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作者:
许郑林 张志勇 高志玲
定价:
33.00元
ISBN:
978-7-04-059649-6
版面字数:
3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9-06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卫生大类
二级分类:
医学技术类
三级分类:
医学检验技术

本书为国家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岗-证一体化新形态系列教材之一。

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按照寄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进行编写,并重点阐述了我国主要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本书各章设有“学习目标”“思维导图”,以“案例导入”引入正文,引导学生学习。正文中穿插有“知识拓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链接有视频、动画等数字化资源,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每章后附有“执考直击”“执考真题”“练一练”,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本书还配套建设有数字课程,学习者可以登录“智慧职教”网站(www.icve.com.cn)浏览课程资源,详见“智慧职教”服务指南。教师可发送邮件至编辑邮箱gaojiaoshegaozhi@163.com 获取教学课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等相关医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及相关社会从业人士的自学用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 一、全球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 二、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成就、现状及任务
    • 第二节 寄生虫的生物学
      • 一、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
    • 第三节 寄生虫的生活史
    • 第四节  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 一、医学蠕虫
      • 二、医学原虫
      • 三、医学节肢动物
    • 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 三、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 四、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 五、超敏反应
      • 六、寄生虫感染其他重要检测指标
      • 七、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 一、病原学检查
      • 二、免疫学检测
      •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七节  寄生虫实验室检验的生物安全
    • 第八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 第二章 肠道寄生线虫
    •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四节 毛首鞭形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五节 其他肠道寄生线虫
      • 一、粪类圆线虫
      • 二、东方毛圆线虫
  • 第三章 肠道寄生吸虫
    • 第一节 布氏姜片吸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其他肠道寄生吸虫
      • 一、异形吸虫
      • 二、棘口吸虫
  • 第四章 肠道寄生绦虫
    • 第一节 链状带绦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肥胖带绦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亚洲带绦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四节 其他肠道寄生绦虫
      • 一、微小膜壳绦虫
      • 二、缩小膜壳绦虫
      • 三、阔节裂头绦虫
  • 第五章 肠道寄生原虫
    •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其他肠道寄生原虫
      • 一、其他肠道寄生阿米巴
      • 二、隐孢子虫
      • 三、人芽囊原虫
      • 四、结肠小袋纤毛虫
      • 五、人毛滴虫
  • 第六章 肝脏与胆管寄生虫
    • 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细粒棘球绦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其他肝脏与胆管寄生虫
      • 一、多房棘球绦虫
      • 二、肝片形吸虫
  • 第七章 脉管系统寄生虫
    •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疟原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四节  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八章  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寄生虫
    • 第一节 卫氏并殖吸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粉螨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广州管圆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九章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 第一节 旋毛形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三节 其他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 一、斯氏并殖吸虫
      • 二、曼氏迭宫绦虫
      • 三、蠕形螨
      • 四、疥螨
      • 五、蝇蛆
      • 六、虱
  • 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与眼部寄生虫
    • 第一节 阴道毛滴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二节 结膜吸吮线虫
      • 一、形态
      • 二、生活史
      • 三、致病性
      • 四、实验诊断
      • 五、流行与防治
  • 第十一章  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
    • 第一节 寄生虫病原学检查
      • 一、粪便检查
      • 二、肛周检查
      • 三、血液检查
      • 四、痰液及分泌物检查
      • 五、活组织检查
      • 六、寄生虫体外培养
      • 七、动物接种
    • 第二节  寄生虫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
      • 一、免疫学检测
      •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三节 寄生虫其他检验技术
      • 一、显微镜测微尺使用方法
      • 二、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三、寄生虫检验的质量控制
  • 附录1  人体各部位常见寄生虫及实验诊断方法
  • 附录 2 《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常用英汉名词对照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