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无机及分析化学


作者:
王庆伦 顾文 任红霞 等编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04-061231-8
版面字数:
4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12-1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无机及分析化学(含实验)

本书是为材料、环境、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等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编写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旨在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的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基本理论解决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一般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预测和表达分析结果,为解决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全书共分12章,有18个附录,每章后附有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用作高等学校近化学类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 前辅文
  •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1.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1.1.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 1.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1.1.3 海森伯不确定原理
    • 1.2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1.2.1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 1.2.2 量子数的概念
      • 1.2.3 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 1.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1.3.1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 1.3.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1.4 元素周期表
      • 1.4.1 元素周期表的有关概念
      • 1.4.2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 习题
  • 第二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 2.1 离子键
      • 2.1.1 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 2.1.2 晶格能
      • 2.1.3 离子的特征
    • 2.2 离子极化
      • 2.2.1 离子极化
      • 2.2.2 离子的变形性
      • 2.2.3 附加极化作用
      • 2.2.4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2.3 共价键
      • 2.3.1 价键理论
      • 2.3.2 共价键的特性
    •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2.5 杂化轨道理论
      • 2.5.1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 2.5.2 杂化轨道的类型
    • 2.6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 2.6.1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 2.6.2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三原则
      • 2.6.3 分子轨道能级图
      • 2.6.4 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 2.7 金属键
      • 2.7.1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 2.7.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 2.8 分子间作用力
      • 2.8.1 分子的极性
      • 2.8.2 分子间作用力
    • 2.9 氢键
      • 2.9.1 氢键的形成
      • 2.9.2 氢键的特点
      • 2.9.3 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习题
  • 第三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 3.1 气体
      • 3.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3.1.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 3.2 溶液和依数性
      • 3.2.1 蒸气压下降
      • 3.2.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 3.2.3 渗透压
    • 3.3 胶体
      • 3.3.1 溶胶的性质
      • 3.3.2 胶团结构和ζ电势
      • 3.3.3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 3.4 固体和晶体的内部结构
    • 3.5 等离子体
    • 习题
  •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 4.1 热力学中的一些常用术语
    • 4.2 热力学第一定律
      • 4.2.1 热和功
      • 4.2.2 热力学能
      • 4.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 4.2.4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
    • 4.3 热化学
      • 4.3.1 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的概念
      • 4.3.2 热化学方程式
      • 4.3.3 盖斯定律
      • 4.3.4 标准生成焓
      • 4.3.5 键能与反应焓变的关系
    • 4.4 热力学第二定律
      • 4.4.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 4.4.2 熵
      • 4.4.3 热力学第二定律
      • 4.4.4 标准摩尔熵
    • 4.5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 4.5.1 吉布斯自由能
      • 4.5.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 4.5.3 范托夫等温方程
    • 习题
  • 第五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 5.1 化学平衡
      • 5.1.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 5.1.2 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 5.1.3 多重平衡规则
    • 5.2 化学平衡的移动
      • 5.2.1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 5.2.2 浓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5.2.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5.3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 5.4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5.4.1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 5.4.2 质量作用定律
      • 5.4.3 非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 5.5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5.5.1 零级反应
      • 5.5.2 一级反应
      • 5.5.3 二级反应
    • 5.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5.7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 5.7.1 碰撞理论
      • 5.7.2 过渡态理论
    • 5.8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习题
  • 第六章 酸碱平衡·酸碱滴定分析
    • 6.1 酸和碱的概念
      • 6.1.1 酸碱质子理论
      • 6.1.2 酸碱电子理论
    • 6.2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 6.2.1 质子条件式
      • 6.2.2 一元弱酸、弱碱体系
      • 6.2.3 多元弱酸、弱碱体系
      • 6.2.4 两性物质体系
      • 6.2.5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 6.3 强电解质溶液
    • 6.4 缓冲溶液
    • 6.5 酸碱滴定分析
      • 6.5.1 滴定分析法概论
      • 6.5.2 酸碱指示剂
      • 6.5.3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 6.5.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 习题
  •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配位滴定分析
    • 7.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 7.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7.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 7.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 7.2.1 价键理论
      • 7.2.2 晶体场理论
    • 7.3 配位解离平衡
      • 7.3.1 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
      • 7.3.2 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
    • 7.4 配位滴定分析
      • 7.4.1 配位滴定法概述
      • 7.4.2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 7.4.3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 7.4.4 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 7.4.5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示例
    • 习题
  •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分析
    • 8.1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 8.1.1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常数
      • 8.1.2 溶度积规则
      • 8.1.3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 8.1.4 沉淀的转化
      • 8.1.5 分步沉淀
    • 8.2 重量分析法
      • 8.2.1 概述
      • 8.2.2 沉淀的完全程度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 8.2.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 8.2.4 沉淀的形成过程
      • 8.2.5 沉淀条件的选择
      • 8.2.6 有机沉淀剂
      • 8.2.7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 8.3 沉淀滴定分析
      • 8.3.1 莫尔法(使用铬酸钾作指示剂)
      • 8.3.2 福尔哈德法(使用铁铵矾作指示剂)
      • 8.3.3 法扬斯法(使用吸附指示剂)
      • 8.3.4 银量法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习题
  •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 9.1 氧化还原反应
      • 9.1.1 氧化数
      • 9.1.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9.2 电极电势
      • 9.2.1 原电池
      • 9.2.2 电极电势
      • 9.2.3 能斯特方程
    • 9.3 电极电势的应用
      • 9.3.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 9.3.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 9.3.3 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
      • 9.3.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 9.3.5 测定某些化学常数
    • 9.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 9.5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 9.5.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 9.5.2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 9.5.3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及应用示例
    • 习题
  • 第十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
    • 10.1 有效数字
      • 10.1.1 有效数字及其位数
      • 10.1.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 10.2 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方法
      • 10.2.1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 10.2.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0.2.3 准确度和精密度
    • 10.3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 10.3.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 10.3.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 10.3.3 显著性检验
      • 10.3.4 测定结果中可疑值的舍弃
    • 10.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10.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 10.4.2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 10.4.3 消除滴定过程的系统误差
      • 10.4.4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
    • 习题
  • 第十一章 主族元素
    • 11.1 卤素
      • 11.1.1 卤素概述
      • 11.1.2 卤化氢和氢卤酸
      • 11.1.3 卤化物
      • 11.1.4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 11.1.5 含氧酸的强度与结构的关系
    • 11.2 氧族元素
      • 11.2.1 氧族元素概述
      • 11.2.2 氧族元素氢化物
      • 11.2.3 金属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 11.2.4 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 11.3 氮族元素
      • 11.3.1 氮族元素概述
      • 11.3.2 氨和铵盐
      • 11.3.3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 11.3.4 磷及其化合物
      • 11.3.5 砷的化合物
    • 11.4 碳族元素
      • 11.4.1 碳族元素概述
      • 11.4.2 碳的化合物
      • 11.4.3 硅的化合物
      • 11.4.4 锡和铅的化合物
    • 11.5 硼族元素
      • 11.5.1 硼族元素概述
      • 11.5.2 硼的化合物
      • 11.5.3 铝及其化合物
    • 11.6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 11.6.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概述
      • 11.6.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
      • 11.6.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11.6.4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
      • 11.6.5 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 11.7 氢和稀有气体
    • 习题
  • 第十二章 副族元素
    • 12.1 过渡元素概述
    • 12.2 铜族和锌族元素
      • 12.2.1 铜族和锌族元素单质的重要性质
      • 12.2.2 铜的化合物
      • 12.2.3 银的化合物
      • 12.2.4 锌的化合物
      • 12.2.5 汞的化合物
      • *12.3 钛
      • 12.3.1 金属钛的性质和用途
      • 12.3.2 钛的化合物
    • 12.4 钒
    • 12.5 铬、钼、钨
      • 12.5.1 铬的化合物
      • 12.5.2 钼和钨的化合物
    • 12.6 锰
      • 12.6.1 锰(Ⅱ)化合物
      • 12.6.2 锰(Ⅳ)化合物
      • 12.6.3 锰(Ⅵ)和锰(Ⅶ)化合物
    • 12.7 铁系元素
      • 12.7.1 铁系元素的单质
      • 12.7.2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12.7.3 盐类
      • 12.7.4 配位化合物
    • 12.8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 12.8.1 镧系收缩
      • 12.8.2 镧系元素的性质
      • 12.8.3 稀土元素的用途
    • 习题
  • 附录
    • 一、一些基本物理常数
    • 二、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pm)
    • 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单位:kJ·mol-1)
    • 四、一些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单位:kJ·mol-1)
    • 五、元素的电负性
    • 六、常见化学键的键能(单位:kJ·mol-1,298.15K)
    • 七、鲍林离子半径(单位:pm)
    • 八、一些物质的(298.15 K,100 kPa)
    • 九、一些弱酸和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25 ℃)
    • 十、硬软酸碱分类
    • 十一、常用缓冲溶液pH范围
    • 十二、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
    • 十三、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标准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 十四、一些金属离子在不同pH时的lgaM(OH)值
    • 十五、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 十六、标准电极电势(298.15 K)
    • 十七、条件电极电势
    • 十八、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