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基础化学


作者:
汪小兰 田荷珍 耿承延
定价:
42.60元
ISBN:
978-7-04-005186-5
版面字数:
8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00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1996-06-1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大学化学及实验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印发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生物教育专业《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而编写的,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生物专业课程的一门基础课教材。全书分上篇、下篇、实验篇三部分,上篇为无机和分析化学,主要介绍溶液、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原子和分子结构等基本理论和若干元素、化合物、滴定分析等基础知识;下篇为有机化学,主要介绍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及一些重要反应的历程;实验篇含实验室常用仪器介绍,基本操作和若干元素测定、离子鉴定、化合物性质等14个实验。该书既保证了各学科的系统性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些当代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知识,每章后均附有习题或思考题。

  • 前辅文
  • 上篇 无机和分析化学
    • 绪论
      • 化学及其分支
        • 1. 无机化学
        • 2. 有机化学
        • 3. 分析化学
      • 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 习题
    •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 1.1 溶液
        • 1.1.1 溶液的一般概念
        • 1.1.2 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
          • 1. 质量百分浓度
          • 2. 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 3. 物质的量分数
        • 1.1.3 溶液浓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 1.2.1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 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 2. 计算举例
          • 3. 渗透压
      • 1.3 胶体
        • 1.3.1 分散系
        • 1.3.2 胶体的性质
          • 1. 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 2. 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 3. 化学性质
        • 1.3.3 胶体的结构
        • 1.3.4 胶体的破坏
        • 1.3.5 胶体的应用溶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 习题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2.1 化学反应速率
        • 2.1.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 2.1.2 活化能与碰撞理论
        • 2.1.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2.2 化学平衡
        • 2.2.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 2.2.2 平衡常数的涵义
          • 1. 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
          • 2. 复杂反应的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
          • 3. 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 2.2.3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 2.2.4 平衡常数的推广
      • 2.3 化学平衡的移动
        • 2.3.1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 2.3.2 吕•查德里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 习题
    •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 3.1 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 3.1.1 强电解质
          • 1. 强电解质的概念
          • 2. 活度和活度系数
          • 3. 离子强度
        • 3.1.2 弱电解质
          • 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2. pH值的概念和pH值的计算
          • 3. 一元弱酸(碱)的离解平衡
          • 4. Ki与α的关系
        • 3.1.3 多元弱酸(碱)的离解平衡
        • 3.1.4 同离子效应及其计算
      • 3.2 缓冲溶液
        • 3.2.1 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 3.2.2 缓冲作用的原理
        • 3.2.3 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 3.2.4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 3.2.5 缓冲溶液的配制
        • 3.2.6 缓冲溶液在生物学科中的作用
      • 3.3 盐类水解
        • 3.3.1 盐类水解的实质和类型
        • 3.3.2 水解平衡、水解常数和水解度
        • 3.3.3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 3.4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 3.4.1 酸碱理论简介
        • 3.4.2 酸碱质子理论
          • 1. 布朗斯特-劳莱的酸碱定义
          • 2. 酸碱反应的实质、共轭酸碱对
      • 3.5 沉淀和离子平衡
        • 3.5.1 溶度积的概念和规则
        • 3.5.2 溶解度和溶度积规则的换算
        • 3.5.3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在离子鉴定中的应用
          • 1. 同离子效应
          • 2. 盐效应
          • 3.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在离子鉴定中的应用
      • 习题
    •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和酸碱滴定
      • 4.1 滴定分析法概述
        • 4.1.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 4.1.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 4.1.3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 4.1.4 滴定方式
      • 4.2 误差的基本知识
        • 4.2.1 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 4.2.2 误差的表示方法
        • 4.2.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4.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4.3.1 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
        • 4.3.2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 4.3.3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 4.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 4.4.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4.4.2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 4.5 酸碱指示剂
        • 4.5.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4.5.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4.5.3 混合指示剂
      • 4.6 酸度对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种型体的影响
        • 4.6.1 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 4.6.2 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
        • 4.6.3 酸、碱溶液中各种型体的酸效应分布分数
      • 4.7 强酸(碱)滴定强碱(酸)
        • 4.7.1 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和滴定曲线的绘制
        • 4.7.2 pH值的突跃范围和指示剂的选择
      • 4.8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 4.8.1 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和滴定曲线的绘制
        • 4.8.2 pH值的突跃范围和指示剂的选择
      • 4.9 多元酸(碱)的滴定
        • 4.9.1 多元酸的滴定
        • 4.9.2 多元碱的滴定
      • 4.10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 4.10.1 直接滴定法
        • 4.10.2 间接滴定法
      • 4.11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 4.11.1 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据
        • 4.11.2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 习题
    • 第五章 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 5.1 氧化还原反应
        • 5.1.1 氧化数
        • 5.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5.1.3 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5.1.4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1. 氧化数法
          • 2. 离子电子法
      • 5.2 电极电势
        • 5.2.1 原电池
        • 5.2.2 电极电势的概念、产生和标准电极电势
        • 5.2.3 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因素奈斯特方程式
          • 1.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 2. 介质的酸碱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 5.2.4 电极电势的应用
          • 1.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 2. 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选择
          • 3. 直接电极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 5. 电化学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 5.3 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
        • 5.3.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 5.3.2 滴定过程中电势的变化及滴定曲线
        • 5.3.3 氧化还原指示剂
        • 5.3.4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实例及在生物界的应用
          • 1. 高锰酸钾法
          • 2. 重铬酸钾法
          • 3. 碘量法
          • 4. 应用示例
      • 习题
    • 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 6.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6.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 1. 氢光谱和玻尔理论
          • 2. 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 3. 电子云的概念
        • 6.1.2 四个量子数
        • 6.1.3 原子的近似能级图
          • 1. 能级交错与近似能级图
          • 2. 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 6.1.4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 1. 泡里不相容原理
          • 2. 能量最低原理
          • 3. 洪特规则
        • 6.1.5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6.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 6.2.1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
        • 6.2.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1. 原子半径
          • 2. 电离势(I)
          • 3. 电子亲和势(E)
          • 4. 元素的电负性(χ)
        • 6.2.3 同位素及其在生物界中的应用
      • 6.3 价键理论
        • 6.3.1 离子键的形成和本质
          • 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
          • 2. 离子键的形成
        • 6.3.2 共价键理论
          • 1. 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
          • 2. 共价键的分类
          • 3. 共价键的极性和键参数
        • 6.3.3 杂化轨道的初步概念
          • 1. 杂化与杂化轨道
          • 2. 杂化类型及杂化的轨道数目
        • 6.3.4 金属键
        • 6.3.5 分子的极性
      • 6.4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 6.4.1 分子间作用力综述
          • 1. 取向力
          • 2. 诱导力
          • 3. 色散力
        • 6.4.2 氢键
          • 1. 氢键的定义
          • 2.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3. 氢键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 习题
    •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 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7.1.1 配合物的定义、组成
        • 7.1.2 配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 7.2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 7.2.1 配位键的定义和性质
        • 7.2.2 外轨型、内轨型化合物及其构型
      • 7.3 配位化合物的离解平衡
        • 7.3.1 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 7.3.2 稳定常数、不稳定常数及有关计算
        • 7.3.3 配位化合物离解平衡的移动及其意义
          • 1. 配位平衡之间的转化
          • 2. 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
          • 3. 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 7.3.4 螯合物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1. 什么是螯合物
          • 2. 螯合物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习题
    • 第八章 若干元素和化合物
      • 8.1 s区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 8.1.1 s区元素的通性
        • 8.1.2 钾、钠
          • 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 3. 氢氧化物
          • 4. 钾肥
        • 8.1.3 镁、钙、钡
          • 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氧化物
          • 3. 氢氧化物
        • 8.1.4 s区元素:K+,Na+,Mg2+,Ca2+,Ba2+的鉴定
        • 8.1.5 s区元素在生物界的重要作用
      • 8.2 p区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 8.2.1 p区元素的通性
        • 8.2.2 卤素
          • 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卤化氢和重要卤化物
          • 3.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 4. 卤素在生物界的重要作用
        • 8.2.3 氧、硫
          • 1. 通性
          • 2. 臭氧、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
          • 3. 过氧化氢
          • 4. 硫化氢和硫化物
          • 5. 二氧化硫、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 6. 氧、硫在生物界的作用
        • 8.2.4 氮、磷、砷
          • 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 3. 氮肥和磷肥
        • 8.2.5 碳、硅、铅
          • 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温室效应
          • 3. 硅酸和(偏)硅酸盐
          • 4. 碳、硅在生物界的作用和铅的毒性
        • 8.2.6 硼、铝
          • 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硼酸和硼砂
          • 3. 硼、铝在生物界的作用
        • 8.2.7 p区元素重要离子的鉴定
          • 1. Cl-,Br-,I-离子的鉴定
          • 2. S2-,SO2-4离子的鉴定
          • 3. NO-3,NO-2,CO2-3和PO3-离子的鉴定
          • 4. Al3+,Pb2+,AsO-2离子的鉴定
      • 8.3 d区和ds区元素
        • 8.3.1 d区和ds区元素的特征
        • 8.3.2 钒、铬、钼、锰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
          • 1. 钒的重要化合物
          • 2. 铬、钼的重要化合物
          • 3. 锰的重要化合物
          • 4. 钒、铬、钼、锰在生物界的作用
        • 8.3.3 铁、钴、镍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
          • 1. 氧化物
          • 2. 氢氧化物
          • 3. 重要的盐类
          • 4. 配合物
          • 5. 铁、钴、镍在生物界中的作用
        • 8.3.4 铜、锌、镉、汞的单质和化合物
          • 1. 铜的单质和化合物
          • 2. 锌、镉、汞及其重要化合物
          • 3. 铜、锌、镉、汞在生物界的作用
        • 8.3.5 Cu2+,Zn2+,Cd2+,Hg2+,Cr(Ⅵ),Mn2+,Fe2+,Fe3+,Co2+,Ni2+离子的鉴定反应
      • 习题
    • 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简述
      • 9.1 基础知识
        • 9.1.1 光的性质
        • 9.1.2 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溶液的呈色
      • 9.2 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9.2.1 光度分析法的概念
        • 9.2.2 朗伯-比耳定律
        • 9.2.3 朗伯-比耳定律适用范围
        • 9.2.4 吸收定律的应用
      • 9.3 显色反应
        • 9.3.1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 9.3.2 显色剂的选择
        • 9.3.3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 9.4 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习题
  • 下篇 有机化学
    • 引言
      •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
      •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
    • 第十章 开链烃
      • 10.1 烷烃
        • 10.1.1 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 10.1.2 命名
          • 1. 普通命名法
          • 2. 系统命名法
        • 10.1.3 烷烃的结构
        • 10.1.4 乙烷和丁烷的构象
        • 10.1.5 物理性质
        • 10.1.6 化学性质
          • 1. 氯代
          • 2. 氧化和燃烧
        • 10.1.7 自然界的烷烃
      • 10.2 烯烃
        • 10.2.1 乙烯的结构
        • 10.2.2 命名和异构
        • 10.2.3 物理性质
        • 10.2.4 化学性质
          • 1. 加成反应
          • 2. 聚合
          • 3. 氧化
        • 10.2.5 自然界的烯烃
      • 10.3 炔烃
        • 10.3.1 乙炔的结构
        • 10.3.2 命名和异构
        • 10.3.3 物理性质
        • 10.3.4 化学性质
          • 1. 加成反应
          • 2. 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 10.4 二烯烃
        • 10.4.1 1,3-丁二烯的结构
        • 10.4.2 1,4-加成作用
        • 10.4.3 异戊二烯和橡胶
      • 习题
    • 第十一章 环烃
      • 11.1 脂环烃
        • 11.1.1 分类、命名和异构
        • 11.1.2 环烷的结构和环己烷的构象
        • 11.1.3 脂环烃的性质
          • 1. 催化氢化
          • 2. 与溴的作用
      • 11.2 芳香烃
        • 11.2.1 芳香烃的分类及命名
          • 1. 单环芳香烃
          • 2. 多环芳香烃
      • Ⅰ. 单环芳烃
        • 11.2.2 苯的结构
        • 11.2.3 物理性质
        • 11.2.4 化学性质
          • 1. 取代反应
          • 2. 加成反应
          • 3. 氧化
        • 11.2.5 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定位效应)
      • Ⅱ. 稠环芳烃
      • 11.3 煤焦油和石油
      • 习题
    • 第十二章 卤代烃
      • 12.1 命名
      • 12.2 物理性质
      • 12.3 化学性质
        • 12.3.1 卤原子的取代反应
        • 12.3.2 消除反应
        • 12.3.3 与金属镁的反应
      • 12.4 卤代烃的生理活性
      • 12.5 重要代表物
        • 12.5.1 三氯甲烷
        • 12.5.2 四氯化碳
        • 12.5.3 氯乙烯及聚氯乙烯
        • 12.5.4 几种重要的含氟化合物
      • 习题
    • 第十三章 醇、酚、醚
      • 13.1 醇
        • 13.1.1 命名
        • 13.1.2 物理性质
        • 13.1.3 化学性质
          • 1. 似水性
          • 2. 酯化
          • 3. 脱水
          • 4. 氧化或脱氢
        • 13.1.4 重要代表物
          • 1. 甲醇
          • 2. 乙醇
          • 3. 丙三醇
          • 4. 环己六醇
      • 13.2 酚
        • 13.2.1 命名
        • 13.2.2 物理性质
        • 13.2.3 化学性质
          • 1. 酸性
          • 2. 酚醚的生成
          • 3. 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 4. 氧化
          • 5.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13.2.4 重要代表物
          • 1. 苯酚
          • 2. 甲苯酚
          • 3. 苯二酚
          • 4. 萘酚
          • 5. 2,4,6-三硝基酚
      • 13.3 醚
        • 13.3.1 命名
        • 13.3.2 物理性质
        • 13.3.3 化学性质
          • 1. 形成NB73D盐
          • 2. 醚键的断裂
          • 3. 形成过氧化物
      • 13.4 硫醇、硫醚
        • 13.4.1 物理性质
        • 13.4.2 化学性质
          • 1. 硫醇的酸性
          • 2. 氧化
        • 13.4.3 自然界的某些含硫化合物
      • 习题
    • 第十四章 醛、酮、醌
      • 14.1 醛和酮
        • 14.1.1 命名
        • 14.1.2 物理性质
        • 14.1.3 化学性质
          • 1. 羰基上的加成反应
          • 2. 还原
          • 3. 氧化
          • 4. 歧化作用
          • 5. 烃基上的反应
        • 14.1.4 重要代表物
          • 1. 甲醛
          • 2. 乙醛
          • 3. 丙酮
          • 4. 苯甲醛
      • 14.2 醌
        • 14.2.1 命名
        • 14.2.2 性质
          • 1. 羰基的加成
          • 2. 烯键的加成
          • 3. 1,4-加成作用
          • 4. 还原
        • 14.2.3 自然界的醌
      • 习题
    • 第十五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15.1 羧酸
        • 15.1.1 命名
        • 15.1.2 物理性质
        • 15.1.3 化学性质
          • 1. 酸性
          • 2. 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
          • 3. 还原
          • 4. 烃基上的反应
        • 15.1.4 重要代表物
          • 1. 甲酸
          • 2. 乙酸
          • 3. 苯甲酸
          • 4. 乙二酸
          • 5. 邻苯二甲酸及对苯二甲酸
          • 6. 丁烯二酸
          • 7. α-萘乙酸
      • 15.2 羧酸的衍生物
        • 15.2.1 命名
        • 15.2.2 物理性质
        • 15.2.3 化学性质
          • 1. 水解
          • 2. 醇解和氨解
          • 3. 酯缩合反应
        • 15.2.4 自然界的羧酸衍生物
      • 15.3 尿素
      • 习题
    • 第十六章 取代酸 旋光异构
      • 16.1 取代酸
      • Ⅰ. 羟基酸
        • 16.1.1 物理性质
        • 16.1.2 化学性质
          • 1. 酸性
          • 2. α-羟基酸的氧化
          • 3. α-羟基酸的分解反应
          • 4. 失水反应
        • 16.1.3 自然界的羟基酸
          • 1. 乳酸
          • 2. 苹果酸
          • 3. 酒石酸
          • 4. 柠檬酸
          • 5. 水杨酸
          • 6. 五倍子酸和五倍子丹宁
      • Ⅱ. 羰基酸
        • 16.1.4 丙酮酸
        • 16.1.5 乙酰乙酸
        • 16.1.6 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 16.2 旋光异构
        • 16.2.1 偏振光和旋光活性
        • 16.2.2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 16.2.3 分子的手性与旋光活性
        • 16.2.4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16.2.5 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16.2.6 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16.2.7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 16.2.8 构型的标定
        • 16.2.9 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 习题
    • 第十七章 胺及含磷有机化合物
      • 17.1 胺
        • 17.1.1 分类、结构与命名
        • 17.1.2 物理性质
        • 17.1.3 化学性质
          • 1. 碱性
          • 2. 烷基化
          • 3. 酰基化
          • 4. 与亚硝酸的作用
        • 17.1.4 重要代表物
          • 1. 甲胺、二甲胺、三甲胺
          • 2. 己二胺
          • 3. 胆碱
          • 4. 苯胺
      • 17.2 染料及指示剂
        • 17.2.1 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 17.2.2 染料和指示剂举例
          • 1. 甲基橙
          • 2. 刚果红
          • 3. 酚酞
          • 4. 结晶紫和甲基紫
          • 5. 曙红及红汞
      • 17.3 含磷有机化合物简介
        • 17.3.1 分类
        • 17.3.2 有机磷杀虫剂举例
          • 1. 敌敌畏
          • 2. 对硫磷
          • 3. 久效磷
          • 4. 乐果
          • 5. 马拉硫磷
      • 习题
    •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 18.1 单糖
        • 18.1.1 单糖的构型
        • 18.1.2 单糖的环形结构
        • 18.1.3 物理性质
        • 18.1.4 化学性质
          • 1. 氧化
          • 2. 成脎反应
          • 3. 差向异构化
          • 4. 莫利施试验
          • 5. 成苷反应
        • 18.1.5 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 1. D-核糖及D-2-脱氧核糖
          • 2. D-葡萄糖
          • 3. D-果糖
          • 4. D-半乳糖
          • 5. D-甘露糖
          • 6. 维生素C
          • 7. 氨基己糖
      • 18.2 双糖
        • 18.2.1 还原性双糖
          • 1. 麦芽糖和纤维二糖
          • 2. 乳糖
        • 18.2.2 非还原性双糖
      • 18.3 多糖
        • 18.3.1 淀粉
        • 18.3.2 糖元
        • 18.3.3 纤维素
        • 18.3.4 半纤维素
      • 习题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
      • 19.1 分类和命名
        • 19.1.1 五元杂环
        • 19.1.2 六元杂环
        • 19.1.3 稠杂环
      • 19.2 几种重要环系的结构与性质
        • 19.2.1 呋喃、 噻吩、 吡咯、 吡啶等的结构
        • 19.2.2 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性质
      • 19.3 某些母体杂环及其衍生物举例
        • 19.3.1 α-呋喃甲醛
        • 19.3.2 叶绿素、血红素及维生素B12
        • 19.3.3 吡啶、维生素PP、维生素B6
        • 19.3.4 维生素B1
        • 19.3.5 吲哚及β-吲哚乙酸
        • 19.3.6 花色素
        • 19.3.7 嘌呤及核酸
        • 19.3.8 维生素B2及叶酸
      • 19.4 生物碱
        • 19.4.1 烟碱
        • 19.4.2 颠茄碱
        • 19.4.3 麻黄碱
        • 19.4.4 金鸡纳碱
        • 19.4.5 喜树碱
        • 19.4.6 吗啡碱
        • 19.4.7 小檗碱
        • 19.4.8 咖啡碱
      • 习题
    • 第二十章 类脂化合物
      • 20.1 油脂
        • 20.1.1 物理性质
        • 20.1.2 化学性质
          • 1. 皂化
          • 2. 加成
          • 3. 干性
          • 4. 酸败
        • 20.1.3 肥皂的组成及乳化作用
        • 20.1.4 合成表面活性剂举例
          •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3.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20.2 蜡
      • 20.3 磷脂
      • 20.4 萜
        • 20.4.1 单萜
          • 1. 开链萜
          • 2. 单环萜
          • 3. 双环萜
        • 20.4.2 倍半萜
        • 20.4.3 二萜
        • 20.4.4 三萜
        • 20.4.5 四萜
      • 20.5 甾体化合物
        • 20.5.1 胆固醇
        • 20.5.2 7-脱氢胆固醇、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
        • 20.5.3 胆酸
        • 20.5.4 甾体激素
          •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 2. 性激素
        • 20.5.5 强心苷、蟾毒与皂角苷
      • 习题
    • 实 验 篇
      • 一、实验规则
      • 二、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意外事故的处理
        • (一)安全规则
        • (二)意外事故的处理
      • 三、常用实验仪器介绍
      • 四、实验基本操作
        • (一)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 1. 玻璃仪器的洗涤
          • 2. 仪器的干燥
        • (二)塞子的配置与打孔
        • (三)加热仪器的使用和加热方法
          • 1. 酒精灯
          • 2. 酒精喷灯
          • 3. 煤气灯
          • 4. 电加热器
          • 5. 其它加热用的仪器
          • 6. 有机实验中常用的加热方法
        • (四)试剂的取用法
          • 1. 化学试剂的规格
          • 2. 试剂的取用
          • 3. 定量取用液体
        • (五)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 1. 过滤
          • 2. 离心分离法
        • (六)分析天平和称量
          • 1. 空气阻尼天平的构造
          • 2. 阻力天平的用法
          • 3. 电光分析天平简介
        • (七)容量瓶的使用
        • (八)滴定管的使用
        • (九)蒸馏
          • 1. 仪器的装置
          • 2. 蒸馏操作
      • 实验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
      • 实验三 弱电解质离解平衡和缓冲溶液
      • 实验四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 实验五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中和法)
      • 实验六 植物或肥料中钾的测定(质量法)
      • 实验七 土壤中全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实验八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鉴定
      • 实验九 烃的性质
      • 实验十 醇、酚、醚的性质
      • 实验十一 醛、酮的性质
      • 实验十二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 实验十三 胺和尿素的性质
      • 实验十四 糖的性质
    • 附录
      • 附录一 本书所用的有关单位
      • 附录二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 附录三 一些弱电解质的离解常数
      • 附录四 常用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
      • 附录五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 附录六 配离子的积累稳定常数βn
      • 附录七 标准电极电势
      • 附录八 几种常见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