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跃
定价:
25.50元
ISBN:
978-7-04-022052-0
版面字数:
391.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96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7-08-29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古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理想社会观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针对昏君的暴虐无道和贵族的穷奢极侈,提出要建立一个至高极乐的共和国的思想。他认为财产私有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确定财产平等是达到社会幸福的唯一途径;主张理想国没有贫富对立,没有暴力,实行公正原则和财产公有制;主张妻子儿女公有,即“共产公妻”,强调在统治阶级(第一和第二等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儿女公有,以保持内部团结,避免因私有财产而引起的纷争;主张男女平等,选举最有学问的哲学家执政,执政官廉洁执政为民。

  • 导论
  •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线索与发展阶段
      •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历史背景
      •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
      •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
      •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
  •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两个必然”的理论
      • 一、“两个必然”理论的提出与论证
      •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 三、“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 第二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 一、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与历史使命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与历史使命
    •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 第四节 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两个阶段的论述
    • 第五节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测
      •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胜利”的思想
      • 三、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第三章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一、十月革命爆发前的俄国
      •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一、社会主义革命在东欧的胜利
      • 二、社会主义革命在亚洲、拉丁美洲地区的胜利
      • 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引起的争论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建设实践
      • 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
      • 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早期改革实践
  • 第四章 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 第一节 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
      • 一、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思考
      • 二、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规律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 三、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
      • 一、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的联系
      • 二、马克思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区别
    • 第三节 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 一、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二、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资本主义的严重挑战
      • 三、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竞争和平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 第五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 第一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及其原因
      • 一、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过程
      • 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原因
    • 第二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影响
      • 一、苏东剧变后原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
      • 二、苏东剧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三、苏东剧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三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历史教训
      •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二、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三、社会主义必须对“西化”、“分化”保持高度警觉
      • 四、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 第六章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 第一节 朝鲜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调整与改革尝试
      • 一、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发展
      • 二、调整外交政策,积极争取外援
      • 三、建设“强盛大国”的经济战略
      • 四、谨慎探索适合朝鲜国情的改革开放之路
      • 五、朝鲜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展望
    • 第二节 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发展
      • 一、1979—1985年越南的新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 二、1986—2000年越南的社会主义全面革新与主要成绩
      • 三、21世纪以来越南革新开放的新进展与新成就
      • 四、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中的理论探索
    • 第三节 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 一、苏东剧变后古巴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主要任务
      • 二、苏东剧变后古巴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措施
      • 三、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经验
    • 第四节 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革新开放
      • 一、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老挝的革新开放
      • 三、老挝2006—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2020年长远发展战略
      • 四、老挝社会主义改造与革新开放的基本经验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 第一节 深化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认识
      • 一、社会主义本质及根本任务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发展道路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 一、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理论
      • 二、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理论
      • 三、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理论
      •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 一、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 二、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
      • 三、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
    •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 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第八章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挑战
      •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 第二节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
      •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基本观点
      • 二、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基本观点
      •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基本观点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挑战
      •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挑战
      • 二、社会主义国家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及其对执政党建设的挑战
      • 三、执政党自身的新变化及其对执政党建设的挑战
  • 第九章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第一节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 一、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二、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
      • 三、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 第二节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成就
      • 一、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 二、社会主义为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遏制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改变了世界格局,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 四、社会主义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推动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国家的独立
      • 五、社会主义改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 第三节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
      • 一、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经验
      • 二、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教训
  • 第十章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发展
      • 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特征
      • 二、21世纪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 三、21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 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 一、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二、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 第四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
      •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