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融合创新 加快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系列研讨会成功举办




      是什么让4000多名高校教师放弃周末休息,共襄盛会?是什么话题让他们意兴盎然,热烈讨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副校长引用了著名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费曼的一段话:


      “我们这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教你们如何应付考试,甚至不是让你们掌握这些知识……我希望的是,你们能够像真正的物理学家们一样,欣赏到这个世界的美妙。”


      这段话令人击节赞叹之余,又不禁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索。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和中山大学教务部部长陈敏教授围绕“双一流”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介绍了各自高校的理念和做法,令人耳目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宏伟教授、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原续波教授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思考,见解独到、语言生动,现场圈粉无数。国防科技大学朱健民教授、清华大学华成英教授关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结合了各自学科的特点,他们的报告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见微知著。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积极配合高校“双一流”“新工科”建设,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8年4—5月,在全国12个中心城市举办“融合创新 加快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系列研讨会(以下简称“‘融合创新’系列研讨会”)。会议内容围绕“双一流”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新工科建设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及课程与教材的出版创新四个主题展开。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上午所有代表共聚一堂,听取大会报告;下午设有若干分会场,教师们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电子电气、计算机、力学土建、地学、环境、机械等学科集中,围绕课程与教材建设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发言和热烈的讨论。

      “融合创新”系列研讨会契合了高校和教师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问题,会议日程设置紧凑务实,报告紧扣主题、信息量大、内容实、水平高,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代表交流深入。特别是很多参会教师都对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报告印象深刻,从中深受启发。


继往开来    奉献优秀教学资源


      在“融合创新”系列研讨会上,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辑作了题为“出版创新助力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报告。 


      作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了从早期的翻译教材到“六五”至“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的重要出版任务,特别是在“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出版了大部分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历次优秀教材评奖和国家规划教材评选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均居全国出版社之首。 


      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出版社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组织开发“大学物理CAI课件”,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先河;1996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及应用推广”项目(简称96-750项目);2000年,承担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组织国内名校、名师,成功研制了300多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课 程;2008年,承担“国家精品课程集成服务项目”,集中展示了各级各类精品课程近20000门;2011年,承担“爱课程”网的建设任务,上线精品视频公开课99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886门;2014年,“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2018年有32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占认定总数的65.7%;2018年,承担“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平台”建设任务


融合创新    助力新时代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学习方式。席卷全球的MOOC风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的积极推进,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林金安副总编辑的报告中,更受教师关注的是,在多年纸质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在线开放 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力推动以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为代表的出版创新。 


      2008年起,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始出版新形态教材,实现了纸质教材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新形态教材在编写时,作者要做的不仅仅是构思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更要一体化设计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教学内容中,单靠文字和图表难以阐释清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不仅生动明了,更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传统纸质教材难以企及的学习效果。与纸质教材结合的数字化资源,除用于讲解概念和定理的图片、动画、视频外,还可以包括拓展阅读资料、工程应用案例、教师授课微视频和例题习题等。经过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纸质教材更加精练,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而且可以做到时时更新,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设了空间。新形态教材给课堂带来的教学效 果和给学生个人带来的阅读体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结合,而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数字课程是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课程云平台)有机融合的新型数字出版产品,能够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传统的教材出版到课程出版,数字课程使教学内容得以更丰富地呈现,并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实施载体、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全程精准的教学服务。数字课程的出版与定制应用,是优秀在线课程建设成果的体现,是有效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更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发展机制。数字课程一经推出,即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在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信息化进入2.0背景下,“融合创新”系列研讨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同频共振,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同向而行,可谓恰逢其时。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优质的新形态教材和数字课程面世,推动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转自《中国教育报》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