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作者: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
定价:
59.00元
ISBN:
978-7-04-050666-2
版面字数:
4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出版时间:
1900-01-0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政治学
三级分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暂无
  • 前辅文
  • 绪 论
    •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 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 三、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 四、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
  •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商代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 二、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 三、商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四、商代西周时期文化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商代的祖先崇拜与王权观念
      • 一、商代占卜活动及其政治意义
      • 二、甲骨卜辞中反映出来的商代神灵观念
      • 三、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观念
    • 第三节 西周初期的“敬天保民”思想
      • 一、商周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
      • 二、周公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
    • 小结
  •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王室衰微与社会秩序的动荡
      •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
      • 三、思想的活跃与私人办学风气的兴起
    • 第二节 孔子的礼、仁学说与德治主张
      • 一、“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 二、“礼”与德治教化
      • 三、“仁”与修身
      • 四、“义”与政治伦理
    • 第三节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 一、老子的“道”论
      •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小结
  •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兼并战争与统一的历史趋势
      • 二、列国变法
      • 三、郡县的出现
      • 四、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 一、“性善”论
      • 二、“王道”论
      • 三、君权天授论
      • 四、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 第三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 一、“性恶”论
      • 二、礼治与恢复三代之治
      • 三、尚贤使能与富国富民
    • 第四节 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兼爱与非攻
      • 二、尚贤主张
      • 三、尚同主张
    • 第五节 庄子以返璞归真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 一、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 二、社会批判精神
      • 三、君道无为的思想主张
    • 第六节 商鞅的法治思想
      • 一、人性好利论
      • 二、“利出一孔”与奖励耕战
      • 三、法治主张
    • 第七节 韩非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
      • 一、历史观与人性论
      • 二、君主至上的观念
      • 三、法、术、势兼用的主张
    • 小结
  •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社会经济状况
      • 二、政治状况
      • 三、文化状况
    • 第二节 秦始皇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
      • 一、君权至上的统治思想
      • 二、中央集权与“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
      • 三、严刑峻法的法治主张
    • 第三节 李斯极端专制的政治思想
      • 一、文化专制思想
      • 二、“督责之术”与帝王专权思想
    •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 一、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
      •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三、“统物通变”的政治调节思想
    •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
      • 一、总结秦朝速亡教训
      •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兴教化的主张
      •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 第六节 《淮南子》中的黄老政治思想
      • 一、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制度调节主张
      •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 第七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
      •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
      •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 四、重在调节的政治哲学理念
      • 五、天人合一论的历史影响
    • 第八节 王符民本德化的政治思想
      • 一、民本德化思想
      • 二、法治主张
      • 三、明君论
      • 四、选用贤才主张
    • 小结
  •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社会经济状况
      • 二、政治状况
      • 三、文化状况
    • 第二节 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政治思想
      • 一、倡导法治
      • 二、“唯才是举”的人才观
    • 第三节 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
      • 一、“兴复汉室”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张
      • 二、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
    • 第四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
      •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 二、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 三、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 第五节 鲍敬言的“无君”思想
      •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 二、平等观与“无君”理想
    • 小结
  •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社会经济状况
      • 二、政治状况
      • 三、文化状况
    • 第二节 王通“三教可一”的政治思想
      • 一、“三教可一”论
      • 二、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 第三节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
      • 一、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 二、仁政思想
      • 三、法治思想
      • 四、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 第四节 韩愈以“道统”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以排佛树儒为主旨的道统论
      • 二、尊君主张
    • 第五节 柳宗元以政体论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 一、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
      • 二、礼刑论
      • 三、政治革新主张
    • 第六节 罗隐以“明君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二、“明君”政治理想
    • 小结
  •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社会经济状况
      • 二、政治状况
      • 三、文化状况
    •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
      • 一、天道观
      • 二、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
      • 三、通变救弊之策
      • 四、均田安民、地尽国用的思想
      • 五、“强兵”之策
    •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 一、五行说
      • 二、“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
      • 三、“众建贤才”的思想
      • 四、均平思想与理财主张
    • 第四节 张载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想
      • 一、“天人合一”论
      • 二、“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想
      • 三、恢复宗法与分封的思想主张
    • 第五节 二程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天理”论
      • 二、“发政施仁”的仁政思想
      • 三、“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 四、“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观
    • 第六节 朱熹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天理”观
      •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观
      • 三、“仁义为先”与理欲之辨
      • 四、改良积弊的治理观
    • 第七节 陈亮、叶适以功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陈亮的功利思想
      • 二、叶适“以利与人”的政治思想
    • 第八节 许衡以“得天下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许衡与理学的官学化
      • 二、以“爱与公”而“得天下心”的思想
      • 三、“必行汉法”的治国主张
      • 四、对君主基本素质的探讨
    • 小结
  •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社会经济状况
      • 二、政治状况
      • 三、文化状况
    • 第二节 王阳明“明德亲民”的政治思想
      • 一、“心即理”与“致良知”的理论基础
      • 二、“明德亲民”的德治思想
      • 三、地方治理主张
    • 第三节 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
      • 一、“振纪纲”以加强中央集权
      • 二、重民生的施政理念
      • 三、禁私学,实行文化专制
    • 第四节 李贽反儒学正统的政治思想
      • 一、“童心”说
      • 二、对儒学的反省批判
      • 三、“至人之治”的治道思想
    • 第五节 黄宗羲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 一、“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
      •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
      • 三、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
      • 四、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 五、变法救世的政治措施
    • 第六节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政治思想
      • 一、经世致用思想
      • 二、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
      • 四、正人心、厚风俗的主张
    • 第七节 王夫之以“公天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理气、道器说
      • 二、“公天下”以批判专制的思想
      • 三、“宽以养民”的民本思想
    •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 一、“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的思想主张
      • 二、对专制君主的反思与批判
      • 三、“财用为生民之命”的养民思想
    •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 一、对理学的批判
      • 二、“体民情”“遂民欲”的政治理想
    • 小结
  •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 三、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变化
    • 第二节 龚自珍的“自改革”政治思想
      • 一、“通经致用”的经世思想
      • 二、“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的社会批判思想
      • 三、挽救衰世的社会改革思想
    • 第三节 林则徐的“经世”思想
      • 一、禁烟思想
      • 二、“用民心,恃民力”以反抗侵略的主张
      • 三、“开眼看世界”
    •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 一、学以致用的经世思想
      • 二、兴利除弊的变革思想
      •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 小结
  •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严重的社会危机
      • 二、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
    •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 一、反清思想
      • 二、“小天堂”理想及其实现举措
    • 第三节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 一、变法自强思想的提出
      • 二、变法自强的具体内容
    • 小结
  • 第十一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洋务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 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 一、以礼治世的思想
      • 二、“师夷智”以自强的思想
      • 三、“羁縻为上”的外交思想
      • 四、“陶铸人才,转移习俗”的思想
    • 第三节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
      • 一、“千古未有”的变局论
      • 二、制器变法的自强观
      • 三、“必先富而后能强”的求富观
      • 四、“外须和戎”的外交观
    • 第四节 左宗棠的政治思想
      • 一、“自强宜求诸己”的自强观
      • 二、海陆并重的安全观
      • 三、“为政先求利民”思想
    • 第五节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
      • 一、西洋富强“有本有末”说
      • 二、全面学习西方的自强观
      • 三、有理有节的和平外交观
    • 第六节 张之洞的政治思想
      • 一、中体西用论
      • 二、“以工为本”的实业富国论与“自强”的军事思想
    • 小结
  • 第十二章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维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二、维新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 一、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 二、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大同思想
    • 第三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 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民权观
      • 二、“新民”思想
      • 三、“开明专制”思想
    • 第四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 一、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二、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 第五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
      • 一、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维新思想
      • 二、反对专制的自由思想
      • 三、开中国政治学理论之先河
    • 小结
  • 第十三章 革命派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二、清朝满族贵族与汉族的矛盾加剧
      • 三、新的社会力量成长
      • 四、各种思潮的勃兴、碰撞及辩论
    •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 一、三民主义思想
      • 二、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
    • 第三节 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 一、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 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 小结
  • 第十四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文化论争
    •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 一、前期政治思想
      • 二、转向马克思主义后的政治思想
    • 第三节 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 一、创造“青春中华”的爱国思想
      • 二、“民彝”政治观
      • 三、马克思主义观
      • 四、社会主义理论
    • 第四节 其他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 一、胡适的改良主义
      • 二、黄凌霜等的无政府主义
      • 三、杜亚泉的东方文明救国论
    • 小结
  • 结 语
    • 阅读文献
  • 第一版后记
  • 第二版后记
学习与思考
文档pdf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