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实用医学免疫学


作者:
郝素珍 王桂琴
定价:
27.60元
ISBN:
978-7-04-016073-4
版面字数:
48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51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5-02-02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
二级分类:
基础医学

 本书是由多年从事免疫学教学实践的教师,结合目前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生教学现状和需要共同编写的免疫学教学用书。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及临床免疫,共五篇十六章。该教材简洁、明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医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础,在免疫学检测章节中,增设了医学本科生应当掌握的免疫学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课所设实验内容的操作指南,并从免疫学检测原理、材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诸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同时考虑到学科飞速发展的特点,教材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反映了免疫学的最新进展,以使教材体现与时俱进。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七年制本科生和专科生作为免疫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教材,也可供医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参考。

  • 绪论
    • 一、免疫学概述
    • 二、免疫学与临床医学
    • 三、《实用医学免疫学》教材的基本内容
  • 第一篇 抗原
    • 第一章 抗原的基本知识
      • 第一节 抗原的性能及构成条件
        • 一、概念与性能
        •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三、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 第二节 抗原的类型
        • 一、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三、根据抗原的提呈途径分类
    • 第二章 抗原的医学意义
      • 第一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一、异种抗原
        • 二、同种异体抗原
        • 三、自身抗原
        • 四、肿瘤抗原
        • 五、其他重要抗原
      • 第二节 激活免疫细胞的其他物质
        • 一、超抗原
        • 二、有丝分裂原
      • 第三节 佐剂
        • 一、佐剂的概念与种类
        • 二、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 三、佐剂的作用机制
        • 四、佐剂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
    • 第三章 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 一、概述
        •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 三、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 四、5类Ig的特性和功能
        • 五、免疫球蛋白基因及其重排
        • 六、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
      • 第二节 补体系统
        • 一、概述
        •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 三、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
        • 四、补体系统活化的自身调控
        • 五、补体与临床医学
      • 第三节 细胞因子
        •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 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四、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四章 膜结合免疫分子
      •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 一、概述
        • 二、小鼠MHC———H-2复合体
        • 三、人类MHC———HLA复合体
        • 四、HLA抗原系统
        • 五、HLA的生物学功能
        • 六、HLA与医学的关系
      •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 一、概述
        • 二、CD分子的主要成员
        • 三、CD分子的免疫功能
        • 四、CD分子及其单抗的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
        • 一、概述
        • 二、细胞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 三、常见的细胞黏附分子
        • 四、细胞黏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 第五章 免疫器官
      •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 一、骨髓
        • 二、胸腺
        • 三、胸腺,骨髓外的T、B细胞发育分化场所
        • 四、法氏囊
      •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 一、淋巴结
        • 二、脾
        •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 第六章 免疫细胞
      • 第一节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 一、T淋巴细胞
        • 二、B淋巴细胞
      •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
        • 一、单核巨噬细胞
        • 二、树突状细胞
        • 三、B淋巴细胞
      • 第三节 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 一、自然杀伤细胞
        • 二、粒细胞
        • 三、其他细胞
  • 第三篇 免疫应答
    • 第七章 固有免疫应答
      • 第一节 生理屏障
        • 一、外屏障
        • 二、内屏障
      •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细胞与分子
        • 一、重要效应细胞
        • 二、重要效应分子
      •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 一、天然免疫作用
        • 二、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作用
        • 三、对急性炎症的促进作用
    • 第八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一、感应阶段
        • 二、反应阶段
        • 三、效应阶段
      • 第二节 细胞免疫应答
        • 一、CD4+Th1细胞介导的应答过程
        • 二、CD8+CTL介导的免疫应答
        • 三、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
        • 一、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 二、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 第四节 免疫耐受
        • 一、免疫耐受的类型
        •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 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医学意义
    • 第九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
        • 一、免疫细胞的调节
        • 二、免疫分子的调节
        • 三、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
        • 四、凋亡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 第二节 其他调节因素
        •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 第十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 二、发生机制
        • 三、临床常见疾病
        • 四、防治原则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一、发生机制
        • 二、临床常见疾病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一、发生机制
        • 二、临床常见疾病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一、发生机制
        • 二、临床常见疾病
  • 第四篇 免疫学应用
    • 第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
      • 第一节 免疫学预防
        • 一、人工自动免疫
        • 二、人工被动免疫
        • 三、计划免疫
      • 第二节 免疫治疗
        • 一、主动免疫治疗
        • 二、被动免疫治疗
        • 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剂
    • 第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
      •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测基本原理及方法
        • 一、体液免疫检测法基本原理
        •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 第二节 免疫细胞检测基本原理及方法
        • 一、免疫细胞数量及其亚群测定
        • 二、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 三、免疫分子检测
      • 第三节 免疫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 二、血清分离与稀释
        • 三、血液的抗凝方法
        • 四、免疫细胞的分离法
      • 第四节 免疫学实习
        • 一、体液免疫测定法操作指南
          • 实验一 直接凝集试验(试管法)
          • 实验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免疫试验
          • 实验三 环状沉淀试验
          • 实验四 免疫扩散试验
          • 实验五 补体溶血试验
          • 实验六 免疫标记技术———ELISA双抗法检测AFP
        • 二、细胞免疫测定法操作指南
          • 实验一 E花环形成试验
          • 实验二 T细胞亚群的检测
          • 实验三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实验四 NK细胞活性检测
          • 实验五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 实验六 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 实验七 IL2活性测定(MTT法)
  • 第五篇 临床免疫
    • 第十三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一节 概述
        •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特征
        • 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 一、诱发因素
        • 二、组织损伤机制
      •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一、免疫学诊断
        • 二、免疫学治疗
    • 第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
      • 第一节 概述
        •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 三、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一、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 二、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
        •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
        •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 五、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一、继发于某些疾病的SIDD
        • 二、医源性SIDD
        •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第十五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概述
        • 一、移植及移植免疫的概念
        • 二、移植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抗原
        •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三、其他移植抗原
      •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 一、同种异基因抗原的识别机制
        • 二、体液免疫介导的排斥反应
        • 三、细胞免疫介导的排斥反应
        • 四、NK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
        •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三、异种移植的研究简况
      • 第五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 一、选择供者和预处理
        • 二、免疫抑制
        • 三、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 四、诱导移植耐受
    • 第十六章 肿瘤免疫
      • 第一节 肿瘤的发生与肿瘤抗原
        • 一、肿瘤发生的机制
        • 二、肿瘤抗原
      •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 一、细胞免疫效应机制
        • 二、体液免疫抗肿瘤效应机制
      • 第三节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
        • 一、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低下和抗原变异
        • 二、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水平下调
        • 三、肿瘤细胞缺乏协同刺激信号
        • 四、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
        • 五、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隐藏
      •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测
        •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 二、评估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 一、瘤苗的研制
        • 二、肿瘤抗体的导向治疗
        • 三、细胞因子的免疫治疗
        • 四、细胞免疫治疗
  • 附录Ⅰ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
  • 附录Ⅱ 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