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人权法学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李步云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04-015331-6
版面字数:
48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9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05-02-23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法学
三级分类:
法学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系统阐述了人权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国际人权法律制度,除绪论外,共分三编十九章,由国内知名学者编写完成。本书特色体现在对人权基本理论的阐释全面、深入,同时力求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对人权理论的阐述与人权规则、制度分析并重;在对国内、国际各项具体人权制度进行分析、介绍时,配以部分典型案例,增强教材的应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前辅文
  • 绪论
    • 一、 21世纪人权将受到空前尊重
    • 二、 人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三、 人权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 四、 人权法的研究方法
    • 五、 本书的逻辑结构
  • 第一编 人权一般原理
    • 第一章 人权的概念
      • 第一节 人权的主体
        • 一、 个人
        • 二、 社会群体
        • 三、 民族、一国人民、全人类
        • 四、 人权主体的历史性
      • 第二节 人权的内容
        • 一、 人权内容的含义
        • 二、 人权内容的本质
        • 三、 权利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 第三节 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 一、 应有权利
        • 二、 法定权利
        • 三、 实有权利
    • 第二章 人权的本原
      • 第一节 西方学者的人权本原论
        • 一、 古代的“自然权利”说
        • 二、 近代的“天赋人权”说
        • 三、 近代中国学者的“天赋人权”观
        • 四、 西方的“法律权利”说和“社会权利”观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学者的若干观点
        • 一、 “斗争得来”说
        • 二、 “商赋人权”说
        • 三、 “国赋人权”说
        • 四、 “生赋人权”说
      • 第三节 人权源自人的本性
        • 一、 国际人权文书的观点
        • 二、 人的社会属性
        • 三、 人的自然属性
        • 四、 几个理论误区
    • 第三章 人权的分类
      • 第一节 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
        • 一、 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含义
        • 二、 国际集体人权的理论根据
        • 三、 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 一、 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的含义及其区别
        • 二、 自由权与社会权不对应于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 第三节 其他分类
        • 一、 权利与自由
        • 二、 基本权利与“非”基本权利
        • 三、 原生权利和派生权利
        • 四、 明示权利和默示权利
    • 第四章 人权的属性
      • 第一节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一、 国际人权文书与中国政府的立场
        • 二、 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本含义
        • 三、 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依据
        • 四、 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意义
      • 第二节 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
        • 一、 人权的政治性
        • 二、 人权的超政治性
        • 三、 人权的“政治化”与“意识形态化”
      • 第三节 人的权利与人的义务
        • 一、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二、 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 三、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 四、 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 第四节 人权与人权意识
        • 一、 人权与人权意识的区别
        • 二、 人权与人权意识的联系
        • 三、 人权教育
    • 第五章 人权的实现
      • 第一节 人权实现的义务主体
        • 一、 国家
        • 二、 国际组织
        • 三、 非政府组织
        • 四、 个人
      • 第二节 国家司法保障机制
        • 一、 司法独立
        • 二、 无罪推定
        • 三、 法律平等
        • 四、 程序正当
      • 第三节 人权实现的社会条件
        • 一、 市场经济
        • 二、 民主政治
        • 三、 法治国家
  • 第二编 国内人权法
    • 第六章 人权法概述
      • 第一节 国内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区别
        • 一、 人权法的定义
        • 二、 国内人权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区别
        • 三、 “国内人权法”不被承认的原因
      •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的渊源
        • 一、 国际条约
        • 二、 国际习惯法
        • 三、 一般法律原则、法律辅助渊源
      • 第三节 国内人权法的结构
        • 一、 国内人权法的精神
        • 二、 国内人权法的内容
        • 三、 国内人权法的形式
      • 第四节 国内人权法的渊源
        • 一、 宪法
        • 二、 法律
        • 三、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四、 习惯法、判例法
      • 第五节 国际人权法与国内人权法的联系
        • 一、 “一元论”与“二元论”
        • 二、 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三、 国际人权法对国内人权法的影响
    • 第七章 人身人格权
      • 第一节 生存权原理
        • 一、 生存权的提出
        • 二、 生存权的理论依据
        • 三、 生存权是一项综合性人权
        • 四、 关于生存权的不同观点
      • 第二节 生命权
        • 一、 生命权的含义
        • 二、 生命权的法律保护
        • 三、 死刑的限制
      • 第三节 人身安全权
        • 一、 人身安全权的含义
        • 二、 人身不受侵犯
        • 三、 健康不受侵害
      • 第四节 人身自由权
        • 一、 不受非法拘禁
        • 二、 住所不受侵犯
        • 三、 通信自由
      • 第五节 人格尊严权
        • 一、 基本含义
        • 二、 姓名权、肖像权
        • 三、 名誉权、荣誉权
        • 四、 隐私权
    • 第八章 自由权
      • 第一节 自由权原理
        • 一、 自由与自由人权
        • 二、 法律上的自由权
        • 三、 自由与平等、秩序的矛盾和平衡
      • 第二节 信息自由
        • 一、 知情权与信息自由的含义
        • 二、 知情权的历史发展
        • 三、 信息公开制度
      • 第三节 表达自由
        • 一、 表达自由是所有政治自由的前提
        • 二、 言论自由
        • 三、 新闻自由
        • 四、 出版自由
      • 第四节 结社、集会、游行自由
        • 一、 结社自由
        • 二、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 第五节 宗教自由
        • 一、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 二、 宗教信仰自由的历史
        • 三、 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
        • 四、 我国宗教自由的概况
      • 第六节 创作自由与学术自由
        • 一、 创作自由
        • 二、 学术自由
    • 第九章 平等权
      • 第一节 平等权原理
        • 一、 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 二、 平等权的科学含义
        • 三、 平等权的主要内容
        • 四、 平等权的实施方式
      • 第二节 民族(种族)平等权
        • 一、 民族(种族)平等权的产生
        • 二、 民族平等权的立法
        • 三、 民族平等权的主要内容
        • 四、 民族平等权的实施方式
      • 第三节 男女平等权
        • 一、 男女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 二、 对妇女特殊保护的内容
        • 三、 男女平等的实践
      • 第四节 经济平等权
        • 一、 共同富裕
        • 二、 机会平等与分配平等
        • 三、 同工同酬
        • 四、 市场交易平等
      • 第五节 政治平等权
        • 一、 立法上的平等
        • 二、 司法上的平等
        • 三、 从政、议政、监督上的平等
    • 第十章 民主权
      • 第一节 民主权概述
        • 一、 民主权利
        • 二、 民主权利的内容
        • 三、 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
      • 第二节 选举权和参政议政权
        • 一、 选举权
        • 二、 参政议政权
      • 第三节 监督权
        • 一、 批评、建议权
        • 二、 申诉、控告、检举权
        • 三、 罢免权
      • 第四节 自治权
        • 一、 自治和自治权
        • 二、 自治权的实践
    • 第十一章 劳动权
      • 第一节 劳动权概述
        • 一、 劳动权的概念
        • 二、 劳动权的主体
        • 三、 劳动权的地位
        • 四、 劳动权的基本结构
      • 第二节 就业权
        • 一、 就业权的概念
        • 二、 就业权的主要内容
        • 三、 就业权的实现
      • 第三节 劳动条件权
        • 一、 劳动条件权的概念
        • 二、 劳动条件权的主要内容
        • 三、 劳动条件权的实现
      • 第四节 团结权
        • 一、 团结权的概念
        • 二、 团结权的主要内容
        • 三、 团结权的实现
    •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权
      • 第一节 社会保障权概述
        • 一、 社会保障权的性质
        • 二、 社会保障法是权利保障法
        • 三、 社会保障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特点
        • 四、 社会保障法是公、私法规范相互交错融合的法律
      • 第二节 社会保障权的起源和发展
        • 一、 社会保障权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 二、 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劳工公约的规定
      •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 一、 旧中国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三、 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成就
      • 第四节 社会保障权的主要内容
        • 一、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
        • 二、 职工互助合作保险
        • 三、 社会救助
        • 四、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 五、 农村五保和社会养老保险
      • 第五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加强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十三章 受教育权
      • 第一节 受教育权的概念
        • 一、 受教育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 二、 受教育权的主体是所有公民
        • 三、 受教育权的义务相对人是国家
        • 四、 受教育权的客体是国家的积极行为
        • 五、 受教育权的内容体系
      • 第二节 学习机会权
        • 一、 入学升学机会权
        • 二、 受教育的选择权
        • 三、 学生身份权(学籍权)
      • 第三节 学习条件权
        • 一、 教育条件建设请求权
        • 二、 教育条件利用权
        • 三、 获得教育资助权
      • 第四节 学习成功权
        • 一、 获得公正评价权
        • 二、 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
    • 第十四章 人道权
      • 第一节 人道权原理
        • 一、 人道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二、 人道主义待遇权的性质与特点
        • 三、 人道主义待遇的保障方式
      • 第二节 残疾人权利
        • 一、 残疾人权利的历史
        • 二、 残疾人权利的内容
        • 三、 残疾人权利保障机制
      • 第三节 灾民的权利
        • 一、 灾民权利的法律依据
        • 二、 灾民权利的保障方式
      • 第四节 罪犯的权利
        • 一、 罪犯权利保障的历史
        • 二、 罪犯权利的内容
        • 三、 罪犯权利的保障途径
  • 第三编 国际人权法
    • 第十五章 国际人权法概述
      • 第一节 国际人权法的概念
        • 一、 国际人权法的产生与发展
        • 二、 国际人权法的含义
        • 三、 国际人权法的体系
      • 第二节 世界人权宣言
        • 一、 世界人权宣言的产生
        • 二、 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 三、 世界人权宣言的重大意义
      • 第三节 国际人权“两公约”
        • 一、 “两公约”的产生
        • 二、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三、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第四节 专门性国际人权文书
        • 一、 消除种族歧视与惩治灭绝种族公约
        • 二、 妇女、儿童权利公约
        • 三、 禁止酷刑公约
        • 四、 保护移民劳工及其家庭成员公约
    • 第十六章 集体人权
      • 第一节 集体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 一、 集体人权的概念
        • 二、 集体人权的发展
        • 三、 集体人权的特征及其与国家或政府权利的区别
      • 第二节 人民自决权
        • 一、 人民自决权的概念及其发展
        • 二、 权利的持有者
        • 三、 实现权利的形式
        • 四、 实现自决的方法
      • 第三节 发展权
        • 一、 发展权的概念及其发展
        • 二、 发展权的内容
        • 三、 关于与发展权相对应的义务
      • 第四节 其他集体权利
        • 一、 自由处置天然财富和资源权
        • 二、 环境权
        • 三、 和平与安全权
        • 四、 人道主义援助权
    • 第十七章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 第一节 人权国际保护
        • 一、 人权国际保护的历史发展
        • 二、 人权国际保护的科学含义
        • 三、 人权保护的国际共同标准
      • 第二节 国家主权
        • 一、 国家的概念
        • 二、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三、 国家主权概念
      • 第三节 人权国际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
        • 一、 不干涉内政原则与人权国际保护的关系
        • 二、 国际社会可以干预的人权问题
    • 第十八章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 第一节 国际人权保护概况
        • 一、 国际人权法就是国际人权保护的法律
        • 二、 国家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作用
        • 三、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四、 个人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五、 国际人权保护有赖于国际社会的法治化
      • 第二节 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人权保护机制
        • 一、 依《联合国宪章》建立的相关机构和制度
        • 二、 1503程序
      • 第三节 国际人权条约机构
        • 一、 条约机构概述
        • 二、 条约机构保护人权的机制
    • 第十九章 区域性人权保护
      • 第一节 区域性人权公约
        • 一、 欧洲人权公约
        • 二、 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
        • 三、 美洲人权公约
      • 第二节 区域性人权救助
        • 一、 欧洲人权保障机制
        • 二、 非洲人权保障机制
        • 三、 美洲人权保障机制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