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精细化学品化学(第二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沈永嘉 王成云 徐晓勇
定价:
39.80元
ISBN:
978-7-04-044252-6
版面字数:
7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5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6-02-19
物料号:
44252-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工与制药类
二级分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
三级分类:
精细化工工艺(精细化学品合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是在第一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精细化工行业发展修订而成的。围绕环保的主题,在染料章节及农用化学品章节增加了新内容,调整了章节顺序,其他章节仅作少量修改。同时,作者还将精细化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成熟的技术、工艺融入本书。本书内容涉及染料、有机颜料、荧光增白剂、功能性色素、农药的发展历史、合成(生产)、应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安全等方面。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1.1 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
      • 1.1.1 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
      • 1.1.2 精细化工
    • 1.2 精细化学品分类
    • 1.3 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特点
      • 1.3.1 产品具有特定功能
      • 1.3.2 批量小、品种多
      • 1.3.3 生产技术要求高
      • 1.3.4 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回报可观
    • 1.4 绿色化学的概念
  • 第2章 染料
    • 2.1 概述
      • 2.1.1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
      • 2.1.2 染料的商品化加工
      • 2.1.3 染色牢度
      • 2.1.4 《染料索引》简介
      • 2.1.5 禁用染料
    • 2.2 光和颜色
      • 2.2.1 颜色及测量
      • 2.2.2 光与能量
      • 2.2.3 光的吸收与发射
      • 2.2.4 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 2.3 染料的发展史
    • 2.4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 2.4.1 重氮化反应
      • 2.4.2 偶合反应
    • 2.5 合成蒽醌类染(颜)料的基本反应
      • 2.5.1 由1氨基蒽醌衍生的染(颜)料
      • 2.5.2 由羟基蒽醌衍生的染(颜)料
      • 2.5.3 杂环蒽醌类染(颜)料
      • 2.5.4 稠环蒽醌
    • 2.6 直接染料
      • 2.6.1 直接染料的类别
      • 2.6.2 直接染料的染色
    • 2.7 冰染染料
      • 2.7.1 色基
      • 2.7.2 色盐
      • 2.7.3 色酚AS
      • 2.7.4 乙酰乙酰基芳胺(β酮基酰胺)类化合物
    • 2.8 还原染料
      • 2.8.1 还原染料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 2.8.2 还原染料的还原概念
      • 2.8.3 还原染料的商品化加工
      • 2.8.4 碱熔工艺的革新
    • 2.9 硫化染料
      • 2.9.1 硫化染料的分类
      • 2.9.2 硫化染料的染色机理
    • 2.10 酸性染料
      • 2.10.1 酸性染料的化学结构类别
      • 2.10.2 酸性染料结构与应用性能的关系
    • 2.11 活性染料
      • 2.11.1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性能
      • 2.11.2 染料母体
      • 2.11.3 活性染料的合成
      • 2.11.4 活性染料与纤维的染色机理
    • 2.12 分散染料
      • 2.12.1 分散染料的分类
      • 2.12.2 重要品种的合成
      • 2.12.3 分散染料结构与染色性能
      • 2.12.4 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的商品化加工及环境保护
      • 2.12.5 REACH法规对分散染料发展趋势的影响
    • 2.13 阳离子染料
      • 2.13.1 阳离子染料的分类
      • 2.13.2 阳离子染料的溶解性
      • 2.13.3 对pH的敏感性
      • 2.13.4 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
      • 2.13.5 阳离子染料的合成
      • 2.13.6 新型阳离子染料
    • 2.14 食用染料
      • 2.14.1 合成食用染料的主要品种
      • 2.14.2 合成
  • 第3章 有机颜料
    • 3.1 概述
      • 3.1.1 有机颜料的定义
      • 3.1.2 有机颜料与染料的异同
      • 3.1.3 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的差异
      • 3.1.4 有机颜料的历史和发展
      • 3.1.5 国内外有机颜料生产概况
    • 3.2 有机颜料的分类
      • 3.2.1 偶氮类颜料
      • 3.2.2 多环类颜料
    • 3.3 化学结构与应用性能的关系
      • 3.3.1 双偶氮颜料与同类型单偶氮颜料的色光比较
      • 3.3.2 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耐晒牢度和耐气候牢度的关系
      • 3.3.3 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耐溶剂性能和耐迁移性能的关系
    • 3.4 晶体结构与同质多晶性
      • 3.4.1 晶体结构与颜料颜色的关系
      • 3.4.2 有机颜料的同质多晶性
    • 3.5 单偶氮黄色和橙色颜料
    • 3.6 双偶氮颜料
    • 3.7 β萘酚系颜料
    • 3.8 色酚AS系列颜料
    • 3.9 色淀颜料
      • 3.9.1 黄色色淀颜料
      • 3.9.2 β萘酚色淀颜料
      • 3.9.3 2,3酸类色淀颜料
      • 3.9.4 色酚AS类色淀颜料
      • 3.9.5 含磺酸基的萘酚系色淀颜料
    • 3.10 苯并咪唑酮颜料
      • 3.10.1 5氨基苯并咪唑酮的合成方法
      • 3.10.2 黄/橙色苯并咪唑酮颜料
      • 3.10.3 红色苯并咪唑酮颜料
      • 3.10.4 颜料合成及后处理
      • 3.10.5 晶体结构分析
    • 3.11 偶氮缩合颜料
    • 3.12 金属络合颜料
      • 3.12.1 偶氮型金属络合颜料
      • 3.12.2 氮甲川型金属络合颜料
    • 3.13 酞菁颜料
      • 3.13.1 铜酞菁的生产方法
      • 3.13.2 铜酞菁的颜料化
      • 3.13.3 卤代铜酞菁及其颜料
    • 3.14 喹吖啶酮颜料
      • 3.14.1 喹吖啶酮颜料的合成
      • 3.14.2 喹吖啶酮颜料的同质多晶性
      • 3.14.3 喹吖啶酮颜料的应用性能
    • 3.15 苝系和苉酮系颜料
      • 3.15.1 苝系颜料
      • 3.15.2 苉酮系颜料
    • 3.16 硫靛类颜料
      • 3.16.1 中间体和颜料的合成
      • 3.16.2 颜料化
    • 3.17 二NB13A嗪类颜料
    • 3.18 异吲哚啉酮和异吲哚啉有机颜料
      • 3.18.1 异吲哚啉酮颜料的合成
      • 3.18.2 异吲哚啉颜料的合成
    • 3.19 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颜料
      • 3.19.1 DPP的合成
      • 3.19.2 DPP颜料的吸收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行为
      • 3.19.3 DPP颜料的固体性质
      • 3.19.4 DPP颜料的发展趋势
    • 3.20 喹酞酮类颜料
    • 3.21 有机颜料的毒性
      • 3.21.1 生态影响
      • 3.21.2 毒性
      • 3.21.3 酞菁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和毒性
  • 第4章 荧光增白剂
    • 4.1 概述
      • 4.1.1 荧光增白剂的定义
      • 4.1.2 增白与漂白
    • 4.2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 4.2.1 按化学结构分类
      • 4.2.2 按应用分类
    • 4.3 荧光增白剂的命名与商品名
    • 4.4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性能
      • 4.4.1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色调
      • 4.4.2 白光、白色和白度
    • 4.5 常用的工业荧光增白剂品种
      • 4.5.1 纤维素纤维增白用品种
      • 4.5.2 聚酰胺纤维增白用品种
      • 4.5.3 聚丙烯腈纤维增白用品种
      • 4.5.4 聚酯纤维增白用品种
      • 4.5.5 其他纤维增白用品种
      • 4.5.6 洗涤剂使用的品种
      • 4.5.7 造纸工业使用的品种
      • 4.5.8 塑料和合成纤维原液增白用品种
    • 4.6 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1 碳多环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2 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3 二苯乙烯三氮唑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4 苯并NB13A唑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5 呋喃(或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6 1,3二苯基吡唑啉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7 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8 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 4.6.9 杂类
    • 4.7 关于使用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
      • 4.7.1 有关荧光增白剂对消费者危害的由来
      • 4.7.2 洗涤剂中的荧光增白剂
      • 4.7.3 纸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 第5章 功能性染料
    • 5.1 光致变色色素
      • 5.1.1 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 5.1.2 光致变色色素的合成
      • 5.1.3 光致变色色素的应用
    • 5.2 热致变色色素
      • 5.2.1 无机热致变色材料
      • 5.2.2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
      • 5.2.3 热致变色色素的合成
      • 5.2.4 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 5.3 电致变色色素
      • 5.3.1 电致变色色素的种类及变色机理
      • 5.3.2 有机电致变色色素
      • 5.3.3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器件制备
      • 5.3.4 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 5.4 电致发光材料
      • 5.4.1 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发光机理
      • 5.4.2 电致发光器件中材料的种类
      • 5.4.3 典型发光材料的合成
      • 5.4.4 电致发光器件展望
    • 5.5 光盘用色素
      • 5.5.1 光盘的类型及记录的原理
      • 5.5.2 可录式光盘
      • 5.5.3 各种光盘的制作工艺比较
      • 5.5.4 CDR记录介质用有机染料的类别
      • 5.5.5 典型光盘记录用染料的合成
    • 5.6 太阳能存储用色素
      • 5.6.1 典型太阳能存储用色素
      • 5.6.2 一些太阳能存储用色素的合成
    • 5.7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色素
      • 5.7.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 5.7.2 光敏剂
    • 5.7.3 典型光敏剂的合成事例
    • 5.8 生物医学用色素
      • 5.8.1 荧光探针
      • 5.8.2 DNA测序用荧光染料
      • 5.8.3 光动力学治疗用色素
    • 5.9 化学发光材料
      • 5.9.1 化学发光的原理
      • 5.9.2 典型化学发光材料的合成
      • 5.9.3 化学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6章 农用化学品
    • 6.1 农药概论
      • 6.1.1 农药的重要作用
      • 6.1.2 农药的发展简史
      • 6.1.3 国内外农药现状
      • 6.1.4 农药的分类
      • 6.1.5 农药术语
      • 6.1.6 农药与环境及食品安全的关系
    • 6.2 杀虫剂
      • 6.2.1 有机氯
      • 6.2.2 有机磷
      • 6.2.3 氨基甲酸酯
      • 6.2.4 拟除虫菊酯
      • 6.2.5 传统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 6.2.6 昆虫生长调节剂
      • 6.2.7 新烟碱杀虫剂
      • 6.2.8 鱼尼丁受体抑制剂
      • 6.2.9 季酮酸酯类杀虫剂
      • 6.2.10 其他新作用机制杀虫剂
    • 6.3 杀菌剂
      • 6.3.1 杀菌剂的发展历史
      • 6.3.2 杀菌剂的分类
      • 6.3.3 非内吸性杀菌剂
      • 6.3.4 内吸性杀菌剂
      • 6.3.5 植物抗病激活剂
    • 6.4 除草剂
      • 6.4.1 除草剂的发展简史
      • 6.4.2 除草剂的分类
      • 6.4.3 国内外除草剂现状
      • 6.4.4 灭生性除草剂
      • 6.4.5 选择性除草剂
      • 6.4.6 除草剂的手性问题
      • 6.4.7 除草剂安全剂
      • 6.4.8 除草剂的抗性
      • 6.4.9 除草剂靶标
      • 6.4.10 转基因的概念
      • 6.4.11 植物生长调节剂
    • 6.5 农药剂型
      • 6.5.1 农药剂型的发展历史
      • 6.5.2 分类
      • 6.5.3 剂型加工的发展趋势
      • 6.5.4 剂型的选择原则
      • 6.5.5 农药助剂
      • 6.5.6 剂型、助剂和溶剂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6.6 新农药创制
      • 6.6.1 新农药先导发现的途径
      • 6.6.2 国内外农药创制的现状
      • 6.6.3 新农药分子设计中的一些概念
      • 6.6.4 新农药登记所需要的内容
      • 6.6.5 农药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田间试验审批流程
      • 6.6.6 国际上农药重大品种创制研发实例
  •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