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中国古典家具:谁来当“主席”?




中国古典家具历史之灿烂悠久,据《周易·系辞》(下三卷)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保持着穴居野处时期的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席”作为上古时期最早的家具,在日常起居中起到坐和卧两种功能。那么,英文中的"chairman"为什么翻译为“主席”而不是“主椅”呢?席除了是一种历史悠久家具,还有什么引申和内涵呢?

最久远的席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人类逐渐开始利用树叶、干草、鸟羽和兽皮等来御寒取暖,“衣其羽皮”正说明当时的先民们已经懂得利用鸟羽和兽皮,可以说这是改善生活的第一步。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骨、磨石和编织结绳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编织席。

在距今约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编制席残片(上图),最大的一片有1平方米以上。篾条的宽度为0.4~0.5厘米,大都宽度均匀、厚度一致,采用二经二纬的斜纹方式编织或十字型垂直相交编织而成,刚刚出土时依然保持着鲜黄的颜色。考古学家根据席和木结构的出土位置推断,这些席应该用于覆盖茅屋的屋顶,有的也可能用于分割房间或作为铺陈穴地的草垫。

真正确定用于坐卧的炕席发现于距今5200年前左右的江苏吴江龙南早期良渚文化遗址中,在房屋建筑的居住区用芦苇和蒲草编织的席荐,最厚的席达到4厘米之厚。


无筵不席

与席同时使用的还有“筵”,《周礼·春官·司几筵》中有记载:“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换而言之,筵和席差不多,都属于席,但是筵更大,铺在下面,席更小,铺在上面,因此才有那句“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古代在招待宾客时都要布席,席的摆放位置和铺陈次序十分明确。《礼记·曲礼》记载:“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这句话是说,在古代主人为客人布席之前,主人双手捧着席如同搭桥一样,非常笔直平衡,为客人布席时要问清楚席的朝向,脚的朝向。如果是南北方向铺设的,以坐东面西的方位为尊位;如果是东西方向铺设的,以坐北朝南的方位为尊。如果不是用餐的宾客,席之间的距离要一丈远。主人跪着为客人摆正席,客人也要跪着并且按住席子说不敢当。客人提出要撤去重叠的席子时,主人要一再地表示辞让阻止。客人就席之后,主人才能坐下。主人如果不问话,客人不可率先发话。


史籍中的席

除了考古发现之外,古书上也有对席的记载。明代罗欣的《物原》有云:“神农做席荐”,这与考古发现的时间基本一致。《韩非子·十过》说:“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奢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这句话意为,舜得天下而禅让于禹,禹为了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做了一大批祭祀用的器具,外表用墨染成黑色,里面用红漆着色;缦帛为茵就是用丝织品做席子,而茵就是席的一种;蒋席颇缘,蒋是一种水生植物,又叫茭白,用茭白做席子边缘有斜纹,颇就是倾斜的意思;那些酒器和切肉的俎上面也彩绘出了纹饰;这种奢侈的做法,令三十三个诸侯国感到不满。

由此可见在夏代时期,席的编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人们已经开始学会用丝织品做席,而且席的边沿有美丽的彩绘花纹。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席成为统治阶级等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正因为如此英文chairman”翻译成中文为“主席”,而不是主椅,指席上主要位置的那个人,或者坐在主要席子上的那个人。


席和地位

还有一个词“重席”,说明席子的厚度,体现坐者的地位,越厚越尊贵。一般作为待客接物之用时,席子都设双层,就是筵和席。古代对于天子、诸侯、士大夫还会以席的层次来区别尊卑贵贱。周朝《礼记·礼器》有规定:“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士大夫再重。”经过上千年发展的先秦礼仪制度,到汉代更得到儒家的推崇。

时至今日,一些词汇仍和席的礼仪属性相关,例如,出席、退席、酒席、联席会议、座无虚席等。

席除了等级次位之分,周朝还按照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席,并且还设了专门掌管五席的官吏。据《周礼·春官宗伯·司几筵》记载:“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莞席是一种用未长大的水草编制的席,一般是比较粗糙的,所以古代有“下莞上簟”之说。簟席就是用竹子、藤编制的比较细密的席,在上面铺设。所以莞席实际就是筵,相对比较粗糙,用于铺在席的下面。藻席是带有纹饰、修饰的席,这种席花纹精美、色彩艳丽,铺设在莞席之上。次席是一种竹席,比较凉爽。蒲席是用香蒲做的席,比较柔和。熊席就是用熊皮做的席,可以抵御寒冷。以上这5种席,除了第一种铺在下面的莞席(筵),其他4种温、凉特性明显,分别用于一年四季。

除了这5种材料之外,也有一些比较低等级的席,比如在《史记·范雎传》有这样的记载:“应侯席藁请罪”,范雎为秦国的国相,因所举荐的郑安平在攻打赵国时,带领两万人投向了赵国,于是跪在席藁上向秦昭王请罪。“席藁”实际就是藁编织的席,藁是一种多年生直立中空的植物,在藁席上面来请罪,可想而知藁席的等级是比较低的,类似的普通士民用的席还有荐席、箔席、茅荐、苇席、苫席等。

史料记载,席的形状、大小多样,长的可以坐十几人,古代称为“连席”,小的两人对坐的称为“合席”(上图),仅坐一人的席称为“独坐”,通常这种独坐为长者、尊者或者宾客之座位。如果坐席的人数较多,主人或长者需要另外设置单席就坐。《礼记·曲礼上》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同时坐在连席上的人地位身份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尊贵之人便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玷污。《史记·田叔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任安与田仁会,均为卫青的舍人且同心友好,一天平阳公主令他二人与骑奴同席而食,他二人竟拔刀割席与骑奴分席而坐。

本文引自

ISBN9787040522150

价格区间:¥42.00

印刷:四色

装帧:平装

开本:32

本书按时间顺序全面详实地介绍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结束的3000多年间古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造型特征、装饰手法和文化内涵。通过讲授以及图片、微课赏析的手法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家具风格的变化规律。此外在课程中还回答了如红木的定义、红木的识别等同学们广为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另外一方面可以传授学生辨别古家具、识别名贵木材的能力。特别可以为高等院校木材科学、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学生提供有益知识补充和技能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