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


作者:
康书生 鲍静海
定价:
38.80元
ISBN:
978-7-04-038318-8
版面字数:
5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29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3-09-13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经济
二级分类:
金融学
三级分类:
金融学

本书是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的第二版教材。本书在系统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金融理论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实践,内容涵盖了金融学的各方面。全书共十二章,分成五个模块:(1)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率与汇率、金融市场;(2)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3)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5)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本书配置了大量的专栏、案例等资料,增加了可读性。

本书结构完整,难易适中,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专业和财经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同时,本书把最新的《金融联考大纲》、《金融专业硕士考试大纲》作为重要参考,并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因此,对于参加金融联考、金融专业硕士考试和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学考试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前辅文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一、货币的产生
      • 二、货币的形态
      • 三、货币的职能
    • 第二节 货币制度
      •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
      •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 三、国际货币制度
      • 四、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 第二章 信用
    •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及其基本特征
      •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 一、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
      • 三、国家信用
      • 四、消费信用
      • 五、国际信用
    • 第三节 信用工具
      •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 二、信用工具的种类
  • 第三章 利率与汇率
    • 第一节 利息及其计算
      • 一、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 二、利息的计算
    •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和功能
      • 一、利率的种类
      • 二、利率的功能
    •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 一、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 二、利率决定理论
    • 第四节 利率的结构
      • 一、利率的期限结构
      • 二、利率的风险结构
    • 第五节 利率管理体制
      • 一、利率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 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六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 一、外汇和汇率
      • 二、汇率制度
      • 三、汇率决定理论
  • 第四章 金融市场
    •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 一、金融市场及其构成
      • 二、金融市场分类
      •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 第二节 货币市场
      • 一、货币市场的概念
      • 二、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者
      • 三、货币市场结构及其内容
      • 四、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
    • 第三节 资本市场
      • 一、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概念
      • 二、有价证券的概念和类型
      • 三、证券的发行
      • 四、证券交易系统
      • 五、证券交易方式
      • 六、证券价格的决定
      • 七、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第四节 投资基金市场
      • 一、投资基金与投资基金市场的概念
      • 二、投资基金的特征
      • 三、投资基金的种类
      • 四、投资基金的运作
      • 五、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
    • 第五节 外汇与黄金市场
      • 一、外汇市场
      • 二、黄金市场
      • 三、我国外汇与黄金市场的发展
  • 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
    • 第一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 一、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三、世界银行集团
      • 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 五、国际清算银行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 一、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 二、银行类金融机构
      • 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 四、金融监管机构
  • 第六章 商业银行
    •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 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 第三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 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趋势
      • 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
      •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展望
  •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二、中央银行的类型
      •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五、中央银行的作用
    •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 三、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 第三节 金融监管
      • 一、金融监管理论
      • 二、金融机构监管
      • 三、金融市场监管
      • 四、巴塞尔协议
    • 第四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发展与金融监管变革
      • 一、中国中央银行的发展
      • 二、中国金融监管的变革
  •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 第一节 货币供给
      •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的划分
      • 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 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 四、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五、货币供给模型
    • 第二节 货币需求
      • 一、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 二、货币需求理论
    • 第三节 货币均衡及其实现
      • 一、货币均衡的判断
      •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 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 第九章 货币政策
    •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
      • 一、货币政策及其内容
      •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
      • 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运用效果
      •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 第五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第一节 通货膨胀
      • 一、通货膨胀概述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 三、通货膨胀的效应
      •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 五、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 第二节 通货紧缩
      • 一、通货紧缩概述
      •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 三、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 五、我国的通货紧缩问题
  • 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 第一节 国际收支
      •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 二、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
    • 第二节 国际储备
      • 一、国际储备概述
      • 二、国际储备的供求
      •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概念
      •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 四、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 第十二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
    • 第一节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 一、金融抑制
      • 二、金融深化
    • 第二节 金融创新
      • 一、金融创新概述
      • 二、金融创新的内容
      • 三、金融创新的效应
    • 第三节 金融危机
      • 一、金融危机概述
      •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播机制
      • 三、金融危机的危害
      • 四、金融危机的防范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