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格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暂无简介
- 前辅文
- 导言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根本问题的解答
- 第一章 人的政治存在与政治品格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场源”与“落脚点”
- 第一节 人的政治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场源”
- 一、人的政治存在维度:“政治人”
- 二、“政治人”的社会尺度:政治人格
- 第二节 人的政治品格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 一、政治人格的价值尺度:政治品格
- 二、政治品格:社会政治文化的历史建构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出场源”和“落脚点”的整体阐释:政治人格建构
- 一、政治人格建构内蕴人的政治存在
- 二、政治人格建构昭示人的政治品格建构
- 第二章 由“文”而“化”的政治品格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文化机理
- 第一节 思想文化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格建构的内在要素
- 一、以思想文化内容为实质的思想文化空间不是“自在性”的物理空间
- 二、以思想文化内容为实质的思想文化空间的熏染:“作为政治实践特殊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形态
- 三、“日用而不觉”的思想文化空间的“无形之教”: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格建构的政治文化前提:社会政治品格形态
- 一、历史前提:社会政治品格形态的历史质性奠基
- 二、时代前提:社会政治品格形态的时代体系阐释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格建构的主体要件:政治情感驱动与政治品格养成
- 一、主体要素:社会成员的政治情感驱动
- 二、主体生成:社会成员的政治品格养成
- 第三章 建构·导向·主体际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机理
- 第一节 “作为教育活动具体类别的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精神生产的精神交往
- 一、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精神生产
- 二、思想政治教育立基于精神交往
- 第二节 思想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真义”
- 一、传导—接受时代“新思想”
- 二、改造接受主体“旧思想”
- 第三节 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真义”
- 一、引导接受主体内化国家主导价值观
- 二、引导接受主体内化时代政治价值观
- 第四节 主体际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真义”
- 一、教育主体—接受主体的信仰互动
- 二、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
- 三、接受主体的政治认同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政治人格建构
- 第一节 1984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主要范式及其阐释
- 一、1984年以来“教育学、德育学”总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社会哲学、人学范式
- 二、1984年以来“教育学、德育学”总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社会哲学、人学阐释
- 第二节 1984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主要阐释方式及其逻辑问题
- 一、本质与属性概念比较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阐释方式及其逻辑问题
- 二、论断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阐释方式及其逻辑问题
- 第三节 铸魂育人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关键
-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政治范畴
-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学范畴
-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活动范畴
- 第四节 政治人格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问题的解答
- 一、政治人格建构的“政治”,解答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 二、政治人格建构的“政治人格”,解答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 三、政治人格建构的“建构”,解答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担当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政治人格建构形态
- 第一节 “作为党和国家事业重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界定: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
- 一、作为党的事业重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的重要方式
- 二、作为国家事业重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人格建构形态:担当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政治人格
- 一、信仰信念信心“三信”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二、齐家爱国的社会主义家国情怀
- 三、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政治品格
- 四、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政治操守
-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担当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政治人格建构路径
-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人格建构的中国梦价值激励与价值统领
-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体认”激励
-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追求”统领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人格建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培育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示范”培育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转化”培育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人格建构的中国精神孕育
- 一、伟大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孕育
- 二、伟大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孕育
-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人格建构的中国优秀政治文化涵育
- 一、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品格奠基
- 二、革命文化的政治主体性建构
- 三、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政治先进性导向
- 第五节 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人格建构的制度体系保障
- 一、思想政治教育党内法规体系的系统规范
- 二、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法律体系的整体配套
- 三、思想政治教育基层规范性文件的全面细化
- 结语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 主要参考文献
- 重要名词索引
- 后记