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先进高强度钢及其工艺发展


作者:
戎咏华、陈乃录 、金学军、郭正洪、 万见峰、王晓东、 左训伟
定价:
169.00元
ISBN:
978-7-04-051837-5
版面字数:
7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9-11-12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自然科学
二级分类:
材料
三级分类:
金属材料

暂无
  • 前辅文
  • 绪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高强度钢设计的理论基础
    • 1.1 钢中的合金元素
      • 1.1.1 合金化的热力学原理
      • 1.1.2 合金元素对相变的影响规律
      • 1.1.3 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规律
    • 1.2 钢中的相变
      • 1.2.1 相变与微观组织演化的基本原理
      • 1.2.2 珠光体相变与钢铁材料的强韧化
      • 1.2.3 贝氏体相变与钢铁材料的强韧化
      • 1.2.4 马氏体相变与钢铁材料的强韧化
    • 1.3 热机械控制工艺技术及其发展
      • 1.3.1 热机械控制工艺技术
      • 1.3.2 热机械控制工艺+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 1.4 合金设计软件
      • 1.4.1 JMatPro性能模拟软件
      • 1.4.2 Thermo-Calc热力学和相图计算软件
      • 1.4.3 MICRESS微观组织演化软件
    • 1.5 钢合金设计示例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强度钢组织表征的原理和技术
    • 2.1 XRD 表征
      • 2.1.1 残余奥氏体量的确定
      • 2.1.2 层错概率的确定
      • 2.1.3 位错密度的确定
    • 2.2 TEM表征
      • 2.2.1 明场、中心暗场及弱束暗场
      • 2.2.2 高分辨成像
      • 2.2.3 取向衍射花样
      • 2.2.4 孪晶衍射花样
      • 2.2.5 电子衍射花样法测定层错概率
    • 2.3 DSC表征
    • 2.4 电阻法表征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双相钢
    • 3.1 奥氏体化
      • 3.1.1 奥氏体化概述
      • 3.1.2 奥氏体的形核
      • 3.1.3 奥氏体的长大
      • 3.1.4 碳化物溶解与成分均匀
      • 3.1.5 奥氏体化动力学
      • 3.1.6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合金成分影响
    • 3.2 双相钢
      • 3.2.1 双相钢的机械性能与微观组织
      • 3.2.2 双相钢的高速应变性能
      • 3.2.3 双相钢的成形性
      • 3.2.4 双相钢的氢脆
      • 3.2.5 改善双相钢电阻点焊性能的新工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相变诱发塑性钢
    • 4.1 TRIP钢的合金设计和工艺
      • 4.1.1 TRIP 钢的合金体系设计
      • 4.1.2 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
    • 4.2 TRIP钢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 4.2.1 TRIP钢的微观组织
      • 4.2.2 TRIP钢的力学性能
      • 4.2.3 影响TRIP钢性能的因素
    • 4.3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 4.3.1 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 4.3.2 影响奥氏体稳定性的因素
    • 4.4 TRIP效应及其对塑性的贡献
    • 4.5 超高强度TRIP钢的设计
      • 4.5.1 平衡状态下的相图计算
      • 4.5.2 利用DICTRA软件模拟钢中各合金元素的分布
      • 4.5.3 超高强度TRIP钢设计实例
    • 4.6 轻质δ-TRIP钢
      • 4.6.1 δ-TRIP钢的组织结构特点
      • 4.6.2 δ-TRIP钢的成分特点和可焊性
      • 4.6.3 δ-TRIP钢的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孪生诱发塑性钢
    • 5.1 层错能的理论计算与测定
      • 5.1.1 Fe-Mn-C体系的层错能计算
      • 5.1.2 添加的合金元素对Fe-Mn-C层错能的影响
      • 5.1.3 层错能的X射线衍射测定
      • 5.1.4 层错能的TEM测定
    • 5.2 Fe-Mn-C和Fe-Mn-Al-Si系的力学性能
      • 5.2.1 Fe-Mn-C系的力学性能
      • 5.2.2 Fe-Mn-Al-Si系的力学性能
    • 5.3 氮和铌合金化的TWIP钢
      • 5.3.1 含氮的TWIP钢
      • 5.3.2 含铌的TWIP钢
      • 5.3.3 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应变诱发孪生的影响
    • 5.4 TWIP钢的高塑性机制
    • 5.5 TWIP钢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热形变行为及其理论预测
    • 5.6 冷轧和预应变退火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化
      • 5.6.1 冷轧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化
      • 5.6.2 预应变退火中微观组织的演化
      • 5.7 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行为
      • 5.8 TWIP 钢的动态应变时效
    • 5.9 TWIP钢的成形性和孔胀性
      • 5.9.1 TWIP钢的成形性
      • 5.9.2 TWIP钢的孔胀性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淬火-分配钢
    • 6.1 Q&P热处理工艺
    • 6.2 Q&P处理的组织设计与表征
    • 6.3 Q&P钢成分设计
    • 6.4 Q&P组织和相变过程
      • 6.4.1 全奥氏体化和部分奥氏体化
      • 6.4.2 淬火
      • 6.4.3 碳约束准平衡模型
      • 6.4.4 贝氏体相变
      • 6.4.5 界面迁移
      • 6.4.6 碳偏析
      • 6.4.7 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
    • 6.5 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理
      • 6.5.1 Q&P钢的强塑化机理
      • 6.5.2 Q&P钢的强韧化机理
      • 6.5.3 马氏体形貌对Q&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6.6 Q&P工艺的应用及Q&P钢使用性能的初探
      • 6.6.1 Q&P工艺的生产匹配
      • 6.6.2 Q&P工艺在热成形钢生产中的应用
      • 6.6.3 Q-T&P工艺
      • 6.6.4 Q&P钢的氢脆
      • 6.6.5 Q&P钢的腐蚀行为
      • 6.6.6 Q&P钢的动态力学性能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淬火-分配-回火钢
    • 7.1 Q-P-T钢的合金成分和工艺设计原理
    • 7.2 Q-P-T钢与Q&P钢/Q&T钢力学性能的比较
    • 7.3 中低碳Q-P-T钢的拉伸性能及其微观组织分析
    • 7.4 基于反TRIP效应设计的高碳Q-P-T马氏体钢
    • 7.5 低碳Q-P-T钢使用温度范围的评价
    • 7.6 Q-P-T钢的动态拉伸力学行为
      • 7.6.1 实验方法
      • 7.6.2 低碳Q-P-T钢和Q&T钢的动态拉伸性能
      • 7.6.3 不同拉伸速率下低碳Q-P-T钢和Q&T钢的组织演变
      • 7.6.4 Q-P-T钢动态拉伸条件下的强塑性机制
      • 7.6.5 两种拉伸行为的异同性
    • 7.7 低碳Q-P-T钢的动态压缩力学行为
      • 7.7.1 动态压缩实验方法
      • 7.7.2 低碳Q-P-T钢和Q&T钢的压缩性能
      • 7.7.3 不同压缩速率下低碳Q-P-T钢和Q&T钢的组织演变
      • 7.7.4 Q-P-T钢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强塑性机制
    • 7.8 低碳Q-P-T钢的成形性
      • 7.8.1 成形极限图相关理论参数
      • 7.8.2 单轴拉伸性能及其表观参数
      • 7.8.3 Q-P-T钢和Q&T钢的成形极限图
      • 7.8.4 Q-P-T钢成形过程的组织演变
      • 7.8.5 Q-P-T钢成形过程的微观机制
    • 7.9 低碳Q-P-T钢的氢脆敏感性
      • 7.9.1 实验方法
      • 7.9.2 残余奥氏体和晶粒细化对Q&T钢和Q&P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7.9.3 改善Q&P钢和Q-P-T钢氢脆敏感性的方法
      • 7.9.4 讨论
    • 7.10 Q&P过程中的界面迁移
      • 7.10.1 Q&P 工艺中界面迁移的实验和热力学分析
      • 7.10.2 界面迁移的驱动力和迁移速度
    • 7.11 残余奥氏体增强塑性的新机制——DARA效应
      • 7.11.1 DARA效应的发现
      • 7.11.2 DARA效应涉及的几个问题
    • 7.12 相变诱发塑性起因的有限元模拟证明
      • 7.12.1 应力松弛有限元模拟方法
      • 7.12.2 加载模拟过程中的力学参数
      • 7.12.3 一维应变等效模型的建立
      • 7.12.4 在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应力松弛模拟
      • 7.12.5 应力松弛与无应力松弛模拟的比较
    • 7.13 Q-P-T工艺的应用实例
      • 7.13.1 中厚热轧板
      • 7.13.2 Q235 H型钢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淬火工艺中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
    • 8.1 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基础
      • 8.1.1 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8.1.2 组织场的数值模拟
      • 8.1.3 应力场的模拟计算
      • 8.1.4 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耦合模型
    • 8.2 淬火过程模拟的主要参数
      • 8.2.1 热物性参数
      • 8.2.2 TTT曲线
      • 8.2.3 表面综合换热系数
    • 8.3 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耦合模型精度的实验验证
      • 8.3.1 应力测定方法
      • 8.3.2 模拟方法
      • 8.3.3 模拟结果
      • 8.3.4 模拟分析
    • 8.4 有限元模拟应用的实例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等同于MQ-P-T工艺原理的ATQ工艺及其工程应用
    • 9.1 ATQ工艺和MQ-P-T工艺的关系
    • 9.2 淬火冷却
    • 9.3 淬火应力
      • 9.3.1 应力与残余应力
      • 9.3.2 淬火冷却过程中应力的产生
      • 9.3.3 淬火裂纹
      • 9.3.4 淬火裂纹的分类
    • 9.4 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工艺
      • 9.4.1 水-空间歇式淬火冷却工艺
      • 9.4.2 ATQ工艺的制定方法
      • 9.4.3 预冷时间的研究
      • 9.4.4 预冷效果的模拟计算与试验验证
      • 9.4.5 冷却过程的模拟与测量
    • 9.5 ATQ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9.5.1 在塑料模具钢上的应用
      • 9.5.2 在轴类件上的应用
      • 9.5.3 在低碳高合金钢铸钢件上的应用
      • 9.5.4 在大壁厚开孔风电轴水淬的应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