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计算机网络(第2版)


作者:
杨庚 胡素君 叶晓国 李鹏 王雪梅 倪晓军
定价:
38.00元
ISBN:
978-7-04-058163-8
版面字数:
4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2-08-1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计算机/教育技术类
二级分类:
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
三级分类:
计算机网络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包括概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层与网络互联、传输层、应用层以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内容。

本书注重基本概念,从实际应用出发,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深入浅出、论述详尽,通过较多的例题来说明概念和理论,便于教和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配套教材。本书内容覆盖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大纲范围。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第1章 概论
    •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 1.1.1 主要发展历程
      • 1.1.2 我国网络发展现状
    • 1.2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1.3 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 1.3.1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 1.3.2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 1.3.3 根据网络传输介质分类
    • 1.4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与体系结构
      • 1.4.1 通信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
      • 1.4.2 OSI-RM 体系结构
      • 1.4.3 TCP/IP 体系结构
      • 1.4.4 OSI-RM 和TCP/IP 体系结构的比较
      • 1.4.5 网络通信标准化组织
    • 1.5 计算机网络发展动态
      • 1.5.1 P2P 网络技术
      • 1.5.2 软交换技术
      • 1.5.3 物联网技术
      • 1.5.4 SDN 技术
    • 本章总结
    • 习题1
  • 第2章 物理层
    • 2.1 数据通信基础
      •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 2.1.2 数据通信系统
      • 2.1.3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 2.2 传输介质
      • 2.2.1 双绞线
      • 2.2.2 同轴电缆
      • 2.2.3 光纤
      • 2.2.4 无线的传输介质
    • 2.3 编码与调制
      • 2.3.1 数字-数字编码
      • 2.3.2 模拟-数字编码
      • 2.3.3 数字-模拟调制
      • 2.3.4 模拟-模拟调制
    • 2.4 多路复用技术
      • 2.4.1 频分多路复用
      • 2.4.2 时分多路复用
      • 2.4.3 码分多路复用
      • 2.4.4 波分多路复用
    • 2.5 数据交换技术
      • 2.5.1 电路交换
      • 2.5.2 报文交换
      • 2.5.3 分组交换
    • 2.6 物理层设备与接口
      • 2.6.1 中继器
      • 2.6.2 集线器
      • 2.6.3 物理层接口特性
    • 本章总结
    • 习题2
  •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3.1.1 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
      • 3.1.2 数据链路的结构
      • 3.1.3 数据链路层帧的构成
      • 3.1.4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 3.2 流量控制
      • 3.2.1 流量控制的作用
      • 3.2.2 停止等待方式流量控制
      • 3.2.3 滑动窗口协议
      • 3.2.4 连续ARQ 协议
      • 3.2.5 选择ARQ 协议
    • 3.3 差错控制
      • 3.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 3.3.2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 3.3.3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 3.3.4 循环码
    • 3.4 点到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 3.4.1 数据链路层协议概述
      • 3.4.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 3.4.3 Internet 中的PPP 协议
      • 3.4.4 PPPoE
    • 本章总结
    • 习题
  • 第4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
    • 4.1 局域网概述
      • 4.1.1 局域网的定义
      • 4.1.2 局域网的特点
      • 4.1.3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4.1.4 局域网的相关标准
    • 4.2 局域网信道的介质访问控制
      • 4.2.1 介质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 4.2.2 基于随机访问的介质访问控制
    • 4.3 以太网技术
      • 4.3.1 以太网概述
      • 4.3.2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
      • 4.3.3 以太网工作原理
      • 4.3.4 争用期和最小有效帧长
    • 4.4 以太网的MAC 层
      • 4.4.1 MAC 地址
      • 4.4.2 MAC 帧格式
      • 4.4.3 CSMA/CD 的工作过程
      • 4.4.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 4.5 以太网的组网方式
      • 4.5.1 连接方式
      • 4.5.2 以太网级联与扩展
    • 4.6 高速以太网
      • 4.6.1 100BASE-T 以太网
      • 4.6.2 千兆以太网
      • 4.6.3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 4.7 虚拟局域网
      • 4.7.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 4.7.2 虚拟局域网技术
    • 4.8 无线局域网
      • 4.8.1 无线局域网概述
      • 4.8.2 无线局域网物理层
      • 4.8.3 无线局域网MAC 层的特点
      • 4.8.4 无线局域网MAC 层
    • 4.9 广域网
      • 4.9.1 广域网概述
      • 4.9.2 广域网中的分组交换
      • 4.9.3 X.25 分组交换网
      • 4.9.4 帧中继
      • 4.9.5 异步传输方式
    • 本章总结
    • 习题
  • 第5章 网络层与网络互联
    • 5.1 网络层概述
    • 5.2 IPv4
      • 5.2.1 分类的IP 地址
      • 5.2.2 IP 地址的分配与使用
      • 5.2.3 IP 数据报
      • 5.2.4 因特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 5.2.5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
      • 5.2.6 IP 差错与控制(ICMP)
      • 5.2.7 子网编址
      • 5.2.8 无编号的点到点网络
      • 5.2.9 无类别编址与CIDR
    • 5.3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 5.3.1 自治系统与路由选择协议分类
      • 5.3.2 内部网关协议RIP
      • 5.3.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 5.3.4 边界网关协议(BGP)
    • 5.4 IP 组播
      • 5.4.1 IP 组播基本概念
      • 5.4.2 IP 组播地址和IP 协议对组播的处理
      • 5.4.3 IP 组管理协议
      • 5.4.4 组播转发和路由选择
    • 5.5 移动IP
      • 5.5.1 移动IP 的概念
      • 5.5.2 移动IP 的通信过程
    • 5.6 专用网络与互联
      • 5.6.1 虚拟专用网(VPN)
      • 5.6.2 网络地址转换(NAT)
    • 5.7 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
      • 5.7.1 IPv6 的主要特点
      • 5.7.2 IPv6 基本首部格式
      • 5.7.3 IPv6 编址
      • 5.7.4 IPv6 过渡机制
    • 5.8 网络互联设备
      • 5.8.1 互联设备分类
      • 5.8.2 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 本章总结
    • 习题
  • 第6章 传输层
    • 6.1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 6.1.1 传输层的功能
      • 6.1.2 设置传输层必要性
      • 6.1.3 传输层编址
      • 6.1.4 套接字
      • 6.1.5 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
    • 6.2 用户数据报协议
      • 6.2.1 UDP 概述
      • 6.2.2 用户数据报格式
      • 6.2.3 UDP 实例
    • 6.3 TCP 协议
      • 6.3.1 TCP 概述
      • 6.3.2 TCP 报文段格式
      • 6.3.3 TCP 连接管理
      • 6.3.4 TCP 可靠传输
      • 6.3.5 TCP 流量控制
      • 6.3.6 TCP 拥塞控制
      • 6.3.7 TCP 实例
    • 本章总结
    • 习题
  • 第7章 应用层
    • 7.1 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模式
      • 7.1.1 应用层协议
      • 7.1.2 网络应用模式
    • 7.2 域名系统
      • 7.2.1 域名系统概念
      • 7.2.2 域名结构
      • 7.2.3 域名解析服务
    • 7.3 远程登录
    • 7.4 文件传送协议
      • 7.4.1 文件传送协议
      • 7.4.2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 7.5 引导协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7.5.1 引导协议
      • 7.5.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7.6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
      • 7.6.1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 7.6.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 7.6.3 MIME
      • 7.6.4 POP3 和IMAP4
    • 7.7 万维网与HTTP
      • 7.7.1 超文本传送协议
      • 7.7.2 超文本置标语言
    • 本章总结
    • 习题
  • 第8章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 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 8.1.1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 8.1.2 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 8.1.3 Internet 网络管理逻辑模型
    • 8.2 网络管理协议
    • 8.3 网络安全概述
      • 8.3.1 网络安全目标
      • 8.3.2 OSI 安全模型
    • 8.4 数据加密技术
      • 8.4.1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 8.4.2 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 8.5 安全认证技术
      • 8.5.1 基于共享密钥的用户认证协议
      • 8.5.2 基于公开密钥算法的用户认证协议
      • 8.5.3 基于密钥分发中心的用户认证协议
      • 8.5.4 数字签名
      • 8.5.5 报文摘要
    • 8.6 访问控制技术
      • 8.6.1 访问控制基本原理
      • 8.6.2 防火墙技术
    • 本章总结
    • 习题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