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作者: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定价:
39.90元
ISBN:
978-7-04-044223-6
版面字数:
6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3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6-01-04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无机及分析化学(含实验)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适当压缩化学基础课课时,加强工程教育”的指示精神,本书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力求确保基础,反映现代,突出应用,利于教学。全书共20章,包括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化学分析、综合内容五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环境、材料、冶金、地质、轻工、纺织、食品、药学类各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材。

  • 前辅文
  • 绪论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 0.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的
    • 0.2 课程的基本要求
    • 0.3 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的建议
    • 0.4 课程的几个学习环节
    • 0.5 课程内容特点和学习策略
  •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 1.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1.1.1 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1.1.2 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 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 1.2.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1.2.2 反应热和反应焓变
      • 1.2.3 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 思考题
    • 习题
  •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 2.1.1 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
      • 2.1.2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
      • 2.1.3 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 2.1.4 使用△rGm判据的条件
    • 2.2 化学反应速率
      • 2.2.1 反应速率的定义
      • 2.2.2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2.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
      • 2.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 2.3.2 平衡常数
      • 2.3.3 化学平衡的计算
    • 2.4 化学平衡的移动
      • 2.4.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2.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2.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2.4.4 催化剂和化学平衡
    • 思考题
    • 习题
  • 第3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 3.1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 3.1.1 酸碱的解离理论
      • 3.1.2 水的解离反应
      • 3.1.3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 3.2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
      • 3.2.1 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
      • 3.2.2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
      • 3.2.3 弱酸和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 3.2.4 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
      • 3.2.5 解离平衡的移动 同离子效应
      • 3.2.6 缓冲溶液
    • 3.3 盐类的水解反应
      • 3.3.1 水解反应和水解常数
      • 3.3.2 分步水解
      • 3.3.3 盐溶液pH的近似计算
      • 3.3.4 影响盐类水解度的因素
      • 3.3.5 盐类水解的抑制和利用
    • 3.4 沉淀反应
      • 3.4.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 3.4.2 沉淀反应
      • 3.4.3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 3.4.4 沉淀反应的应用
    • 思考题
    • 习题
  •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
    • 4.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4.1.1 氧化数法
      • 4.1.2 离子—电子法(或半电池法)
    • 4.2 电极电势
      • 4.2.1 原电池
      • 4.2.2 电极电势的产生
      • 4.2.3 电极电势的测定
      • 4.2.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 4.2.5 电极电势的应用
    •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 4.3.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 4.3.2 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 4.4 电势图及其应用
    • 4.5 实用电池
      • 4.5.1 一次电池
      • 4.5.2 二次电池
      • 4.5.3 锂离子电池
      • 4.5.4 燃料电池
    • 思考题
    • 习题
  •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 5.1 原子结构的经典概念
    • 5.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 5.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 5.2.2 概率
      • 5.2.3 原子轨道
      • 5.2.4 电子云
      • 5.2.5 量子数
    • 5.3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 5.3.1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
      • 5.3.2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 5.3.3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 5.3.4 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
      • 5.3.5 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 5.3.6 元素周期表
    • 5.4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 5.4.1 原子半径
      • 5.4.2 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
      • 5.4.3 电负性(χ)
      • 5.4.4 元素的氧化数
      • 5.4.5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 思考题
    • 习题
  • 第6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 6.1 键参数
      • 6.1.1 键能
      • 6.1.2 键长
      • 6.1.3 键角
    • 6.2 价键理论
      • 6.2.1 共价键
      • 6.2.2 离子键
    • 6.3 分子的几何构型
      • 6.3.1 经典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 6.3.2 杂化轨道理论
    • 6.4 分子轨道理论
      • 6.4.1 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
      • 6.4.2 分子轨道的形成
      • 6.4.3 分子轨道的能级
      • 6.4.4 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 6.5 分子间力和氢键
      • 6.5.1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 6.5.2 分子间力
      • 6.5.3 氢键
    • 思考题
    • 习题
  • 第7章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 7.1 晶体和非晶体
      • 7.1.1 晶体的特征
      • 7.1.2 晶体的内部结构
      • 7.1.3 单晶体和多晶体
      • 7.1.4 非晶体物质
      • 7.1.5 液晶
    • 7.2 离子晶体及其性质
      • 7.2.1 离子晶体的特征和性质
      • 7.2.2 离子晶体中最简单的结构类型
      • 7.2.3 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 7.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 7.3.1 原子晶体
      • 7.3.2 分子晶体
    • 7.4 金属晶体
      • 7.4.1 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
      • 7.4.2 金属键
    • 7.5 混合型晶体和晶体的缺陷
      • 7.5.1 混合型晶体
      • 7.5.2 实际晶体的缺陷及其影响
      • 7.5.3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 7.5.4 实际晶体的键型变异
    • 7.6 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7.6.1 离子的电子构型
      • 7.6.2 离子极化的概念
      • 7.6.3 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 7.7 固体的物性
    • 思考题
    • 习题
  • 第8章 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8.1.1 配合物的组成
      • 8.1.2 配合物的化学式及命名
    • 8.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 8.3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 8.3.1 配位-解离平衡及其平衡常数
      • 8.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
    • 8.4 几类典型的配合物
      • 8.4.1 简单配合物
      • 8.4.2 螯合物
      • 8.4.3 羰合物
    • 8.5 配位化学的应用
    • 思考题
    • 习题
  • 第9章 氢及稀有气体
    • 9.1 元素概述
      • 9.1.1 元素的分类
      • 9.1.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 9.1.3 元素的分布和我国的自然资源
      • 9.1.4 单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 9.1.5 单质的化学性质
      • 9.1.6 单质的制取方法
    • 9.2 氢
      • 9.2.1 氢原子的性质及其成键特征
      • 9.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 9.2.3 氢气的制备方法
    • 9.3 稀有气体
      • 9.3.1 稀有气体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 9.3.2 稀有气体化合物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0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 10.1 s区元素概述
    • 10.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 10.3 氢化物
    • 10.4 氧化物
      • 10.4.1 正常氧化物
      • 10.4.2 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 10.5 氢氧化物
      • 10.5.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
      • 10.5.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 10.6 盐类
      • 10.6.1 盐类的性质
      • 10.6.2 某些盐类的生产和用途
    • 10.7 配合物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 11.1 p区元素概述
    • 11.2 卤族元素
      • 11.2.1 卤族元素通性
      • 11.2.2 卤素单质
      • 11.2.3 卤化氢和氢卤酸
      • 11.2.4 卤化物
      • 11.2.5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
    • 11.3 氧族元素
      • 11.3.1 氧族元素概述
      • 11.3.2 氧和臭氧
      • 11.3.3 过氧化氢
      • 11.3.4 硫化氢、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 11.3.5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2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 12.1 氮族元素
      • 12.1.1 氮族元素概述
      • 12.1.2 氮气
      • 12.1.3 氨及铵盐
      • 12.1.4 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 12.1.5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 12.1.6 砷、锑、铋及其重要化合物
    • 12.2 碳族元素
      • 12.2.1 碳族元素概述
      • 12.2.2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 12.2.3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 12.2.4 锡、铅的重要化合物
    • 12.3 硼族元素
      • 12.3.1 硼族元素概述
      • 12.3.2 硼的氢化物
      • 12.3.3 硼酸及其盐
      • 12.3.4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 12.3.5 铝盐
    • 12.4 对角关系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3章 过渡元素(一)
    • 13.1 过渡元素概述
      • 13.1.1 过渡元素原子的特征
      • 13.1.2 单质的物理性质
      • 13.1.3 金属活泼性
      • 13.1.4 氧化数
      • 13.1.5 非整比化合物
      • 13.1.6 化合物的颜色
      • 13.1.7 配位催化
      • 13.1.8 磁性
    • 13.2 钛族、钒族元素
      • 13.2.1 钛族、钒族元素概述
      • 13.2.2 钛的重要化合物
      • 13.2.3 钒的重要化合物
    • 13.3 铬族元素
      • 13.3.1 铬族元素概述
      • 13.3.2 铬的重要化合物
    • 13.4 锰族元素
      • 13.4.1 锰族元素概述
      • 13.4.2 锰的重要化合物
    • 13.5 铁系和铂系元素
      • 13.5.1 铁系和铂系元素概述
      • 13.5.2 铁、钴、镍的化合物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4章 过渡元素(二)
    • 14.1 铜族元素
      • 14.1.1 铜族元素概述
      • 14.1.2 铜的重要化合物
      • 14.1.3 银的重要化合物
    • 14.2 锌族元素
      • 14.2.1 锌族元素概述
      • 14.2.2 锌的重要化合物
      • 14.2.3 汞的重要化合物
    • 14.3 镧系和锕系元素概述
      • 14.3.1 价层电子构型与氧化数
      • 14.3.2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和镧系收缩
      • 14.3.3 金属活泼性
      • 14.3.4 离子的颜色
      • 14.3.5 离子的磁性
    • 14.4 稀土元素
      • 14.4.1 稀土元素的资源
      • 14.4.2 稀土元素的提取
      • 14.4.3 稀土元素的应用
    • 14.5 核反应和超铀元素的合成
      • 14.5.1 放射性衰变和应用
      • 14.5.2 粒子轰击原子核和新元素的合成
      • 14.5.3 核裂变和原子弹
      • 14.5.4 核聚变和氢弹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5章 化学分析概述
    • 15.1 绪论
      • 15.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 15.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 15.1.3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 15.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 15.2.1 准确度和误差
      • 15.2.2 精密度和偏差
      • 15.2.3 准确度与精密度
      • 15.2.4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5.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15.3 定量分析的数据处理
      • 15.3.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 15.3.2 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 15.3.3 显著性检验
      • 15.3.4 可疑数据的取舍
    • 15.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15.4.1 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
      • 15.4.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 15.4.3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6章 滴定分析法
    • 16.1 滴定分析法概述
      • 16.1.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 16.1.2 滴定分析法的类型、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 16.1.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 16.1.4 滴定分析的计算
    • 16.2 酸碱滴定法
      • 16.2.1 酸碱质子理论
      • 16.2.2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 16.2.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16.2.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 16.3 配位滴定法
      • 16.3.1 EDTA及其配合物
      • 16.3.2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 16.3.3 金属指示剂
      • 16.3.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16.3.5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 16.4 氧化还原滴定法
      • 16.4.1 条件电极电势
      • 16.4.2 条件平衡常数
      • 16.4.3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 16.4.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16.4.5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 16.5 沉淀滴定法
      • 16.5.1 莫尔法
      • 16.5.2 佛尔哈德法
      • 16.5.3 法扬司法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7章 重量分析法
    • 1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 17.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 17.3 沉淀的类型与沉淀条件
      • 17.3.1 沉淀的形成过程与类型
      • 17.3.2 沉淀条件的选择
    • 1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 17.4.1 共沉淀
      • 17.4.2 后沉淀
      • 17.4.3 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 17.5 重量分析及其结果的计算(选学)
      • 17.5.1 分析结果的计算
      • 17.5.2 重量分析典型案例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8章 化学信息的检索
    • 18.1 无机化学及相关课程教学网站
      • 18.1.1 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
      • 18.1.2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
      • 18.1.3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
      • 18.1.4 慕课(MOOC)
    • 18.2 网上教学资源
  • 第19章 无机化合物合成与分离
    • 19.1 合成方法
      • 19.1.1 化学气相沉积法
      • 19.1.2 微波与等离子体合成
      • 19.1.3 激光合成法
      • 19.1.4 溶胶-凝胶法(Sol-gel)
      • 19.1.5 水热合成法
    • 19.2 分离方法
      • 19.2.1 萃取分离法
      • 19.2.2 离子交换法
      • 19.2.3 液膜分离(LMS)法
      • 19.2.4 吸附分离与区域熔炼
      • 19.2.5 化学分析中的其他分离方法
  • 第20章 生态环境与化学
    • 20.1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20.1.1 生命必需元素
      • 20.1.2 有毒元素的促排、解毒
      • 20.1.3 防癌元素与金属抗癌药物
    • 20.2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20.2.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20.2.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20.2.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 20.3 化学工业“三废”治理
      • 20.3.1 化学工业“三废”的来源
      • 20.3.2 化工污染的防治
  • 附录
    • 附录1 本书常用量、单位的符号
    • 附录2 SI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
    • 附录3 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
    • 附录4 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 K,100 kPa)
    • 附录5 解离常数(298.15 K)
    • 附录6 溶度积常数(298.15 K)
    • 附录7 标准电极电势(298.15 K)
    • 附录8 常用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反应产物
    • 附录9 常见阴、阳离子的主要鉴定方法
    • 附录10 金属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 附录11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 附录12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元素周期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