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第二版)(上册)


作者:
徐如人 庞文琴 霍启升
定价:
62.00元
ISBN:
978-7-04-025552-2
版面字数:
8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63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9-02-26
物料号:
25552-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专业课
三级分类:
无机合成

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共24章。上册以特种条件下无机合成反应为纲展开,论述了在高温、低热、深冷与真空、水热与溶剂热、高压与超高压、光、微波与等离子体等条件下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同时介绍了重要性大、合成化学已成体系且具特色的六大类化合物:配位化合物、配位聚合物、簇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与无机聚合物的合成、制备与组装化学。下册选择了七类重要的无机材料:多孔、陶瓷、非晶态、纳米、无机膜、合成晶体与先进功能材料作为代表,讨论了它们的制备与组装化学问题,同时给读者介绍了近期蓬勃兴起的两个前沿领域:仿生合成、设计与定向合成。书中列出了包括近十年新进展的三千余篇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研究生与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第1节 无机合成(制备)化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1.1.1 现代无机合成(制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1.1.2 无机合成(制备)化学与反应规律问题
      • 1.1.3 无机合成(制备)中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问题
      • 1.1.4 无机合成(制备)中的分离问题
      • 1.1.5 无机合成(制备)中的结构鉴定和表征问题
    • 第2节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有关的专著和文献
    • 第3节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中若干前沿课题
      • 1.3.1 新合成(制备)反应、路线与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 1.3.2 绿色(原子经济、环境友好与节能)合成反应与工艺的基础性研究
      • 1.3.3 极端条件下的合成路线、反应方法与制备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 1.3.4 仿生合成与无机合成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 1.3.5 特种结构无机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及分子工程学
    • 参考文献
  • 第2章 高温合成
    • 第1节 高温合成反应主要类型概述
      • 2.1.1 高温下的固-固相合成反应
      • 2.1.2 高温下的固-气相合成反应
      • 2.1.3 高温下的其它合成反应类型
    • 第2节 高温的获得和测量技术
      • 2.2.1 电阻炉
      • 2.2.2 感应炉
      • 2.2.3 电弧炉
      • 2.2.4 测温仪表的主要类型
      • 2.2.5 热电偶高温计
      • 2.2.6 光学高温计
    • 第3节 高温下的固相合成反应
      • 2.3.1 固相反应的机理和特点
      • 2.3.2 固相合成反应中的几个问题
    • 第4节 稀土固体材料的高温合成
      • 2.4.1 含氧稀土化合物的合成
      • 2.4.2 不含氧的稀土化合物的合成
      • 2.4.3 稀土固体材料制备中的离子取代
      • 2.4.4 异常价态稀土化合物的合成
    • 第5节 溶胶-凝胶合成法
      • 2.5.1 概论
      • 2.5.2 溶胶-凝胶合成方法中的主要化学问题
      • 2.5.3 溶胶-凝胶合成方法应用的近期进展
    • 第6节 自蔓延高温合成
      • 2.6.1 SHS反应
      • 2.6.2 外场活化下的SHS反应
    • 第7节 化学转移反应
      • 2.7.1 概述
      • 2.7.2 化学转移反应的装置与一些基本规律
      • 2.7.3 化学转移反应在提纯与制备中的应用
    • 第8节 深冷化学合成中金属蒸气和活性分子的高温制备
      • 2.8.1 概论
      • 2.8.2 金属蒸气的获得技术
      • 2.8.3 高温物种的获得实例
    • 第9节 高温熔盐体系中的电解以及在
    • 无机合成中的其它应用
      • 2.9.1 熔盐结构
      • 2.9.2 熔盐特性
      • 2.9.3 熔盐的主要物化性质
      • 2.9.4 熔盐电解实例——稀土金属的电解制备
      • 2.9.5 熔盐电解在无机合成中的其它应用
      • 2.9.6 熔盐技术在无机合成领域中的其它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低热固相合成化学
    • 第1节 引言
      • 3.1.1 传统的固相化学
      • 3.1.2 固体的结构和固相化学反应
    • 第2节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
      • 3.2.1 固相反应机理
      • 3.2.2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的特有规律
      • 3.2.3 固相反应与液相反应的差别
    • 第3节 低热固相反应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 3.3.1 合成原子簇化合物
      • 3.3.2 合成新的多酸化合物
      • 3.3.3 合成新的配合物
      • 3.3.4 合成固介化合物
      • 3.3.5 合成功能材料
      • 3.3.6 合成有机化合物
    • 第4节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
      • 3.4.1 固相热分解反应在印刷线路板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 3.4.2 固相热分解反应在工业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前驱物分解法
      • 3.4.3 低热固相反应在颜料制造业中的应用
      • 3.4.4 低热固相反应在制药中的应用
      • 3.4.5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功能材料
      • 3.4.6 在工业中的其它应用
    • 第5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4章 低温合成和分离
    • 第1节 低温的获得、测量和控制
      • 4.1.1 低温的获得
      • 4.1.2 低温的控制与测量
      • 4.1.3 低温实验的其它设备
    • 第2节 真空的获得、测量与实验室常用的真空装置
      • 4.2.1 真空的获得
      • 4.2.2 真空的测量
      • 4.2.3 实验室常用的真空装置和操作单元
    • 第3节 低温下气体的分离
      • 4.3.1 低温下的分级冷凝
      • 4.3.2 低温下的分级真空蒸发
      • 4.3.3 低温吸附分离
      • 4.3.4 低温下的化学分离
      • 4.3.5 深冷精馏
      • 4.3.6 一些实例的介绍
    • 第4节 液氨中的合成反应
      • 4.4.1 金属同液氨的反应
      • 4.4.2 化合物在液氨中的反应
      • 4.4.3 非金属同液氨的反应
      • 4.4.4 液氨中纳米态的制备
    • 第5节 低温下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
      • 4.5.1 低温下的放电合成
      • 4.5.2 低温水解合成
      • 4.5.3 低温光化学合成
    • 第6节 低温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示例
      • 4.6.1 二氧化三碳的合成
      • 4.6.2 氯化氰的合成
      • 4.6.3 磷化氢的合成
      • 4.6.4 双氰的合成
      • 4.6.5 氰酸的合成
    • 第7节 深冷化学中的合成反应
      • 4.7.1 合成反应类型
      • 4.7.2 合成反应的基本装置
      • 4.7.3 金属蒸气合成:金属与不饱和烃的反应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
    • 第1节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基础
      • 5.1.1 合成化学与技术
      • 5.1.2 合成的特点
      • 5.1.3 反应的基本类型
      • 5.1.4 反应介质的性质
    • 第2节 水热与溶剂热体系的成核与晶体生长
      • 5.2.1 成核成核
      • 5.2.2 非自发成核非自发成核体系晶化动力学
      • 5.2.3 自发成核体系晶化动力学
    • 第3节 功能材料的水热与溶剂热合成
      • 5.3.1 介稳材料介稳材料的合成
      • 5.3.2 人工水晶的人工水晶的合成
      • 5.3.3 特殊结构与聚集态的制备
      • 5.3.4 复合氧化物复合氧化物与复合氟化物的合成
      • 5.3.5 低维化合物的合成
      • 5.3.6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
      • 5.3.7 有机分子的原位合成
    • 第4节 水热条件下的海底:生命的摇篮
      • 5.4.1 温暖的池塘——水热海底
      • 5.4.2 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树
      • 5.4.3 时间的证明与水热条件
      • 5.4.4 化学的阶梯:合成与进化
      • 5.4.5 展望
    • 第5节 超临界水——新型的反应体系
      • 5.5.1 超临界水的性质
      • 5.5.2 超临界水溶液
      • 5.5.3 超临界体系超临界体系中的反应特点及表征
      • 5.5.4 超临界水氧化与其实际应用
      • 5.5.5 展望
    • 第6节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技术
      • 5.6.1 反应釜反应釜(autoclaves)
      • 5.6.2 反应控制系统
      • 5.6.3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程序
      • 5.6.4 合成与原位表征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6章 高压条件下的无机合成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高压无机合成的实验方法
      • 6.2.1 高压的产生
      • 6.2.2 传压介质的选择
      • 6.2.3 压力的标定
      • 6.2.4 高温的产生
      • 6.2.5 小结
    • 第3节 高压对物质基本形态的影响
      • 6.3.1 高压条件下的气体
      • 6.3.2 高压条件下的固体物质
      • 6.3.3 高压条件下的水
    • 第4节 高压对无机化学反应的影响
      • 6.4.1 压力对无机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 6.4.2 压力对无机反应的影响
    • 第5节 高压对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 6.5.1 高压下物质晶体结构的变化
      • 6.5.2 高压下物质电子结构的变化
    • 第6节 高压合成方法在无机合成中的主要作用
      • 6.6.1 高压可以阻止热力学上不稳定的起始原料的分解
      • 6.6.2 高压有利于致密相的合成
      • 6.6.3 高压可以降低合成温度和缩短合成时间
      • 6.6.4 高压能够稳定过渡族元素的较高氧化态
      • 6.6.5 高压可以稳定一些中间价态
      • 6.6.6 高压有利于具有特殊物理性质轻元素化合物的合成
      • 6.6.7 高压可以导致一些重要的无定形和准晶材料
      • 6.6.8 结论
    • 第7节 重要无机化合物的高压合成
      • 6.7.1 高压条件下金刚石的合成
      • 6.7.2 高压条件下立方氮化硼的合成
      • 6.7.3 高压条件下C3N4的合成
      • 6.7.4 高压条件下超导材料的合成
      • 6.7.5 含有特殊氧化态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的高压合成及性质
      • 6.7.6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7章 无机光化学合成
    • 第1节 基本概念
      • 7.1.1 电子激发态的光物理过程
      • 7.1.2 光的吸收
      • 7.1.3 Stark-Einstein定律
      • 7.1.4 光化学能
      • 7.1.5 电荷分离
    • 第2节 实验方法
      • 7.2.1 光源
      • 7.2.2 狭窄波长宽度光的获得
      • 7.2.3 光化学研究装置
      • 7.2.4 光量计
    • 第3节 光化学合成
      • 7.3.1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光化学合成
      • 7.3.2 光敏化反应制取硅烷、硼烷、氯气
      • 7.3.3 激光光助镀膜
      • 7.3.4 光化学沉积制膜
      • 7.3.5 光化学合成纳米材料
      • 7.3.6 光解水光解水制备H
    • 第4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8章 CVD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中的应用和相关理论
    • 第1节 化学气相沉积的简短历史回顾
    • 第2节 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原理
      • 8.2.1 简单热分解和热分解反应沉积
      • 8.2.2 氧化还原反应沉积
      • 8.2.3 合成反应沉积
      • 8.2.4 化学输运反应化学输运反应沉积
      • 8.2.5 等离子体增强的反应沉积
      • 8.2.6 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
      • 8.2.7 其它能源增强的反应沉积
    • 第3节 化学气相沉积的装置
      • 8.3.1 半导体超纯多晶硅的沉积生产装置
      • 8.3.2 常压单晶外延和多晶薄膜沉积装置
      • 8.3.3 热壁LPCVD装置
      • 8.3.4 等离子体增强CVD装置(PECVD)
      • 8.3.5 原子层CVD装置
      • 8.3.6 履带式常压CVD装置
      • 8.3.7 模块式多室CVD装置
      • 8.3.8 桶罐式CVD反应装置
      • 8.3.9 砷化镓(GaAs)外延生长装置
    • 第4节 CVD技术的一些理论模型
      • 8.4.1 简单气相生长动力学模型
      • 8.4.2 LPCVD工艺模拟模型
      • 8.4.3 选择性钨沉积的半封闭结构模型
      • 8.4.4 激活低压CVD金刚石的热力学耦合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9章 微波与等离子体下的无机合成
    • 第1节 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 9.1.1 微波加热和加速反应机理
      • 9.1.2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 9.1.3 沸石分子筛的离子交换
      • 9.1.4 微波合成无机纳米材料
      • 9.1.5 微波辐射法在无机固相反应中的应用
      • 9.1.6 稀土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微波合成
      • 9.1.7 在多孔晶体材料上无机盐的高度分散
    • 第2节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
      • 9.2.1 微波等离子体及其特点
      • 9.2.2 等离子体中主要基元反应过程
      • 9.2.3 获得微波等离子体的方法和装置
      • 9.2.4 微波等离子体在无机合成与制备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
    • 第1节 直接法
      • 10.1.1 溶液中的直接配位作用
      • 10.1.2 组分化合法合成新的配合物
      • 10.1.3 金属蒸气法和基底分离法
    • 第2节 组分交换法
      • 10.2.1 金属交换反应
      • 10.2.2 配体取代
      • 10.2.3 配体上的反应与新配合物的生成
    •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法
      • 10.3.1 由金属单质氧化以制备配合物
      • 10.3.2 由低氧化态金属氧化制备高氧化态金属配合物
      • 10.3.3 还原高氧化态金属以制备低氧化态金属配合物
      • 10.3.4 由高氧化态金属氧化低氧化态金属以制备中间氧化态配合物
      • 10.3.5 电化学方法
      • 10.3.6 高压氧化还原反应制备配合物
    • 第4节 固相合成方法
      • 10.4.1 配体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 10.4.2 由已知配合物制备新的配合物
    • 第5节 包合化合物的合成
      • 10.5.1 层状包合物的合成
      • 10.5.2 多核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原子簇为主体的包合物合成
    • 第6节 大环配体模板法
    • 参考文献
  • 第11章 配位聚合物组装化学
    • 第1节 配位聚合物组装的基本原理
      • 11.1.1 配位聚合物的网络结构
      • 11.1.2 分子设计与组装
    • 第2节 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
      • 11.2.1 单金属节点
      • 11.2.2 金属簇节点
    • 第3节 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的调控
      • 11.3.1 温度效应
      • 11.3.2 pH效应
      • 11.3.3 模板法与添加剂法
      • 11.3.4 溶剂效应
      • 11.3.5 反离子效应
    • 第4节 原位金属/配体反应
      • 11.4.1 金属的原位氧化还原
      • 11.4.2 配体的原位形成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簇合物的合成化学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含羰基配体簇合物的合成
      • 12.2.1 配体取代反应
      • 12.2.2 加成反应
      • 12.2.3 缩合反应
      • 12.2.4 金属交换反应
      • 12.2.5 桥助反应
      • 12.2.6 桥助缩合反应
      • 12.2.7 偶然发现的反应
    • 第3节 金属原子间具有多重键的簇合物的合成
      • 12.3.1 含金属间多重键的簇合物中的配体
      • 12.3.2 具有金属—金属四重键的二核簇合物的合成
      • 12.3.3 具有金属间多重键的四核簇合物的合成
    • 第4节 铁硫和钼(钨)铁硫簇合物的合成
      • 12.4.1 生物体系中铁硫和钼铁硫簇合物的概况
      • 12.4.2 铁硫簇合物的合成
      • 12.4.3 钼(钨)铁硫簇合物的合成
      • 12.4.4 含柠檬酸和高柠檬酸配体的钼硫簇合物的合成
    • 第5节 碳簇的合成
      • 12.5.1 碳簇的发现
      • 12.5.2 碳簇的合成
      • 12.5.3 富勒烯笼外配合物的合成
      • 12.5.4 富勒烯笼内金属包合物的合成
      • 12.5.5 杂笼富勒烯的合成
      • 12.5.6 富勒烯聚合物
    • 参考文献
  • 第13章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
    • (一)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 第1节 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 第2节 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3节 碱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3.1 锂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3.2 钠和钾金属有机化合物
      • 第4节 第ⅡA族和第ⅡB族金属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4.1 铍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4.2 镁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4.3 Ca和Ba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4.4 Zn,Cd,Hg金属有机化合物
      • 第5节 第Ⅲ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5.1 铝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5.2 镓、铟和铊金属有机化合物
      • 第6节 第Ⅳ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6.1 烷基卤硅烷
        • 13.6.2 卤有机硅氧化合物
        • 13.6.3 锗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6.4 锡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6.5 铅金属有机化合物
      • 第7节 第ⅤA族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7.1 有机磷化合物的分类
        • 13.7.2 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 13.7.3 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
        • 13.7.4 Wittig试剂
        • 13.7.5 АРБУЗОВ重排反应
        • 13.7.6 McComack反应
        • 13.7.7 杀虫剂敌百虫的合成
      • 第8节 第ⅠB族铜(Ⅰ)、银(Ⅰ)、金(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8.1 烷基或芳基铜的合成
        • 13.8.2 烷基(或芳基)铜配合物的合成
        • 13.8.3 烷基(或芳基)铜锂的合成
        • 13.8.4 Ullman反应
        • 13.8.5 铜乙烯配合物
        • 13.8.6 环戊二烯基铜(Ⅰ)的卡宾配合物
        • 13.8.7 银烷基化合物的合成
        • 13.8.8 金烷基化合物的合成
    • (二)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 第9节 18价电子规则
        • 13.9.1 d电子数与氧化价的关系
        • 13.9.2 配体的电荷与配位数
        • 13.9.3 配合物几何构型
        • 13.9.4 Hepto数
      • 第10节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3.10.1 烷基和芳基(σ给电子配体)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M—Cσ键)
        • 13.10.2 烯烃和芳基(σ给电子/π吸电子配体)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 13.10.3 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配合物
        • 13.10.4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 13.10.5 烯、炔烃和芳烃过渡金属π配合物(σ,π给电子/π吸电子配体)
        • 13.10.6 环戊二烯(σ,π给电子/吸电子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
    • 参考文献
  • 第14章 无机聚合物的合成与制备化学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有机硅聚合物
      • 14.2.1 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和聚二有机基硅烷
      • 14.2.2 主链掺杂其它原子的聚硅烷
    • 第3节 有机膦腈聚合物
      • 14.3.1 无机/有机杂化聚膦腈
      • 14.3.2 聚膦腈合成与材料制备
      • 14.3.3 环基聚膦腈及其制备
    • 参考文献
  • 第15章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的合成化学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和点缺陷
      • 15.2.1 点缺陷及其表示符号
      • 15.2.2 点缺陷与化学计量整比性
      • 15.2.3 缺陷缔合和簇结构
      • 15.2.4 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
    • 第3节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的合成
      • 15.3.1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的稳定区域
      • 15.3.2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的合成
      • 15.3.3 非计量比Fe3O4的制备
    • 第4节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的表征与测定
    • 参考文献
  • 索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