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作者:
赖松龄
定价:
23.00元
ISBN:
978-7-04-015077-3
版面字数:
29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3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9-11-16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公共课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暂无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方法
      • 一、实践认识论
      • 二、矛盾方法论
      • 三、系统和谐论
    •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 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第四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 一、有中国特点的社会发展理论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
    • 第二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
      • 三、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
    •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及其内涵
      •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讨和提出
      •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
      •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一、发展是硬道理
      • 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动力
      •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动力
      •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三、衡量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 一、科教兴国战略
      •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
      •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 第七章 建设和谐的国际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第一节 和平发展的时代理论
      •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第二节 建设和谐世界理论
      • 一、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
      • 二、和谐世界理论的内涵
      • 三、和谐世界理论的意义
    •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四、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 一、邓小平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贡献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伟大意义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
      •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 三、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效应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 第二节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 二、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
    •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 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 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 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一、文化、先进文化、和谐文化
      • 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二、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 第十二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实践
      •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
    • 第二节 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促进祖国完全统
      • 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纲领
      • 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奋斗
  •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二、改善党的领导
      • 三、加强党的建设
    •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
      •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 四、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