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病理学


作者:
张玉华 刘力华 汪晓庆
定价:
58.00元
ISBN:
978-7-04-054837-2
版面字数:
4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1-01-19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卫生大类
二级分类:
医学技术类
三级分类:
医学检验技术

本书为国家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岗证一体化新形态系列教材。

全书共分12章,前四章为病理学总论,后八章为病理学各论。全书文字叙述与病变的彩色照片相结合,文字精简,层次清楚。每章开始有学习目标,正文中配有二维码,链接国家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数字资源,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章末配有本章小结、病例讨论、单元测试和思考题,利于课堂知识总结和复习。

本教材供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及相关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 前辅文
  • 绪论
    • 一、 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 二、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三、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
    • 四、 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 一、 萎缩
      • 二、 肥大
      • 三、 增生
      • 四、 化生
    •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一、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 二、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 一、 再生
      • 二、 纤维性修复
      • 三、 创伤愈合
  •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 一、 充血
      • 二、 淤血
    • 第二节 出血
      • 一、 出血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 二、 出血的病理变化
      • 三、 出血的后果
    • 第三节 血栓形成
      • 一、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 二、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 三、 血栓的结局
      • 四、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 第四节 栓塞
      • 一、 栓子的运行途径
      • 二、 栓塞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第五节 梗死
      • 一、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 二、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 三、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 第三章 炎症
    •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 一、 炎症的概念
      • 二、 炎症的原因
    •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 一、 变质
      • 二、 渗出
      • 三、 增生
    • 第三节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 一、 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 二、 血浆源性炎症介质
    •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 一、 炎症的局部表现
      • 二、 炎症的全身反应
    •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 一、 临床分类
      • 二、 病理分类
    • 第六节 急性炎症的结局
      • 一、 痊愈
      • 二、 迁延不愈
      • 三、 蔓延扩散
  • 第四章 肿瘤
    •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 一、 肿瘤的大体形态
      • 二、 肿瘤的组织结构
      • 三、 肿瘤的异型性
    •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 一、 肿瘤的生长
      • 二、 肿瘤的扩散
    • 第四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一、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二、 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第六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 第七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 一、 肿瘤的命名原则
      • 二、 肿瘤的分类
    • 第八节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 一、 癌前病变
      • 二、 异型增生
      • 三、 原位癌
    • 第九节 常见肿瘤举例
      • 一、 上皮组织肿瘤
      • 二、 间叶组织肿瘤
      • 三、 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
    • 第十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 肿瘤的病因
      • 二、 肿瘤的发病机制
  •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一、 冠心病原因
      • 二、 冠心病临床表现
    • 第三节 高血压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类型和病理变化
    • 第四节 风湿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基本病理变化
      • 三、 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 一、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第六节 心瓣膜病
      • 一、 二尖瓣狭窄
      • 二、 二尖瓣关闭不全
      • 三、 主动脉瓣狭窄
      • 四、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一、 慢性支气管炎
      • 二、 支气管哮喘
      • 三、 支气管扩张症
      • 四、 肺气肿
    •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第三节 肺炎
      • 一、 大叶性肺炎
      • 二、 小叶性肺炎
      • 三、 间质性肺炎
    • 第四节 肺硅沉着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分期和病变特点
      • 四、 并发症
    •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 一、 鼻咽癌
      • 二、 肺癌
  •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慢性胃炎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类型和病理变化
    •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四、 结局和并发症
    •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基本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 第四节 肝硬化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 一、 食管癌
      • 二、 胃癌
      • 三、 大肠癌
      • 四、 原发性肝癌
  •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基本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四、 常见病理类型
    • 第二节 肾盂肾炎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类型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 一、 肾细胞癌
      • 二、 膀胱癌
  •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 一、 慢性子宫颈炎
      • 二、 子宫颈癌
    •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 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
      • 二、 子宫内膜增生症
      • 三、 子宫内膜腺癌
    •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 一、 葡萄胎
      • 二、 侵蚀性葡萄胎
      • 三、 绒毛膜癌
    • 第四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
      • 一、 浆液性肿瘤
      • 二、 黏液性肿瘤
    • 第五节 乳腺疾病
      • 一、 乳腺增生症
      • 二、 乳腺纤维腺瘤
      • 三、 乳腺癌
  •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 一、 甲状腺肿
      • 二、 甲状腺炎
      • 三、 甲状腺肿瘤
    • 第二节 糖尿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第十一章 传染病
    • 第一节 结核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基本病理变化与转归
      • 三、 肺结核病
      • 四、 肺外器官结核病
    • 第二节 伤寒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三、 结局和并发症
    •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四、 结局和并发症
    •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四、 结局和并发症
    •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临床病理联系
      • 四、 结局
    • 第七节 钩端螺旋体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 三、 结局和并发症
    •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
      • 一、 淋病
      • 二、 尖锐湿疣
      • 三、 梅毒
  • 第十二章 寄生虫病
    • 第一节 阿米巴病
      • 一、 肠阿米巴病
      • 二、 肠外阿米巴病
    • 第二节 血吸虫病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病理变化
      • 三、 主要器官的病变和后果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