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马工程”教材 :不辱使命,锤炼精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自2004年项目启动以来,高教社作为我国教材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根据中央安排,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统一部署,积极承担了高校思政课教材、中宣部组织编写的“马工程”教材的大多数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部“马工程”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全力做好“马工程”教材的宣传、推广、发行、教师培训、教学服务等相关工作。15年间,高教社举全社之力,出版了一本本思政课教材、“马工程”专业课教材,打造了一批批精品力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了一个教育出版强社、大社应有的担当作为。


十五年巡礼——“马工程”教材和出版工作


      “马工程”项目自2004年4月起正式启动,至今已近15年。其重要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139种基本覆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新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材建设是“马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马工程”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马工程”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高教社举全社之力支持“马工程”教材建设,将其作为全社首要政治任务,成立由社长任组长的“马工程”教材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在各项工作中优先保障“马工程”教材的人力和经费投入,全面参与“马工程”教材的编写、审议、出版及推广工作,成效明显,硕果累累。目前,由中宣部组织实施的43种“马工程”教材,已正式出版34种,其中高教社承担25种;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马工程”教材有96种,全部由高教社承担出版任务,现已正式出版34种;已出版的“马工程”教材修订工作也在今年全面启动。

攻坚克难——质量是“马工程”教材的生命
      


      “马工程”教材的编写出版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从教材的编写、审查,到正式出版,周期长、任务重,过程繁杂,但每一步都为保障“马工程”教材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马工程”教材的编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每一种教材都经过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课题组。课题组在开始编写工作前,都对现有国内外相关教材进行充分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论述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高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汲取多方智慧,集体攻关、反复研讨、精益求精。张岂之、邢贲思、吴树青、沙健孙、许崇德、张文显、逄锦聚等一大批中国学界最顶尖的学者都参与其中。

      “马工程”教材的审查,有一套严格规范的三级审查机制。每本“马工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均要首先经过中宣部、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本学科专家的审读把关,再经过由国内不同学科权威专家组成的综合性专家委员会的多次审议,最终报经中央和国家层面审定批准。每一轮审查修改,都是直面并解决各学科重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过程,凝聚了各学科领域全国专家的智慧。

      “马工程”教材的编辑加工,集结了全社优秀的编辑力量。在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调集了全社相关专业资深编辑参加“马工程”教材的审读工作,对每一轮审改后的书稿都坚持三审确认。参加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始终把书稿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教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同时,为所有“马工程”教材配备了学科秘书,作为沟通中宣部、教育部与教材编写课题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推进“马工程”教材的编写出版进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领导及编写课题组、审议专家的充分肯定。

      “马工程”教材的出版,打破常规,在编、印、发各个环节开辟绿色通道。“马工程”教材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校对印制、计划排产等各环节均安排专人,按统一规程操作;集中采购封面和内文专用纸,遴选印装质量高的印厂定点印制。各部门各环节众志成城,一起确保“马工程”教材出版工作高质量完成。

创新形态——立体化服务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不断创新是“马工程”教材的使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需求、学生学习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马工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教社下大力气开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符合互联网时代教学特点的数字资源,积极推动教材形态创新,增强“马工程”教材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新出版的“马工程”教材通过二维码方式关联网上丰富数字资源,提供众多典型案例、音视频内容和“即测即评”习题,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阅读。由首席专家牵头,依托“爱课程”网国家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新闻学等在线开放课程群,配套建设智能测评系统、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案例库等教学资源,还开发了方便教学的教师备课软件,可以简单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转化和编辑,不仅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极大地方便教师使用这些资源,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立体化服务,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

助教促编——示范培训工作持续开展


      “马工程”教材统一使用的基础在于抓好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马工程”教材出版至今,高教社协助中宣部、教育部承办历年中央一级示范培训班,有关省市教学服务中心配合本省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省级思政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为各地及直属高校培训骨干教师十余万人,对帮助任课教师吃准吃透“马工程”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提高任课教师驾驭“马工程”教材的教学能力,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对“马工程”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上,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有重要意义。

      白天进行专家授课,晚上进行主题报告、分组讨论,培训日程十分紧凑。每一期培训,也都是与一线教师“亲密接触”的难得机会。培训期间,教材责编不仅承担大量的会务工作,为主讲专家和参训学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当面沟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宣传教材,收集汇总各位学员对教材编写、使用等的一手意见,及时反馈给中宣部、教育部和教材课题组,以促进“马工程”教材内容的不断完善。


舆论引导——多种途径加强教材的影响力


      加强“马工程”教材的影响力,需要不断创新 “马工程”教材的宣传推广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此,全社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采用了多种方式加强“马工程”教材的宣传推广。


      例如,强化新媒体推广。在继续发挥电视、报纸、专业学术期刊、宣传品等传统媒介作用的同时,积极采用微信、微博、APP等多种新媒体形式,通过宣传视频、书评、“马工程”专家访谈、一线教师经验分享等,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推广“马工程”教材成果。

      例如,借助电子商务服务读者。利用高教社网上书城和淘宝天猫旗舰店,设立“马工程”教材电子商务专区,采用电子样章试读、用户使用评价、网络让利促销等多种形式提升用户体验,加大服务终端读者力度。

      例如,加强校园网宣传。利用“爱课程”网主动推送“马工程”教材宣传片和成果信息,推动马工程”教材进校园、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