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
定价:
52.00元
ISBN:
978-7-04-038664-6
版面字数:
48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3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出版时间:
2013-11-27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历史
二级分类:
历史学
三级分类:
历史学

暂无
  • 前辅文
  • 导 论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
    • 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意义和方法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 《共同纲领》 的制定
      • 三、开国大典的举行与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组建
      • 四、开辟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
    • 第二节 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 一、中国大陆的统一与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 二、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 三、清除匪患与镇压反革命运动
      • 四、进行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五、进行民主改革, 清除旧社会遗毒
      • 六、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 一、稳定物价与统一财经工作
      • 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工作的部署与策略方针的制定
      •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
      • 四、“三反” “五反” 运动的开展
      • 五、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 第四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二、“一五” 计划的实施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 三、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 一、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实行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制定及颁布施行
      •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 五、国防现代化与军队正规化建设
    • 第六节 文教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和进步
      •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 二、新型文化教育制度的建设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 三、科技、卫生、文艺与其他社会事业建设
      • 四、新社会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 第七节 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 一、确立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 二、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 三、缔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四、出席日内瓦会议,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五、倡导 “求同存异” 原则, 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 第二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 一、毛泽东提出以苏为借鉴, 发表 《论十大关系》
      •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与 “双百” 方针的提出
      • 三、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四、中共八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方针、任务的确立
      • 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提出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 二、“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三、对 “左” 的错误的初步纠正
      • 四、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与西藏的民主改革
      • 五、庐山会议与国民经济遭遇的严重困难
    • 第三节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 一、“八字方针” 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 二、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 三、加大调整国民经济的力度
      • 四、政治关系与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 五、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与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个现代化” 目标的提出
      • 六、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社会风貌
    • 第四节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 “左” 的错误的发展
      •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问题
      •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 第五节 维护国家主权和对外关系的新进展
      • 一、坚持独立自主, 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 二、声援各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三、对外工作的新进展
    • 第六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 一、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 二、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发展
      •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 四、卫生与体育事业的进步
      • 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和反对动乱的抗争
      • 一、“文化大革命” 发动的背景与导火线
      • 二、“文化大革命” 的全面发动
      • 三、“一月夺权” 与老一辈革命家的 “二月抗争”
      • 四、全国动乱的升级与稳定局势的努力
    • 第二节 “斗、批、改” 运动和全国局势相对稳定
      • 一、中共九大与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 二、“左” 倾方针指导下的 “斗、批、改” 运动
      • 三、全国局势的相对稳定
    • 第三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纠正 “左” 倾错误的努力
      • 一、围绕设 “国家主席” 等问题的斗争
      •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及其覆灭
      • 三、纠正 “左” 倾错误的努力
      • 四、“批林批孔” 运动与毛泽东批评 “四人帮”
    • 第四节 外交工作打开新局面
      • 一、排除干扰, 主动修复对外关系
      • 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日建交
      • 四、提出划分 “三个世界” 的战略思想
    •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 一、国民经济在动乱中艰难前行
      • 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 “四个现代化” 奋斗目标
      • 三、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取得的重要进展
    • 第六节 1975 年整顿和 “文化大革命” 结束
      • 一、邓小平主持各方面整顿
      • 二、错误开展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 三、四五运动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 四、“文化大革命” 的历史教训
  •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转折
      • 一、揭批 “四人帮” 运动的开展与邓小平重返领导岗位
      • 二、恢复高考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对外经济关系的加强
      • 四、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与国内政治生活恢复正常
      • 五、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 第二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 一、对工作重点转移的酝酿
      • 二、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充分准备
      •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五、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六、精神文明建设与教科文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深入
      • 一、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 二、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调整社会关系
      • 三、公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 四、作出 《历史决议》, 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 第四节 改革开放的初步展开
      • 一、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 二、启动城市改革试点
      • 三、创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 四、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三资企业的兴办
      • 五、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军队建设的进展
    •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 一、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
      •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与初步成果
      • 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举措
    • 第六节 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 一、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 二、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
      • 三、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与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 第五章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部署
      • 一、中共十二大与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的提出
      • 二、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与1982 年宪法的制定
      • 三、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 四、“六五” 计划的超额完成与 “七五” 计划的制定
    •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 一、农村改革的深入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二、经济体制改革纲领的制定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
      • 四、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社会生活的变化
      •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 二、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果
      • 三、城乡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
      • 一、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三步走” 战略的形成
      • 三、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 四、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与治理整顿的初步实施
    • 第五节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 一、“一国两制” 方针的确立
      • 二、谈判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
      •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
      • 四、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 第六节 开启外交工作新格局
      • 一、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与外交方针的调整
      • 二、与美国、苏联关系的进展
      • 三、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 第六章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一节 在经受严峻考验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一、平息国内政治风波与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 二、应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与打破西方国家的 “制裁”
      • 三、国民经济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
      • 四、“七五” 计划的完成与 “八五” 计划的制定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 二、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 三、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 四、实施宏观调控与 “九五” 计划的制定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和贯彻
      • 一、中共十五大与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 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 三、改革的继续深化与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等考验
      • 四、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贯彻
      •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六、加强民族团结与宗教工作
    • 第四节 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引进来” “走出去” 相结合战略的实施
      • 四、“九五” 计划的完成与 “十五” 计划的制定
      • 五、“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
    • 第五节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
      • 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二、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 坚决反对 “台独” 分裂势力
      • 三、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重点转移
      • 四、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
    • 第六节 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 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二、发展稳定的大国关系
      • 三、开展睦邻外交
      • 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 第七章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一、中共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
      • 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与2004 年宪法的修订
      •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贯彻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 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 五、“十五” 计划的完成与 “十一五” 规划的制定
    •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提出和部署
      • 一、中共十七大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 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与国家机构大部门制改革
      •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与贯彻
      • 四、“十一五” 规划的完成与 “十二五” 规划的制定
    • 第三节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进展
      •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三、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第四节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和成功举办盛会
      • 一、众志成城战胜特大自然灾害
      • 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与上海世博会
      • 三、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 四、积极应对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 第五节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新进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加快推进
      • 一、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 二、反 “台独” 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 三、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 四、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
      • 五、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 第六节 国际战略的新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一、国际战略新格局与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 二、对外关系的全方位拓展
      • 三、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阅读文献
  • 人名译名对照表
  • 后 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