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


作者:
郑铁生 林雪松
定价:
19.00元
ISBN:
978-7-04-034985-6
版面字数:
2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126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2-05-14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
二级分类:
医学技术

本书是配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指导书,以检验技术为主线,设计构建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能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大实验模块。全书分四章,共28组37项实验。实验内容兼顾不同院校的教学条件,另配有与本书配套使用的内容丰富、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专升本)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和医学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 第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技术
    • 一、实验室安全知识
    • 二、实验用水
    • 三、实验试剂选择、使用与管理
    • 四、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
    • 五、实验报告的书写
  •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能性实验
    • 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测定
      • 一、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质
      • 二、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
    • 实验二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
    • 实验三 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钙、磷、镁
      • 一、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血清总钙
      • 二、还原钼蓝比色法测定血清磷
      • 三、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血清镁
    • 实验四 亚铁嗪显色法测定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
    • 实验五 改良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 实验六 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综合应用性实验
    • 实验七 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查和调校
    • 实验八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估
    • 实验九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 实验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学评价
      • 一、重复性试验
      • 二、回收试验
      • 三、干扰试验
      • 四、方法比较试验
    • 实验十一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盒性能评价
      • 一、线性范围试验
      • 二、时间反应曲线试验
      • 三、稳定性试验
    • 实验十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 实验十三 室间质量评价和能力验证
      • 一、室间质量评价
      • 二、PT方案
    • 实验十四 免疫化学法测定生化代谢物
      •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I和B100
      • 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 实验十五 色谱法测定生化代谢物
      •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苯妥英钠
      •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 实验十六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无机离子
    • 实验十七 血气分析和pH 测定
    • 实验十八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 值测定
      • 一、340nm 波长实际K 值测定
      • 二、405nm 波长实际K 值测定
    • 实验十九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
      • 一、色素原底物反应的连续监测法测定
      • 二、脱氢酶参与的连续监测法测定
      • 三、过氧化物酶反应的连续监测法测定
    • 实验二十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 实验二十一 脱氢酶指示系统测定血清碳酸氢离子
    • 实验二十二 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测定代谢物
      • 一、酶偶联终点法测定血清HDL及其亚类胆固醇
      • 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 实验二十三 酶循环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
  • 第四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设计创新性实验
    • 实验二十四 临床特定标本对血清肌酐测定的干扰评价
    • 实验二十五 基质效应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 实验二十六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单双试剂对比研究
    • 实验二十七 还原性物质对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测定的干扰
    • 实验二十八 生化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可接受性评价
  • 附录
    • 附录1 药物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
    • 附录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 附录3 常用玻璃量器标称容量的允许误差标准(mL,20℃)
    • 附录4 Grubbs检验临界值Ga,n 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中英文名词索引

本数字课程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纸质教材的配套资源,为读者提供了实验备课资源、实验教学资源、拓展知识资源、学习指导资源等。数字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可供读者完善学习内容,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的需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