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医学机能学基础(第二版)(中高职)


作者:
美丽班·哈盼
定价:
50.00元
ISBN:
978-7-04-046384-2
版面字数:
6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38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6-09-21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卫生大类
二级分类:
医药卫生大类通用课程
三级分类:
医药卫生大类通用课程

本教材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教材,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基本内容,将正常生命活动、疾病基础、药物治疗三大部分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医学机能学基本理论并运用于临床实践。

本教材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理论部分分为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神经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肾的排泄、内分泌、生殖、抗微生物药、抗恶性肿瘤药。实验部分收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相关实验32 个。

本教材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各专业学生使用。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
    • 第四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
    • 第五节 疾病概论
    • 第六节 药理概论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量和血液的理化特性
    • 第二节 血浆
    • 第三节 血细胞
    •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
    • 第七节 抗贫血药
    • 第八节 促进白细胞生成药
    • 第九节 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 第四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 第七节 拟胆碱药
    • 第八节 抗胆碱药
    • 第九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毒药
    • 第十节 拟肾上腺素药
    • 第十一节 抗肾上腺素药
    • 第十二节 麻醉药
    • 第十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 第五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
    • 第三节 发热
    • 第四节 肝代谢与肝功能不全
  • 第六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的生理
    • 第二节 血管生理
    •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四节 器官循环
    • 第五节 休克
    • 第六节 心力衰竭
    • 第七节 缺血- 再灌注损伤
    • 第八节 高血压
    • 第九节 抗高血压药
    • 第十节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 第十一节 抗心绞痛药
    • 第十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
    • 第十三节 调血脂药
    • 第十四节 血容量扩充药
  • 第七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通气
    •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第三节 呼吸的调节
    • 第四节 缺氧
    • 第五节 呼吸衰竭
    • 第六节 平喘药
    • 第七节 镇咳药
    • 第八节 祛痰药
    • 第九节 抗过敏药
  • 第八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 第二节 吸收255 III
    •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 第四节 助消化药
    • 第五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 第六节 止吐药
    • 第七节 泻药与止泻药
  • 第九章 肾的排泄
    • 第一节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四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 第五节 尿的排放
    • 第六节 水、电解质紊乱
    • 第七节 酸碱平衡紊乱
    • 第八节 肾衰竭
    • 第九节 利尿药
    • 第十节 脱水药
  • 第十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 第三节 甲状腺
    • 第四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和抗甲状腺药
    • 第五节 肾上腺
    • 第六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 第九节 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和激素
    • 第十节 应激
  • 第十一章 生殖
    • 第一节 男性生殖
    • 第二节 女性生殖
    • 第三节 子宫兴奋药
    • 第四节 计划生育用药
  •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抗生素
    • 第三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 第四节 抗结核病药
    • 第五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 第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
    •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基础
    •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 医学机能学实验
    • 第一部分 实验总论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
    • 第三部分 药物的一般知识
    • 第四部分 实验内容
      • 实验一 反射弧的分析
      • 实验二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 实验三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实验四 红细胞渗透脆性
      • 实验五 出、凝血时间测定
      • 实验六 ABO 血型的鉴定
      • 实验七 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功能定位
      • 实验八 去大脑僵直
      • 实验九 去一侧小脑动物观察
      • 实验十 人体腱反射检查
      • 实验十一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 实验十二 普鲁卡因和丁卡因毒性的比较
      • 实验十三 地西泮(安定)的抗惊厥作用
      • 实验十四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 实验十五 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 实验十六 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 实验十七 肝性脑病及抢救
      • 实验十八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 实验十九 人体心音听诊
      • 实验二十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 实验二十一 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 实验二十二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 实验二十三 急性右心衰竭及抢救
      • 实验二十四 普萘洛尔(心得安)的抗缺氧实验429__
      • 实验二十五 呼吸运动、胸膜腔观察及药物的作用430 V
      • 实验二十六 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 实验二十七 胃肠运动的观察及药物的作用
      • 实验二十八 硫酸镁急性中毒及钙剂的解救作用
      • 实验二十九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实验三十 家兔急性肺水肿及治疗
      • 实验三十一 药物的体外配伍禁忌
      • 实验三十二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钙剂的解救作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