四、一些生物系统的标准电极电势
  • 汉英索引

“物理化学”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涵盖电子教案、教材各章习题解答等板块。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内容。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思维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